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定量评估液氮冷却后煤储层的渗透率演化是液氮冷却增透煤储层技术的关键。为分析液氮注入煤后的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过程,将煤视作弹脆塑材料,其变形过程包括弹性变形、脆性跌落和残余塑性流动3个阶段,结合单元强度退化指数、扩容指数和Mohr-Column准则,建立了考虑围压对煤单元峰后力学行为影响的本构模型。根据煤岩单元变形过程,将煤岩单元渗透率演化分成2个阶段,即弹性压缩煤岩单元渗透率减小阶段及煤岩单元破坏后的渗透率增加阶段。分析了单元弹性变形、剪切破坏和拉破坏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煤岩单元弹性压缩和拉伸引起单元内孔隙空间的变化,进而影响单元渗透率;煤岩单元剪切破坏在单元内形成共轭剪切带,在剪切带内的流体流动服从平行板定律,给出了基于单元体应变的剪切带宽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煤岩单元拉破坏在单元体内形成"十"字型裂隙,在裂隙内的流动也服从平行板定律,给出了基于单元体应变的裂隙宽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结合热传导理论建立了液氮冷却煤层的温度-变形-破坏-渗透率演化模型,并在FLAC下利用Fish函数方法予以实现。数值算例研究了液氯注入辽宁王营子矿某煤层气抽放井后煤层的变形、破坏和渗透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煤受液氮冷却作用后发生体积收缩,越靠近钻孔温度梯度越大,收缩变形越大,温度拉应力越大,越容易破坏,形成拉破坏区。液氮注入冷却10d后的拉破坏区约0.65m宽。2)在拉破坏区,单元内形成了贯通的裂隙,单元体渗透率显著增长,液氮冷却10d的单元渗透率最大增长幅度可达1.97×105倍。3)远离钻孔区域,拉应力也使得煤的渗透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1%~14%,远小于破坏区。4)随着冷却时间增加,破坏区域扩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这表明在工程实践中冷却时间过长,不一定能取得更好的冷裂效果。5)液氮冷裂的主要影响区域在1.0m左右,但实际工程中钻孔内压力、煤岩体内水的相变等对煤岩的实际变形和破坏也有很大影响,从而使得液氮冷裂的影响区域更大。6)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液氮冷却煤体变形-破坏-渗透率演化过程,从而为评估液氮冷却煤岩增透效果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泥岩饱水过程中崩解的微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泥岩崩解的微观机制,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泥岩的成分组成、浸水时间对试样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进行测试,揭示了饱水过程中泥岩形貌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泥岩崩解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试样表面的裂隙数目、宽度随饱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泥岩的崩解主要受饱水过程中产生的次生孔隙和泥岩表面受到的拉应力影响,总次生孔隙主要由水化学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和水的冲刷、运移物理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构成,饱水过程中泥岩受到不均匀应力,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孔隙相互扩展形成裂隙,裂隙的相互贯穿引起试样崩解.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土基底排土场破坏机理,对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基底黄土进行过载现象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排弃物不断回填的过程中,基底黄土逐渐出现塑性区域,最终由于基底软塑带图所承受载荷超过其极限值而使得自身强度急剧降低,从而产生破坏。并且通过二次回填的方法,可以防止塑性变形值增大过快而使得软塑带土过早的产生过载现象,这样更适合于排土场的规划。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列车动载荷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概化运行列车和采空区顶板力学模型,分析采空区顶板在以一定速度运动的常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用移动的恒定载荷模拟理想情况下运行列车对采空区顶板及地表的作用过程,进行动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受外部载荷影响条件下相比,在列车动载荷作用下,地表最大竖向位移和煤柱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都有大幅增加,并随着列车的前行最大值逐渐增大,且相应向前移动,列车运行到采空区中部达到最大,然后随着列车的前行最大值开始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弱面控制蠕动边坡变形机制及滑坡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寻求含软弱结构面的蠕动边坡稳定性控制因素及边坡失稳判据,为滑坡控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此类蠕动边坡变形力学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合各段的受力分析,得出此类边坡变形破坏的模式,为上部追踪节理、裂隙面形成准圆弧面,坡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沿赋存有水平顺坡向或反坡向的缓倾软弱岩层蠕滑形成滑坡。此类滑坡控制应优先采用上部减重、下部压脚与边坡防排水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将此方案应用到安家岭露天矿北帮滑坡实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叙述电磁辐射产生机理及测试原理,并利用电磁辐射对煤(岩)破坏前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在我国的许多煤矿上的现场应用,检测了电磁辐射技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证实了该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黄土基底排土场破坏机理,对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基底黄土进行过载现象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排弃物不断回填的过程中,基底黄土逐渐出现塑性区域,最终由于基底软塑带图所承受载荷超过其极限值而使得自身强度急剧降低,从而产生破坏。并且通过二次回填的方法,可以防止塑性变形值增大过快而使得软塑带土过早的产生过载现象,这样更适合于排土场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针对浅埋煤层采出后易发生地表塌陷地质灾害现象,分析了浅埋煤层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特征及断裂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不同含水量岩石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体试件在天然状态与饱水状态时的剪切力-剪切位移曲线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试件在饱水状态时的抗剪强度与天然状态相比大幅下降;不同含水量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曲线的位置降低,峰值强度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采空区残煤自燃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温度、位移与应力的变化规律.应用飞箭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耦合理论方程,编制了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模拟残煤自燃的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残煤燃烧导致整个岩体结构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内部应力场重新分配,进而产生应力释放,回弹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使地表产生变形和移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路面结构中同一层面强度不均对路面的影响,进行了车辆的轴重及其轮胎接地面积和压力的研究,基于实际轴载的作用形式,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建立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重载作用下,公路沥青路面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路面结构同层材质不均的情况下,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是轴载对路面结构作用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使路面一次性加载在路面产生水平方向的拉应力导致拉张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