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穆玺清 《甘肃科技》2004,20(9):110-110,107
从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等方面,对滚齿机分度蜗轮齿距累积误差的产生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小或消除分度蜗轮齿距累积误差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为磨制圆磨法齿轮滚刀的工作刀体和工艺刀体上的16等分刀片槽,而自行设计制造了由分度头、分度盘、尾座、拨叉和鸡心夹头组成的精密分度装置。由此提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即分度装置中拨叉拨动点位置影响着分度精度。本文给出了该装置分度误差及其变化规律的实测结果,又分析了产生分度误差的原因,最后得出了正确设置拨动点位置和提高分度的三点结论,对分度加工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远心光路中由于孔径光阑位置离焦和接收器检测中心偏心所产生的对准误差导出了误差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消除误差的措施和光学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滚齿机上加工齿轮时,由于有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就会产生被加工齿轮的齿距误差和齿距累积误差,影响齿轮传动的准确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5.
测头的调整对齿向精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测头接触高度位置的调整误差,对斜齿轮分度圆螺旋角误差和齿向误差测量结果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测头接触高度位置的变化地分度圆旋角误差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而对齿向误差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安装偏心和运动偏心转化为齿轮误差的规律,提出了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误差补偿规律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给出一种用于特殊结构要求下进行精密的二维调整的双偏心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并用仿真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仿真和相关分析,同时对实际机构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分析研究表明,该双偏心二维精密调整机构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在一定加工精度和控制精度的条件下,其调整误差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实验数据初步分析表明圆度误差、偏心量误差是调整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曲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对其加工精度要求高,为此针对曲轴磨削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差现象进行分析.介绍曲轴连杆颈的磨削原理,并结合生产实际对连杆轴颈相位夹角进行计算和测量分析,以4105型曲轴为例,对连杆轴颈偏磨、曲拐半径误差、分度误差、平行度误差等几种常见连杆轴颈磨削位置误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判断和解决方法,可避免磨削误差的产生,有效降低曲轴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9.
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偏心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部件的设计公差、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会使固体火箭发动机产生推力偏心。该文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推力偏心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重点归纳了零件设计公差、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等参数对推力偏心的影响程度及其量值范围。以六分力试验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合理的试验系统。用该系统对某发动机的自身侧向力数据进行点火测试,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较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所得结论对发动机的设计、装配质量和导弹控制研究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微型计算机改造传统机械分度头,使其实现智能化的方法,分析了分度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补偿分度误差以提高分度精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作用线增量法,对影响国柱分房凸轮机构分度误差的各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求解,为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精度分析与研究提供了依据,从而可以控制与调整影响该机构的各个误差因素,提高国柱分度凸轮机构的分度精度.  相似文献   

12.
王志梅  李忠玉 《科技信息》2008,(32):109-109
本文以分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齿轮成型磨削时,分度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分度误差产生的机理,找出了影响分度机构传动精度的主要误差源,确立了完整的分度误差补偿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分度误差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控弯接头工具的偏心机构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得出导向轴偏置方位和角度与内外偏心环转动角度的关系。运用逆解法,得到了内偏心环顺时针转过角度和外偏心环顺时针转过角度唯一对应的偏心机构偏置目标。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预先想要设定的偏心机构偏置目标位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齿轮齿形测量时安装偏心不易消除的特点,采用误差补偿的原理消除安装偏心产生的测量误差.分析了安装偏心与齿轮传动时啮合线增量的关系,提出了实时和非实时的误差补偿方法.实时误差补偿的核心思想是坐标变换,结合齿形的各种测量方法,给出补偿安装偏心产生的测量误差的数学模型;非实时误差补偿是在测量结束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补偿安装偏心产生的测量误差,推导了啮合线增量法和微分法的数学模型.实际测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5.
NC加工位置误差模型及其测量和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床误差补偿是为了达到"抵消"刀具位置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加工误差.从不追溯误差来源的角度,提出了机床加工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这种模型建模方法简捷,既能够准确地表示机床误差及其分布,又能以简单、经济的方法加以标定.误差有限元的网格越密,该模型精度越高.为了高效标定误差有限元网格节点参数,提出了用跟踪激光干涉仪实现机床误差的直接测量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的实时补偿软件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华中Ⅰ型数控系统的实验情况.实验证明,位置误差有限元补偿方法是一种提高数控机床精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机床误差补偿是为了达到“抵消“刀具位置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加工误差.从不追溯误差来源的角度,提出了机床加工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这种模型建模方法简捷,既能够准确地表示机床误差及其分布,又能以简单、经济的方法加以标定.误差有限元的网格越密,该模型精度越高.为了高效标定误差有限元网格节点参数,提出了用跟踪激光干涉仪实现机床误差的直接测量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的实时补偿软件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华中Ⅰ型数控系统的实验情况.实验证明,位置误差有限元补偿方法是一种提高数控机床精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单齿分度成形加工法存在的生产效率低、操作繁琐、出错率高等问题,提出了连续分度飞削加工平面蜗轮的方法.采用活动标架建立了飞削加工数学模型,以最大偏差极小化为目标优化函数,将刀尖回转半径、刀杆倾角作为优化变量,使加工面误差控制在±0.01 mm的范围内,并对加工面及误差分布进行了模拟.采用齿面印痕法对加工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接触印痕与理论接触区的一致性较好,飞削加工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分度精度可靠,可用于加工普通精度的平面蜗轮齿面.  相似文献   

18.
端齿盘加工精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刀架的分度精度.在对端齿盘加工误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端齿盘的分度误差模型,利用二阶矩和摄动方法求出端齿盘的可靠性指标,并计算出其可靠度.以端齿盘的分度误差模型为基础,将可靠性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动力伺服刀架端齿盘分度精度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得出了端齿盘各随机参数的可靠性灵敏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各随机参数的变化对端齿盘分度精度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端齿盘各设计参数的改变对其可靠性的敏感程度不一,可通过优化敏感参数来提高齿盘的分度精度可靠性.同时为提高刀架系统的分度精度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包络线法 ,并结合优化技术来评价涡旋型线轮廓度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 .该方法优点在于在涡旋型线轮廓度误差评定过程中能自动实现加工基准与测量基准的适应性调整 ,以此分离加工基准与测量基准之间的位置误差 ,消除位置误差对轮廓度误差评定结果的影响 .经实际应用证实 ,该方法简便、合理 ,为科学地评价涡旋型线轮廓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NC加工位置误差模型及其测量和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床误差补偿是为了达到“抵消”刀具位置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加工误差.从不追溯误差来源的角度,提出了机床加工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这种模型建模方法简捷,既能够准确地表示机床误差及其分布,又能以简单、经济的方法加以标定.误差有限元的网格越密,该模型精度越高.为了高效标定误差有限元网格节点参数,提出了用跟踪激光干涉仪实现机床误差的直接测量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的实时补偿软件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华中Ⅰ型数控系统的实验情况.实验证明,位置误差有限元补偿方法是一种提高数控机床精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