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半导体材料表面吸附分子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研究工作.至今,人们主要在二类半导体材料表面进行了SERS 实验:一类是半导体材料表面吸附分子的SERS 实验;另一类是被银修饰了的(silver-modified)半导体材料表面吸附分子的SERS 实验.文章还简单介绍了对半导体材料表面SERS效应所作的理论解释.最后对半导体材料表面SERS 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测定邻菲啰啉分子(O-Phen)吸附在银电极表面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及不同支持电解质对邻菲啰啉分子吸附在银电极表面的SERS光谱的影响,探讨了邻菲啰啉分子在银电极表面的吸附方式和不同支持电解质在银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O-Phen通过两个氮原子竖直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不同支持电解质在银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不同,且对邻菲啰啉分子的SERS效应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痕量炸药探测技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开展军事行动中至关重要.随着战场排雷、反恐搜爆的迫切需求,具有分子"指纹"信息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从SERS基底设计与炸药分子吸附浓缩两个方面,全面综述了痕量炸药SERS探测方法的研究现...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研究了4-二甲胺基偶氮苯的SERS光谱,对其拉曼峰进行了指认,并得出了它是以二甲胺基吸附于银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将高效薄层色谱 (TL C)分离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 (SERS)相结合 ,分析了中成药麻黄汤冲剂麻黄碱光谱 .研究表明 ,在 TL C原位约 8μg样品中可获得麻黄碱分子主要的振动特征谱带 ,并阐述了样品分子在表面增强基底吸附特征 ,从而阐朝了 TL C- SERS结合可对中成药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4):496-500
以量子化学理论为基础,以周期性平板模型为模拟表面,采用GGA/RPBE方法研究了吡啶分子在Mo_2C(001)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吡啶分子在Mo-Mo2C(001)表面上存在两种稳定的吸附构型:平行吸附和垂直吸附.其最稳定吸附构型为平行吸附.吸附能、几何结构参数及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表明吡啶分子平行吸附情况下其环状结构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后续的加氢过程中更为有利.而在垂直吸附情况下,吡啶分子在吸附前后的形变较小.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偶氮苯分子的常规拉曼谱(NRS)及其在活性衬底银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谱,对它的拉曼特征峰进行了指认。通过偶氮苯的常规拉曼光谱和SERS谱的对比表明,偶氮苯分子是通过苯环和近邻的氮原子吸附于金属表面,分子近于垂直站立在金属表面。  相似文献   

8.
自七十年代中期Fleischmann等发现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Raman Scattering,简称SERS)以来,SERS研究已成为光散射研究中一个很活跃的领域。Fleischmann最早发现吸附在银电极表面吡啶的SERS光谱,以后Creighton等得到了吡啶吸附在金和银溶胶颗粒上的SERS光谱,还发现了岛膜表面吸附分子(离子)的SERS光谱。目前,半导体表面的SERS现象研究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首次观察到的异菸酸在银溶胶上的SERS光谱及异菸酸在银电极上的SERS光谱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和多维可视化技术研究了4-巯基苯甲酸(4-MBA)-Ag20复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化学增强机理.通过对比和分析4-MBA与4-MBA-Ag20分子在基态与激发态的性质,发现在4-MBA-Ag20中的4-MBA与Ag20之间存在分子间电荷转移过程,这使该复合物的拉曼振动模式得到显著增强.该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在SERS检测技术中吸附物与吸附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TiO_2/Ag修饰基底材料上吸附分子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TiO_2/Ag的表面形貌,研究了Cl~-和激光照射对其SERS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活性炭-甲醇作为工质对,采用静态重量法对其进行吸附等温线测定,目的在于研究该工质对与吸附制冷相关的吸附率、吸附速度和吸附热等性质.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吸附率可以D-A方程较好的描述,回归得出了相应的方程参数.吸附速度一般以Sakoda-Suzuk i方程描述,研究发现,方程中的吸附速度常数不只是温度的函数,它同时还受系统压力的影响,因此对原方程作了相应的改进.吸附热通过两种途径分别求取,一是利用实测吸附等温线,二是利用由特性吸附曲线预测的吸附等温线,第二种方法可以更为清晰地描述吸附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微波辅助法制备了壳聚糖负载膨润土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对膨润土及插层膨润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负载在壳聚糖上。对该材料吸附水中Cu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5℃,pH=6的条件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0.10 mg/g,最大理论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不同模型对等温线及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等温吸附平衡更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选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对涤纶、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了处理,发现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表面的吸附主要是在纤维交叉处,且以垂直纤维表面定向排列的形式吸附.从毛细管上升法求得的阳、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温线各不相同.1227的吸附等温线出现最大值;LAS和OII-10的吸附等温线分别近似于Brunauer的第五种和第四种类型吸附等温线.吸附需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平衡.对于同种吸附质和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是恒定的,与起始浓度无关.经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处理的非织造布表面比电阻比吸附前显著降低,这也证明了表面活性剂确实在其表面发生了吸附并改变了它的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14.
在水杨酸与氯化钾具有不同克分子数比的条件下,通过对发生在铜表面上水杨酸分子SERS效应的观测,对影响铜表面上水杨酸分子SERS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杨酸水溶液中,铜表面上SERS效应的产生与溶液中氯化钾的加入密切相关.溶液中所含氯化钾的多少强烈影响着SERS效应的强弱及分子的吸附性质.  相似文献   

15.
苯酚在内蒙古粘土上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苯酚在内蒙古粘土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吸附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苯酚的吸附等温线符合hangmulr等温式,降低pH值和增加离子强度使苯酚在该土壤上的吸附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藏的甲烷吸附性能是页岩气藏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对页岩气资源预测、产能评价等有重要影响。根据不同温度下实测的页岩等温吸附数据,以吸附势理论为基础,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ε-ω吸附特性曲线及其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吸附甲烷的ε-ω吸附特性曲线是唯一的且与温度无关,可预测不同温度下甲烷吸附量,得到页岩吸附甲烷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相密度计算对ε-ω吸附特性曲线预测甲烷吸附量有重要的影响,吸附相密度经验公式与预测甲烷吸附量准确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甲烷吸附相密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理论 1.1 吸附量与时间的依赖关系设s(t)为单位面积t时刻的分子数,s_o是单位面积固体表面有效吸附位的总浓度.有 v_1=k_1[s_o-s(t))c(t)(1) 其中k_1是吸附速率常数,c(t)是t时刻溶液浓度.随着表面吸附的发生,其逆过程一脱附随即开始.脱附率正比于覆盖的分子数.有v_2=k_2s(t).式中k_2是脱附率常数.表面吸附量的变化为 (ds  相似文献   

18.
针对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及修正的双朗格缪尔模型(D-Langmuir)在研究非均质吸附介质页岩等温吸附 时,对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展开了新的等温吸附方程研究,研究中将吸附系统内不同吸附介质 的吸附特征转化为系统内压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对D-Langmuir 模型进行压力修正,得到新的、适用于多吸附介质的 P-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将以上模型应用于渝东南渝页1 井共21 个样品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 Langmuir 模型平均误差在-0.012 0~80.021 2 m3/t;D-Langmuir 模型平均误差在-0.003 64~0.021 20 m3/t;P-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0.992 5≤R2≤0.999 8,平均误差在-0.003 25~0.003 21 m3/t,相比于Langmuir 方程及 D-Langmuir 方程,P-Langmuir 模型拟合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对更准确地评价页岩吸附气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杨酸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SYS对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邻氯苯酚的静态吸附,并探讨了SYS树脂对邻氯苯酚的吸附热力学的特征.结果表明,邻氯苯酚在水杨酸树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其动态吸附过程可分为大中孔区和微孔区的吸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Ni(Ⅱ),选用成本低廉的大豆秸秆制备生物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炭化温度、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溶液温度、Cd(Ⅱ)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吸附条件,开拓了去除重金属镍的新方法,同时研究了生物炭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大豆秸秆生物炭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性能,Ni(Ⅱ)质量浓度为20mg/L,炭化温度为500℃,pH为7,投加量为0.2g,室温为25℃,Cd(Ⅱ)质量浓度为0为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25℃时饱和吸附量为14.38mg/L。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炭化使得秸秆孔道结构增多,表面粗糙程度加剧,比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