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出发,依据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实践经验,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重要意义,对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推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实践与成功经验,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数模活动的重要意义,对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活动的组织与培训介绍了自己的几点经验,对高职学院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解析了数学建模过程,揭示了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数学建模教育活动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高职高专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桂松 《科技信息》2010,(8):I0184-I0184
本文对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对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活动进行了界定;然后讨论了在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建模内容的缘由;最后提出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分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培训现状,指出在指导建模培训与竞赛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数学工具软件的选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发现学生中的领袖人才。并比较高职院校建模培训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及异同点,指出今后研究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在高职高专院校通过数学建模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积极实践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建模竞赛是目前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高职学生一般作为专科层次参加比赛,指导教师应该针对高职教育的数学课程安排和学生基础组织培训,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才能保证在竞赛中取得理想成绩,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的目的,同时本文还指出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围绕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了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定期举行数学建模竞赛、开展数学建模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方法和途径,改革了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创新了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进行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
于顺霞 《科技资讯》2013,(17):193-193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有效性,以及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平仙 《科技信息》2014,(1):192+225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一个好的建模培训体系又是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数学建模培训的突出矛盾是内容多、时间紧,常规的教学方法及方式,已无法适应数学建模培训的状况和要求。根据数学建模培训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3个人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参赛,将讨论法应用于数学建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广与普及数学建模教学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我院三年的参赛经验,应用项目管理有关理论,提出一个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活动的开设方案和谈谈本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学建模是联结现实与数学的纽带,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是重要取向。以案例引入概念,课程考核中渗透数学建模,开设《数学建模和实验》课是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出发,指出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课程整合的目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数学课程的特征,介绍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阐述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阶段和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经验,数学课程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以“必需”为原则构建公共基础内容体系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构建应用性数学内容体系,以应用为目的构建数学实验内容体系。由此。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数学课程内容体系为:一元微积分+应用数学模块+数学实验。同时,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上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阶段。目前高职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能力本位特点鲜明。这种发展特点容易形成缺失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良心的"工具人"、"经济人"。本文本着体育培养学生美好生活方式、健全人格的美好愿景,对人格本位的内涵作了解释,并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必要性在于:人格是人发展的归向、价值的归位、其主要因素构成了现代人的灵魂、主体因素构成人生大厦的梁柱。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可行性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人格本位理念的契合性、体育是塑造生活方式的教育、体育课程显性与隐性特点易于人格本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强调在高职体育教育中人格本位为当代高职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工科类高职院校实用文体教学现状并结合高职生培养目标和职业前景,指出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加强实用文体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余明钗  陈兴 《实验室科学》2011,14(3):141-143
结合多年数学建模选拔、培训、竞赛等活动的组织经验和实验室管理经验,研究了计算机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探讨了计算机实验室在数学建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发展数学建模,提出了建设计算机实验室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