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有效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而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组织中的核心,产业化的发展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说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产业化。兰州猪场作为兰州市猪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兰州市猪产业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2.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建设现代农业,才能使我国农业从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中走出来,进而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纽带。我国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及模式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向"公司+中介+农户"及股份合作制转化。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合作组织形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农业产业化,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做到适度规模经营,与国际农业市场对接。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实践证明,作为以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经济组织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组织机制的龙头,它对于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农技协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汕头地区农技协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问题及其完善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是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它的健全和完善就是产业化发展的健全和完善。我国是一个以千家万户为生产经营单元的农业大国,存在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信息不灵、和市场脱节等弊端,在加入WTO后,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业进入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探索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意义特别重大。一、国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组织形式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经营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成熟、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和高度商品化的技术与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当时发达国家面临食品消费…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产业化势在必行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实现经济增长一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使经济总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育起来的有效经营组织形式。它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紧密结合综合发展的新路子,从而把分散的小生产引导到规模化和专业化大生产,把自给性、低效益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商品性、外向性、高效益的大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 加强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组织形式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农业是以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从组织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其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新一轮农业经营制度的变革。它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链条式发展。而整个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协调发展单靠农户或企业是远远不够的,仍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在农业化进程中,政府要扮“引路人”、“服务者”和“保护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最早提出,只有40多年的历史。它已被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一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我国引入农业产业化概念只是近十年的事。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龙头企业带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公司、农户和基地相结合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根据杭州的实际,我市的农业产业化以发展都市农业为核心,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集聚优势,以农业产业为基…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联系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本文以黑龙江省安达市农民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与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快促进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箱政策"与中国财政支农方式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WTO(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的“绿箱政策”的要求和中国当前的财政支农现状,认为中国财政支农改革的出路在于依据“绿箱政策”做出如下调整:财政政策目标由一元转向多元;支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变价格保护为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推广绿色农业、环保农业、改善农业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及法律基础充分体现在WTO的宗旨、原则及主要协议中,实际上是概括的“经济地理”大发现。充分利用它,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出路。基于WTO对农业的支持及我国可利用的空间,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及综合支持,提高竞争能力,使我国庞大而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部分走出国门,从事资源开发和二、三产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篮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些对促进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在旱生境下绿洲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加强绿洲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疆绿洲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和农民旅游统称为"三农"旅游。"三农"旅游可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展迅速,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应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期货市场具有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心.在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条件下,通过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农户以各种形式参与利用期货市场,利用其风险管理和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功能,能够有效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培育新型农民等,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民的科学素养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要提升安徽农民科学素养,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严格培训管理,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实效性;整合资源,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壮大科普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8.
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国家性质的剧烈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以及中间环节(乡村基层组织)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乡村出现了衰败动荡的局面。后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都没有解决乡村治理和经济衰败问题,这为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革命提供了成功的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彻底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将现代政府权力下延到乡村、直接面对农民的乡村治理结构。"人民公社"虽能有效控制农民,但不能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在后来的改革中放弃"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2004年以来,中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由以"取"为主向以"予"为主转变,中国农村的基层治理目标和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和政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国家"反哺"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这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西作出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决策,结合广西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广西建设农业强省应转变传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把农业看成包括农业科研、农业管理与服务、农业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构成的现代农业新概念。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建立高效农业结构体系实现现代农业强省的突破口。让农民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农产品集中出售,建立与农民利益直接结合的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教育、推广“知识网络”的作用,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