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组织化学AB-PAS反应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北京鸭胚胎期腔上囊上皮形态的分化;以胶体碳作为示踪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北京鸭腔上囊上皮的内吞机能。北京鸭16天胚腔上囊上皮开始出现突向腔内的上皮芽,此时上皮开始分化。26天胚上皮分化基本完成,表面上皮分化为滤泡间上皮(IFE)和连滤泡上皮(FAE);滤泡髓质区上皮分化为网状上皮,边缘层和芯细胞。18—19天胚腔上囊的芽周和芽间上皮的桂状细胞开始分泌粘液。19天胚FAE细胞开始具有内吞机能,在26天胚及1日龄雏鸭标本中观察到IFE的椭圆形细胞也有内吞机能。22天胚的部分接近成熟的滤泡髓质中有芯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7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是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入发育高峰。胚后12周龄腔上囊出现退化。综合分析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不同分化阶段淋巴细胞的数量统计,表明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发育过程中,分化早期的前淋巴母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在细胞群中的优势逐渐被分化晚期的中淋巴细胞和分化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优势所代替。  相似文献   

3.
北京腔上囊的研究Ⅳ.胚胎后期及胚后腔上囊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鸭26胚、胚后3周龄、10周龄、12周龄和16周龄的腔上囊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26日胚、胚后3周龄和12周龄的腔上囊及其淋巴上皮滤泡发育的3个代表性阶段。26日胚腔上囊组织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胚后3周龄腔上囊进入发育高峰。胚后12周龄腔囊出现退化。综合分析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以及不同分化阶段淋巴细胞的数量统计,表明胚后期及胚后腔上囊发育过程中,分化早期的前淋巴细胞的优势所代替。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进行了北京鸭28天胚胎腔上囊的体外培养,对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结合培养材料的碱性磷酸酶(ALP)定位以及α-乙酸萘酯酶(ANAE)同功酶分析,讨论了与Eerola雏鸡腔上囊上皮培养实验的异同,不同上皮在培养时的异质性与起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鸭28天胚胎腔上囊的体外培养是获取无淋巴类细胞腔上囊上皮的可用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观察了北京鸭胚胎腔上囊从原基到雏鸭出孵时的形态变化。根据常规组织学方法,光镜观察结果,对腔上囊淋巴上皮滤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阶段:1.淋巴干细胞迁入和开始分化;2.上皮芽出现;3.芽突发生、发育和滤泡初步形成;4.滤泡埋入固有膜、芽突消失;5.滤泡迅速生长;6.滤泡成熟。观察结果表明,北京鸭腔上囊淋巴上皮滤泡与莱杭鸡比较,主要的区别在于:1.北京鸭腔上囊淋巴上皮滤泡的胚胎发生经历了一个芽突的形成和消失的阶段;2.碱性磷酸酶的分布,两者表现了明显的差异;3.在北京鸭腔上囊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淋巴细胞呈现出阶段性成批死亡现象,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鸭腔上囊的研究——Ⅳ.淋巴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观察北京鸭腔上囊胚胎发育中淋巴细胞发生、分化的形态学变化过程表明:(1)腔上囊淋巴细胞的来源是外源性的,是在胚胎12天左右,由血液进入腔上囊的淋巴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2)在淋巴干细胞向淋巴母细胞和中、小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经过了前淋巴母细胞的阶段。前淋巴母细胞也是滤泡成熟后,淋巴细胞的生发细胞。前淋巴细胞可能与哺乳动物B淋巴细胞中的过渡细胞相类似。(3)淋巴滤泡中的淋巴母细胞,中、小淋巴细胞依据其形态特征,可以进而分为两型——Ⅰ型和Ⅱ型细胞。它们反映了同一种细胞所处的功能和生理状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200个食管癌局部淋巴结无癌转移者作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部分淋巴结作非特异性酯酶(ANAE)和免疫荧光抗体(Ig)检查.早期淋巴结淋巴窦扩张,窦内皮和窦内网状细胞增生,后者和吞噬细胞 ANAE 强阳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有大而淡染的淋巴细胞和含有 ANAE 阳性物质的网状细胞.滤泡内 Ig 分布不一,中心呈粗网状,周围细网状.部份皮质深区增大,互相融合,并可见增生的网状细胞.髓索浆细胞丰富,Ig 强阳性.从以上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明,机体局部淋巴结对食管癌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萤光染色方法,研究了胚胎21天和胚胎26天外科切除腔上囊鸭脾的形态学变化;以鸡红血细胞作为抗原免疫,并用直接血凝、抗体形成细胞(PFC)和电泳方法,研究了刚出孵切除腔上囊鸭的体液免疫能力。北京鸭胚胎期外科切除腔上囊抑制了脾的发育,主要是生发中心、围鞘毛细血管淋巴鞘(PELS)等腔上囊依赖区的发育。胚胎中晚期和胚胎晚期切除腔上囊对外周淋巴器官发生的影响差别不大。刚出孵切除腔上囊能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但不能完全消除抗体的产生,而且有IgG和IgM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北京油葫芦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 Matsuura)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期卵子发生可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生长及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可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二阶段,卵母细胞核内核仁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第三阶段,滤泡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单细胞层包围在卵母细胞外,之后滤泡上皮细胞形成双核的柱状体.第四阶段,卵母细胞胞质的周缘有泡状小体出现,随后卵黄小颗粒开始在胞质周缘沉积.第五阶段,卵母细胞积累大量卵黄物质,胚泡膜界限变的模糊.第六阶段,卵黄积累完成,胚泡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又成为扁圆形.第七阶段,卵黄膜和卵壳形成,卵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蒙古绵羊胚胎胃的组织发生,主要对5-550mm胚胎胃的组织结构及主要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5mm胚胃芽呈梭形膨大;胚胎发育到70mm胃的外形同成体的基本一致; 5mm胚胃壁由复层上皮和多层胚性结缔组织细胞构成;8mm胚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下为大量的胚性结缔组织;30mm时瘤胃和网胃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瓣胃和真胃上皮仍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开始发育;90mm胚网胃皱襞开始形成; 164mm胚真胃胃小凹底部形成强嗜碱性细胞群;195 mm胚瘤胃瘤状突开始发育,真胃出现壁细胞;252 mm胚网胃出现平滑肌带;290 mm胚真胃腺体可分辨出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335 mm胚网胃黏膜肌可见并进入皱襞;550 mm胚网胃平滑肌带清晰可见,网状皱襞及其乳突从外形上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1.
鸡法氏囊的正常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鸡胚发育第五天到四个半月对鸡的法氏囊的发生,生长和退化进行了系统的显微和亚微结构的研究,法氏囊的正常发生可分为五个阶段。一、上皮性法氏囊的形成。从孵化第五天起到第八天是第一阶段。当鸡胚发育到第五天时,在原始泄殖腔的背壁的上皮细胞开始增殖,经历空泡化过程,空泡由小合大、到第八天形成原始的法氏囊腔,此即上皮性法氏囊。二、生血于细胞侵入上皮,淋巴泸泡髓部的形成。(从孵化第九天到十七天)、当胚胎发育到第八天时生血干细胞开始迁移到法氏囊的间质中,孵化第11天起始侵入上皮细胞间,12天或13天上皮芽形成,第13天上皮细胞开始分化,孵化第17天,淋巴泸泡的髓部基本形成,法氏囊表面上皮分化成两种形态和功能不同上皮即泸泡附着上皮(简称FAE)和泸泡间上皮(简称ISE)。与此同时法氏囊粘膜的成褶过程也基本完成。三、淋巴泸泡皮部的形成。从胚胎发育第18天到孵出后第八天,法氏囊泸泡中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并从髓部迁移到泸泡基膜外面形成皮部,淋巴泸泡逐步扩大。四、法氏囊进一步生长以至达到最高峰。从九天雒鹏到一个月的仔鸡,在这个阶段中法氏囊泸泡成熟,淋巴细胞大量转移到外周淋巴器管中去。五、法氏囊退化。从一个月以后法氏囊不再继续生长。到第二个月后法氏囊起始退化,四个半月泸泡髓部淋巴细胞基本空虚。  相似文献   

12.
从超微结构方面对虎斑颈槽蛇胚胎期间胸腺基质细胞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胸腺上皮细胞在胚发育11-12期呈单一的淡染细胞类型,到15期出现深染细胞类型,16期胸腺质和髓质基本形成,胸腺上皮细胞也和成体的胸腺一样分化为被膜上下皮细胞,血管周上皮细胞,皮质上皮细胞和髓质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双酚A(BPA)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9日龄AA鸡胚和SPF鸡胚尿囊腔注射双酚A,待鸡胚孵化至22日龄,取鸡胚法氏囊和胸腺进行下述各项指标测定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鸡胚孵出率显著降低,法氏囊指数明显变小(p<0.05);染毒组法氏囊淋巴滤泡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胸腺皮质、髓质厚度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光镜观察发现,双酚A染毒组法氏囊淋巴滤泡和胸腺髓质中的髓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间隙明显增大,显现针孔样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酚A对AA鸡胚和SPF鸡胚中枢免疫器官有毒性作用,对鸡胚法氏囊和胸腺的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扬子鳄消化系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扬子鳄消化道和消化腺的胚胎发育、形态结构及有关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获得如下一些结论:(1)在胚前发育中,消化道壁的分层具特定的时空顺序,即按照粘膜上皮和固有膜、粘膜下层和环肌层、斜肌或(和)纵肌层的先后次序出现.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特征及其在个体发育中复杂的演变过程可能与其进化历程、消化道的伸长和胚后期食性有关.(2)扬子鳄消化道接受植物性神经--胆碱能纤维的支配,同时本身具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参与消化活动的调节.(3)扬子鳄舌腺被认为具有泌盐和分泌粘液两种作用,在胚前和胚后期均发现有大型和小型两种舌腺的存在.(4)扬子鳄肝脏由早期胚胎前肠门边缘内陷的内胚层上皮和脏壁中胚层组织共同发育形成.发现胚胎期肝细胞在孵育第30天(约29℃孵育温度)已具备糖类和脂类等物质代谢机能.胚后期肝细胞中脂滴数量比胚前期显著减少.(5)扬子鳄胰腺属于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原始类型.在胚前和胚后期,胰腺内分泌细胞大多数分散分布,少数成群分布,未能检测出胰岛素分泌阳性细胞(B细胞) ,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家兔肝脏、骨髓和阑尾中的B细胞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家兔的胚肝可能是B细胞最早发生和分化的场所,可能具有与鸟类法氏囊类似的功能.家兔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形成,与鸟类法氏囊滤泡髓质部的形成不同,因此,阑尾可能不是B细胞的最早来源部位,而是外周淋巴器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兔抗鸭IgM和5.7S IgG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研究北京鸭腔上囊中B淋巴细胞的分化,得到以下结果:(1)B淋巴细胞表面和胞质免疫球蛋白出现的时间:胚胎11天,CIgM;胚胎15天SIgM;胚胎18天 SIgG;胚胎21天CIgG。(2)B淋巴细胞分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胚胎11~15天),CIgM~+淋巴干细胞分化为SIgM~+前淋巴母细胞;第2阶段(胚胎15~21天),SIgM~+前淋巴母细胞分化为SIgM~+、SIgG~+淋巴母细胞;第3阶段(胚胎21~28天孵出),SIgG~+淋巴母细胞分化为中、小淋巴细胞,并开始从腔上囊迁出。(3)北京鸭腔囊中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与鸡具有平行的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日龄幼鼠阑尾淋巴组织的发生、T和B细胞在阑尾中出现的时间及分布的系统研究表明:小鼠阑尾淋巴组织是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形成的.幼鼠出生当日,在其阑尾内固有膜增厚,在淋巴滤泡原基中已具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和较成熟的B淋巴细胞.出生后随着淋巴滤泡的发育及肠道内抗原的刺激,T和B淋巴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分别定位分布于淋巴滤泡的滤泡间区与滤泡区内.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粘膜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利用Caco-2上皮细胞(系)与新鲜分离的小鼠Peyer's结淋巴细胞共培养模型,采用短路电流检测单层上皮细胞跨上皮电阻(TER)的变化,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ZO-2 mRNA的表达以及ELISA方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mIL-6和hIL-8的变化.结果表明,Peyer's结淋巴细胞可以较好地维持上皮的屏障功能,但当痢疾杆菌F2a-12脂多糖(LPS)作用后,却使跨上皮电阻明显降低.细胞因子mIL-6和hIL-8在不同共培养情况下的差异表达,揭示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间的"对话"包括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未经超免的正常北京鸭血清中分离纯化鸭IgM,制备了兔抗鸭IgM抗血清,并进一步用鸭IgG进行了亲和纯化。本研究还试将此抗血清用于免疫荧光法对北京鸭胚胎后期腔上囊B淋巴细胞发育中IgM的表达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中华稻蝗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直翅目蝗总科中华稻蝗[Oxya chinesis(Thunberg)]卵子发生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成虫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3个时期,并且可划分为8个阶段:第l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增大,滤泡上皮细胞开始出现;第3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为一层包围在卵母细胞外,卵室内有空隙;第4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卵室内无空隙,胚泡向卵质周缘移动;第5阶段,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滤泡上皮细胞长柱状,细胞间开始出现空位;第6阶段,卵母细胞胞质周缘有泡状小体出现并有卵黄颗粒积累;第7阶段,卵母细胞胞质内充满了染色较深的卵黄球,卵黄物质逐渐被卵黄膜包被,胚泡膜消失;第8阶段,卵黄积累完成,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卵壳蛋白凝聚固化而成为卵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