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决基于云平台的架构方法在处理人体监测传感数据时无法很好地支持实时性和可移动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云计算的人体数据传感架构,并将其运用于大数据分析.其构建了3层云计算人体数据流架构,分别由无线体域网、边缘云系统和中央云系统组成.针对人体数据流架构提出了支持实时性和可移动性的移动服务架构,该架构在中央云数据中心和用户之间使用边缘服务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边缘云的数据传感架构,该软件架构包含3层应用程序接口,分别应用于传感器设备、边缘云和中央云.设计了能够支持多种类型应用程序的存储架构,优化传感架构并提高数据存储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边缘云的架构降低了由虚拟机容量导致的故障率和服务器整体利用率,同时在服务时间和数据处理时间方面均优于现有的架构.  相似文献   

2.
锯齿米虾鳃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鳃是锯齿米虾的呼吸器官,共七对,为叶鳃。每个鳃都由鳃轴和鳃叶构成。光镜结构表明:鳃轴由结缔组织构成,两侧具有许多腮腺,鳃轴的背、腹面各含有一条出鳃血管和一条入鳃血管。鳃叶是鳃的基本呼吸单位,平行着生在鳃轴两侧。鳃叶由几丁质层和单层扁平上皮组成。边缘具出鳃边缘血管和入鳃边缘血管,中央腔内具有横纹细胞。  相似文献   

3.
长江华溪蟹鳃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于光镜下对长江华溪蟹鳃的组织学研究表明,长江华溪蟹具叶鳃七对,每个鳃皆由鳃轴和其两侧密生的数片鳃叶构成,鳃轴的上、下方各具一条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鳃轴由结缔组织构成;鳃叶由几丁质层和扁平上皮构成,鳃叶的边缘具出鳃和入鳃边缘血管,中央具由横纹细胞相连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出、入鳃血管壁由几丁质层、细胞层和基板构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鼠嗅球各层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显示NOS阳性神经元在小鼠嗅球中的形态与分布.结果:NOS阳性细胞群主要位于嗅球边缘的嗅小球层和中央腔周围的颗粒层;强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嗅球边缘的嗅小球层内;僧帽细胞层偶见深染的NOS阳性僧帽细胞和簇细胞;弱阳性神经元分布于内颗粒细胞层,浅染且形态较小.结论:小鼠嗅球内有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这种明显的分布可能与小鼠嗅觉灵敏有关,僧帽细胞层深染的NOS阳性僧帽细胞可能与小鼠对气味感知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石墨烯的氧化过程,以浓硫酸、高锰酸钾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通过部分边缘氧化剥离石墨得到了单层边缘氧化石墨烯(SLMGO),用定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了单层边缘功能化石墨烯(SLMFG).使用FT-IR、SEM、TEM、XRD和XPS等手段表征了SLMGO和SLMFG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边缘功能化的单层石墨烯较深度氧化的多层石墨烯,能更好地保持层状平面结构.基于好的共轭程度,边缘功能化的石墨烯光电性能将更好.  相似文献   

6.
RT97是一种特异性识别中、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抗原簇的抗体.采用组织化学技术对金鱼(Carassiusauratus)视觉系统内RT97识别神经丝的表达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RT97在金鱼视网膜、视神经和视顶盖中均有阳性反应:①在视网膜内视纤维层、内网层、内核层的水平细胞、光感受器的外节有RT97阳性反应;②在视乳突部和视神经有少量生长纤维为RT97阳性;③在视顶盖中RT97阳性反应集中在顶盖的边缘层(SM),同时观察到有RT97阳性纤维从中央纵突区(TL)通过顶盖腹面延伸至顶盖边缘区.实验结果提示,RT97不仅可作为金鱼视觉系统视觉生长纤维的一种标记蛋白,同时在视顶盖由RT97识别的蛋白也可能是一种吸引视觉纤维生长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7.
针对点云分割中边缘特征提取不足导致局部特征信息不完整、整体分割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3D点云分割改进型边缘特征提取网络.为提升边缘特征表达能力,对深层边缘特征提取层做出改进,引入基于残差结构改进的多层感知机结构,形成边缘特征提取单元,该单元将原始点云特征与多层感知机提取边缘特征相融合,获取更加丰富完整的边缘信息,提高3D点云分割网络模型精度.在Shapene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3D点云分割改进型边缘特征提取网络优于现存同类方法,相较于LDGC-NN链接动态图网络,点云分割准确率提升了1.17%.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间相关性的小波边缘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算机视觉系统当中,图像边缘检测占据着重要位置.图像成像过程中,噪声、畸变等因数引起图像细节模糊,如何有效提取图像边缘成为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众所周知,采用Sobel、LapLacian边缘检测算子尽管能够有效地去除噪声的干扰,但是破坏了图像边缘细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层间相关性的小波边缘检测.在不同层间,如果低分辨率下的父系数绝对值大,则在高分辨率下四个相应的子系数的绝对值可能性也大,则其所代表地图像边缘信息可能性越大.因此,采用基于层间相关性的小波边缘检测算法既有效地去除噪声的干扰,又保留了图像边缘细节.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的CFSR再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上空四季大气热源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春季和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是分布不均匀的热源,而秋季和冬季是比较均匀的弱冷源;在春季(3—5月),青藏高原主体上空呈现不均匀的弱热源,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西部边缘、南部边缘地区呈现较强热源,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也呈现强度不均匀的热源区;夏季,热源强度略强于春季,在整个亚洲大陆上最强的热源中心不在青藏高原上,而在青藏高原南侧及孟加拉湾中东部一带,另外高原西侧冈底斯山脉附近和喜马拉雅山脉中东部边缘一带还呈现弱冷源;秋季,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及其以南的大陆地区表现为热源,且存在较强的热源中心,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也存在小范围的弱热源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呈现均匀的弱冷源;在青藏高原西部边缘及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呈现弱热源区;仅在冬季,青藏高原上空感热加热呈现为负值;不区分季节的情况下,青藏高原西南部上空的感热加热强于东北部;青藏高原西侧边缘、南部边缘和东南部上空的潜热加热永远强于青藏高原主体,而青藏高原主体长波辐射加热值大于南部边缘及东南部地区.在垂直结构上,春季和夏季大气整体表现为热源层,春季热源层厚度约为冷源层的3倍,夏季热源层厚度大致为冷源层的6倍;秋季,大气总加热在500 hPa层以下表现热源层,而500~150 hPa表现冷源层,且冷源层强度比夏季较强;冬季,大气总加热整体上表现冷源层,只有675 hPa附近到550 hPa层表现很薄的热源层,冷源层的厚度约为热源层的6倍;不分季节,青藏高原上空700~450 hPa感热加热分量项和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分布基本一致,而450~100 hPa潜热加热分量项和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分布基本类似;除冬季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基本表现为弱冷源外,其余季节低层均表现热源,而高层表现弱冷源,但层级的热状况强度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石蜡切片α-乙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用于研究北京鸭胚及胚后早期腔上囊发育的不同阶段。观察了淋巴细胞的ANAE反应特点,并将滤泡上皮和网状上皮成分的ANAE反应与对应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对比,结果表明:T型ANAE阳性淋巴细胞最初出现在胚胎28天。孵出后,数量略有增加。淋巴滤泡的联滤泡上皮,联滤泡上皮下方以及髓质中央的网状上皮细胞呈M型ANAE阳性,滤泡髓质边缘层及近边缘层的网状上皮细胞ALP阳性,ANAE阴性。值得了注意的是在胚胎发育中,酶染特性不同的两种上皮细胞分别来自于粘膜上皮的表层和基层。讨论了B淋巴细胞在腔上囊中发育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比较青年猫和老年猫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 SC)灰质层神经元密度及S100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导致相关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用Nissl法显示上丘各层神经元及其分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示S100免疫阳性(S100-IR)细胞.光镜下观察、拍照,计数上丘各灰质层中神经元密度和S100-IR细胞密度.结果显示: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上丘灰质层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P<0.01),S100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胞体较大,阳性较强.说明动物衰老过程中,上丘灰质层存在着明显的神经元丢失,并伴随有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从体制外和体制内两条路径,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也使工人阶级队伍形成了不同阶层,即公有制企业的高管阶层、普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阶层、公有制企业工人阶层、农民工阶层和下岗失业阶层。在这五大阶层中,高管和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阶层处于工人阶级队伍的两极,普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处于高管和普通工人的过渡阶层,公有制企业工人的地位略高于农民工和下岗、失业阶层。我国工人阶级内部出现的阶层变化,不利于工人阶级的团结,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剖析现有边坡软件地层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钻孔信息的边坡地层建模方法.该方法在边坡地层建模时,先确定计算域范围,然后布置钻孔,再对相邻钻孔进行地层连线,最后采用多边形区域自动分割技术来形成初始边坡地层模型.该初始边坡地层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修改,以模拟人工支挡结构或地层处理等情况.对比示例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边坡地层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绿色开采思想的指导下,对关键层理论在保水开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算例讨论了三者的关系并分析了岩层变形一渗流耦合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提出应用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解释突水机制的初步设想。研究表明,在承载关键层破断前,承载关键层同时也是保水关键层;在承载关键层破断后,不再具有隔水作用,而保水关键层此时由渗流关键层充当;如果承载关键层破断,并且渗流关键层不存在,则会发生突水现象。岩层变形一渗流耦合动力学系统是具有时变边界、非线性、非均匀性和非连续性等特征的复杂系统。将复杂系统动力学引入突水防治理论研究,可以从本质上描述突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谢飞跃  卫彦升 《太原科技》2007,160(5):45-46,48
通过1:25万侯马市幅、新乡市幅地质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对研究区内的平陆盆地、垣曲盆地、济源盆地西的古近系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特征对比,并对上述盆地的成矿特征、成矿条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层构造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地层模型在地下空间开发、油气资源开发和岩土工程问题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论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三维地层构造方面的研究,从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地层构造的研究现状:①几种常用三维地层的面模型和体模型的建模原理、数据结构和各自的优缺点;②三维地层层面、层体的构造方法以及对特殊地质的处理方法;③三维地层模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修正问题。最后,指出了三维地层构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为地震多发国家,许多矿区都位于高烈度地震设防区。煤炭开采使得矿区地层结构严重弱化,由于采掘作用而诱发的矿区地震发生频繁。文中分析了导致矿区地层结构弱化的主要因素和矿区主要地震灾害的类型,并对矿区地层结构弱化对矿区地震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矿区地层结构的弱化不仅降低了系统自身稳定性的调节能力,而且起到了系统内部加载的作用,是发生矿区诱发地震的前提:另一方面,弱化的地层结构其抗震能力大大降低,其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在地震力的作用破坏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山西霍山荆条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霍山的荆条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统计分析了霍山上荆条灌丛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非常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四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为优势片层;群落中荆条种群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他种群则多近似均匀型分布.  相似文献   

19.
软土中薄硬夹层的夯扩桩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践对夯扩桩在软土中薄硬夹层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薄硬夹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分层理论和社会文化再生产理论为依据,以华中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例,通过对阶层意识的静态和动态研究,考察了在校本科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本科生的地位不一致感、相对剥夺感以及社会流动努力,并由此对在校本科生的社会阶层意识和阶层认知进行了描述性的研究。表明在平静的校园里也出现了阶层划分的萌芽。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学校管理体系和社会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