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热引发共聚反应的条件,主要探讨了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配比、转化率、吸水率、分子量以及反应液中阻聚剂O2是否除去对聚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含量为20%、单体配比AM/AA为3/2、聚合时间为3h时,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热引发聚合的聚合率和吸水率都较高,聚合产物分子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溶性淀粉接枝丙烯酸(AA)/醋酸乙烯酯(VAc)固沙剂乳液,考察了单体质量比、AA中和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对乳液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固沙剂的表面固化效果、抗压强度等固沙性能。结果表明单体质量比(mAA∶mVAc)为2∶1、AA中和度为25%、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8%、聚合温度为80℃时,固沙剂乳液外观、黏度及放置稳定性等均较优;固沙剂在200℃下热稳定性良好,固化作用及抗压强度能够满足实际固沙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钠(AANa)的共聚物P(AM-DAC-AANa).考察了m(DAC+AANa)∶m(AM)、引发温度、单体(AM+DAC+AA)质量分数、反应液pH值、硫脲质量分数、偶氮类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结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引发剂引发聚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在m(DAC+AANa)∶m(AM)=15∶85,引发温度20℃,单体质量分数32%,pH值6,硫脲质量分数1.0%,偶氮类引发剂质量分数0.010 0%的条件下,得到了溶解时间66 min,特性黏数为13.56 dL·g-1的聚合物,并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含磺酸基共聚物水处理剂的合成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溶剂,次亚磷酸钠-过硫酸钠为引发剂,丙烯酸(AA)和1-烯丙氧基-2-羟丙基磺酸钠(COPS-1)为单体合成了含磺酸基的水溶性缓蚀阻垢剂。在装有机械搅拌、回流冷凝管、恒压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按一定配比加入次亚磷酸钠、少量助剂和蒸馏水,在一定温度和搅拌条件下,分别同时滴加过硫酸钠水溶液和COPS-1/AA(AA恒为0.4mol)混合水溶液,进行共聚反应。该文实验通过优选法,考察了该共聚物阻垢性能与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之间的关系,寻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阻垢分散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5.
庄玉伟  郭辉  张国宝  曹健  郭晓战 《河南科学》2013,(12):2140-2142
以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DMDAAC)等为单体,亚硫酸氢钠一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AA/AMPs/DMDAAc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总单体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8%(占单体含量),实验在弱碱性环境中进行,90℃下反应5h得到的共聚物有良好的阻垢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6.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两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通过接枝其聚反应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对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影响因素如CMC用量、单体AA、AM、DMC的用量和配比、引发剂(NaHSO3、(NH4)2S2O8)用量、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用量、AA中和度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接枝两性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m(AA)∶m(AM)∶m(DMC)=1.86∶1.00∶0.31,AA中和度为75%,CMC质量分数为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5%,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1%,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45 min.这种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吸蒸馏水倍率高达1 503 g/g、吸生理盐水165 g/g的两性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7.
以水为反应介质,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成功地制备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醇(MMA)三元共聚物.在室温下,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02%~0.06%,单体浓度为40%~50%(W/W)。丙烯酸重量占单体总重量的18%~22%,紫外光总辐照时间60min(辐照5min隔断5min).憎水单体MMA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共聚物粘度(ηsp/c为1.50~1.79,而未加MMA时为1.0).当MMA用量在10%~15%时,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纤维为基体,以丙烯酸(AA)为单体,在石英大试管内通过紫外光照射,使丙烯酸单体接枝到纤维表面,研究了一些因素对纤维的接枝率和回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敏剂浓度为0.25mol/L,浸泡时间为1.5h,单体浓度为0.9mol/L,光照时间为2.25h时,聚丙烯纤维的接枝率和回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AA—MAA—AMP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分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为单体,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AA-MAA-AMPS三元共聚物.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n(AMPS):n(AA):n(MAA)=2:10:7(摩尔比),引发剂用量1.0%(占单体总质量),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对CaCO3,Ca3(PO4)2有较好的阻垢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四元共聚物为抗高温压裂液稠化剂DF。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摩尔比为AM∶AA∶AMPS∶DMDAAC=10:3:0.6:0.3,单体浓度为25%,p H=5,反应温度为45℃,引发剂过硫酸铵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1%,反应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溶液法对合成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SAP)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聚合温度为50—60℃,聚合时间为3h,引发剂[(NH4)2S2O8]与淀粉的质量比为0.4%—0.6%,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6—8,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AA)的质量比为0.3—0.4.制得SAP的吸水率为400—700g/g,对0.9% NaCl溶液的吸液率为100—130g/g,产品的吸水性和吸盐性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MA/AA/AMPS聚羧酸高效陶瓷减水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以考察合成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FT-IR和POM分别表征其官能团结构及分散情况,并进一步利用SEM图片观察陶瓷坯体料浆形貌.结果表明,水溶性MA/AA/AMPS聚羧酸高效陶瓷减水剂的合成条件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各单体的摩尔数、引发剂的用量、聚合温度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陶瓷坯体料浆体系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合成及接枝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氯丁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四元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的影响,并讨论了MMA/VAC配比、AA用量对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用丙酮作提取剂,提取时间为48h,接枝率数据较理想;试验中BPO质量为CR的1.2%-1.5%,CR/VAC/MMA/AA的质量配比为100/45/15/10时,其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简称Ni(Ⅳ))为引发剂,在碱性环境中引发丙烯腈(AN)聚合。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介质pH值的增大出现先开后降的趋势;聚合物分子量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聚合反应对单体的浓度指数为1.108,对引发剂的浓度指数为0.553;反应活化能为41.57kJ/mol;通过红外光谱等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浩龙 《河南科学》2013,(10):1600-1603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使淀粉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淀粉接枝聚丙烯酸吸附材料并应用于Zn(II)、Cr(III)、Hg(II)、Cu(II)的吸附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pH、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5%,50%,45%,45%,pH=7.5,吸附时间为35min时,吸附材料具有最佳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马来酸酐(MA)与丙烯酸(AA)共聚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共聚物P(MA-AA)的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单体配比、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螯合性能及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引发剂滴加方式和氮气保护等工艺提升聚合物的皂洗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对羟基苯甲醛,甲基丙烯酰氯及对溴苯胺为原料合成侧链型Schif碱液晶单体N-对甲基丙烯酰氧基-苄亚甲基-对溴苯亚胺,并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进行溶液聚合.改进单体合成法,使反应总产率达到40%以上.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对聚合轻化率及液晶聚合物相行为的影响.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考察.聚合物表现出50~60℃的热致液晶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AA)、衣康酸(IA)、丙烯酸甲酯(MAC)及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IA/AA/MAC/AMPS新型四元聚合物阻垢剂。在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分析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正交实验研究合成新型阻垢剂的最佳反应条件组合。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IA/AA/MAC/AMPS 4种单体质量配比为2∶1∶1∶0. 75,引发剂质量为4种单体总质量的8%,聚合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 5 h。利用静态阻垢法对所研制的阻垢剂进行阻垢效果评价,研究了阻垢剂质量浓度、温度、pH值对阻垢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阻垢剂质量浓度为80 mg/L时,阻垢率为80. 46%,对硫酸钡的阻垢效果最好;在温度为85℃时,阻垢率可达82. 87%;随着pH值的增加,阻垢率变化趋势较明显,在pH值呈中性的溶液中阻垢效果最好。利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确定该共聚物分子链中含有所引入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甲酯三元复合乳化剂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平平加OS-15(OS)和十六醇(HDL)三元复合乳化剂中,用(NH4)2S2O8/NaHSO3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的MA(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研究发现:在温度15℃、(NH4)2S2O4和NaHSO3摩尔浓度比为3:2左右时,反应速率最大,在一定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条件下,采用程序升温和半连续滴加引发剂有利于提高最终转化率;通过对聚合前乳液单体液滴直径的光学显微照片和聚合后乳胶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TEM)的比较,初步认为加入HDL的三元复合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属于以单体液滴引发聚合成核为主的微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丙烯酸正丁酯在两种链转移剂巯基乙酸(TGA)和巯基乙醇(TEG)存在下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端羧基或端羟基的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物,并用IR,NMR,GPC,酸碱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1/Pn对[S]/[M]作图求出了两种链转移剂在聚合条件下的链转移常数,讨论了端基官能团化的比率,滴定法和GPC法得到的TGA的链转移常数分别为0.64,0.67,滴定法得出TEG的链转移常数为0.67,保持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100:1)不变,当单体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大于0.02时,端基官能团化的比例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