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首次将氯化-5,10,15,20-四-(3-甲氧基-4-羟基苯基)卟啉铁(TMHPP·FeCl)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TMHPP·FeCl修饰电极.该电极稳定性好且灵敏度高,对L-抗坏血酸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氯合四-间甲基卟啉铁(Fe(Ⅲ)T(m-CH3)PPCl),间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锌(Zn(Ⅱ)T(m-x)PP,x=CH3,H,OCH3,Cl,NO2)的电化学性质,研究了取代基效应,轴向配体影响以及电子转移率常数,着重讨论了轴向配体与Fe(Ⅲ)T(m-CH3)PPCl竞争配位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TPPFeCl和6种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氯合、中位四(邻烷基苯基)卟吩合铁(Ⅲ)[T(o-R)PPFeCl,R=Me、ET、n-Pr、n-Bu、i-Pr和t-Bu]催化亚碘酰苯使环己烷羟基化反应。发现邻位烷基取代的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都比TPPFeCl的大,这7种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大小顺序分别为[T(o-R)PPFeCl,R=]i-pr>Et>t-Bu>n-pr>Me>n-Bu>TPPFeCl和i-Pr(58)>Et(57)>n-Pr(52)>Me(50)>n-Bu(48)>t-Bu(46)>TPPFeCl(35),根据研究结果,认为邻位烷基的空间作用可能加速了铁卟啉与亚碘酰苯加成中间体中碘—氧键断裂,助进了高价铁氧酰活性中间体形成,提高了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  相似文献   

4.
铁卟啉的空间效应对其催化羧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TPPFeCl和6种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氧合、中位四(邻烷基苯基)卟吩合铁(Ⅲ)[T(OR)PPFeCl,R=mE,eT,n-Pr,n-Bu,i-Pr和t-Bu]催化亚碘酰苯使己烷羟基化反应发现邻位位烷基取代的铁卟啉的催化速率和催化产率都比TPPFeCl的大。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表征子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咪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o-Bzim TMPPFe(Ⅲ)Cl),氯化{5-(邻-(4-2-硫基苯半噻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o-BzTa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恶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5个含锰铁工铁铁金属间键的有机化合物LMFe(CO)2(C5H5)(H2L=T(4-R)PP(四取代苯基叶啉);M=Mn,R=H,Me,MeO,M=Fe,R=H,Cl),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穆斯堡尔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除金属-金属键之外,在锰铁或铁铁之间还存在羰基桥。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表征了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咪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Im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噻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TaTMPPFe(Ⅲ)Cl),氯化{5-(邻-(4-(2-巯基苯并口恶唑基)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铁(Ⅲ)}(o-BzA-zTMPPFe(Ⅲ)Cl)等配合物,详细研究了丙酮/水介质中,在分子氧和抗坏血酸存在下,这些配合物对环己烷羟化反应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无外加轴向配体时,由于尾端基团的分子内轴向配位作用,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还原剂的用量对催化效率也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FT-IR谱和Uv-Vis,对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的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它被Al(i-Bu)3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形成π-烯丙基活性种,实现了链引发反应。  相似文献   

9.
用循环氧化法研究了Fe-28Al-5Cr-0.1Zr(at%)和Fe-28Al-5Cr-0.5Nb(at%)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含Zr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800℃、1000℃、500h循环氧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晶须状氧化物层,微量Zr能增加氧化物层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含Nb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350h循环氧化后形成多孔的卷绕状形貌,对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抗氧化性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0.
FeCl3—Al(i—Bu)3—phen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T-IR谱结合UV-Vis,对在加氢汽油介质中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及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在胶粒表面FeCl3与phen作用,生成Fe(phen)Cl3,它被Al(i-Bu)3还原为二价离子的表面双金属配合物,丁二烯在空位上配位,形成π-烯丙基活性种,实现了链引发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深讨了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偶氮胂Ⅲw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Ⅱ)、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四甲基环戊二烯与五羰湛铁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6h,即生成标题化合物1,1与碘在氯仿中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在铁碘化物(C5HMe4)Fe(CO)2I,2,1与氯化汞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的铁氯汞化物(C5HMe4)Fe(CO)2HgCl3和铁氯化物(C5HMe4)Fe(CO)2Cl4.1与氯化亚锡反应仅分离到铁氯化物4.以元素分析,IR和HNMR谱表征化合物1~4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四甲基环戊二烯与五羰基铁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6h,即生成标题化合物1,1与碘在氯仿中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的铁碘化物(C5HMe4)Fe(CO)2I2,1与氯化汞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的铁氯汞化物(C5HMe4)Fe(CO)2HgCl3和铁氯化物(C4HMe4)Fe(CO)2Cl4.1与氯化亚锡反应仅分离到铁氯化物4.以元素分析,IR和1HNMR谱表征了化合物1~4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循环氧化法研究了Fe-28Al-5Cr-0.1Zr(at%)和Fer-28Al-5Cr-0.5Nb(at%)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含Zr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800℃、1000℃、500h循环氧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晶须状氧化物层,微量Zr能增加氧化物层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含Nb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350h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a)-Fe-TM-Si-B(TM=Co,Si,Mo,Nb)合金从1.5K到300K的磁化强度及室温穆斯堡尔谱,得到了成里温度Tc、饱和磁化强度σs(0)、自旋波颈度常数D及平均超精细场等。结果表明,(a)对于Fe83Si5B12,当Nb,Mo与Si,Co取代Fe后,Fe-(Nb,Mo)-Si-B的磁性质不同于Fe-(Si,Co)-Si-B;(b)a-Fe-(Mo,Nb,Cr,W,  相似文献   

16.
dppfCuCl2是棕黄色粉末状固体.IR和1HNMR的研究表明属于单螫环二氧型配合物,Cu(Ⅱ)位于平面正方形结构中心.在LmCux(Ⅱ)L'n型配合物中,随L不同IR谱中v苯(π=CH);v(Cp-Fe)和v(Cu(Ⅱ)←p)都发生位移.CV研究表明Fe(Ⅲ)+eFe(Ⅱ)Ep/2值和查环上取代基性质有关.并讨论了电极反应过程中Cu(Ⅱ)价态变化和机理.  相似文献   

17.
混合法合成二阶氯化铁-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合成纯一阶FeCl3-GIC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混合法合成二阶FeCl3-GIC的实验方案,考察了反应温度、C和FeCl3摩尔比n(C)/n(FeCl3),保温时间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首次用混合法合成了纯二阶Fe-Cl3-GIC,确立了其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用分子场理分析分析了稀土化合物R2Fe17-xMx和R2Fe17N3(R=Ce,Pr,Nd:M=Al;x=0,2)的温度磁化曲线,计算出分子场 数nRR,nRF,nFF。由分子场系数,计算了Fe-Fe、R-R、R-Fe的相互作用对Tc的贡献TFF、TRR、TRF。  相似文献   

19.
用伏安法分别在PH1.0和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介质中研究了Fe^2+,I^-,Fe(CN)6^3-以及苯醌和萘醌等特种在聚邻苯二胺(PPD)膜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四电极系统半微分循环伏安法对FeCl3(w)/FeCP2(nb)体系间的电子传递进行了研究,得到了FeCl3(w)/FeCP2(nb)在水/硝基苯界面电子传递良好的半微分极谱峰,且通过对本体系的半积分定量测定,证实半微分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