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微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80的含量为60%、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1.0时,可得到作为微反应器的理想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W/O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稳定区域减小,盐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液膜分离过程中乳液溶胀的方式及产生溶胀的原因,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内相试剂对溶胀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溶胀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用于微细颗粒的合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对其应用产生很大的限制。以煤油为油相,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为载体,选取Span80和丁二酰亚胺类表面活性剂T155为膜相稳定剂,以溶胀率和泄漏率为衡量标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用量、内水相浓度、载体用量等因素对用于制备微细颗粒的乳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丁二酰亚胺类表面活性剂与常用的Span 80相比,具有更好的耐酸碱性能。在实验范围内,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乳状液的溶胀率和泄漏率均随着载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确定了几种稳定性较好的可用于微细颗粒制备的乳状液。  相似文献   

4.
离子液体微乳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油/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水/表面活性剂等微乳液体系的相态及相关应用,探讨了水、温度及其他因素对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影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 目前尚缺乏对各种类型的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全面研究及对其聚集体特性的深入研究。 预期离子液体微乳液将会向开发新体系、深化聚集体特性及应用研究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5.
用内源荧光法和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W/O型微乳液中阳离子偶联表面活性剂(C12H25(CH3)2N-(CH2)、-N(CH3)2C12H25·2Br^-)(12-s-12,2Br^-.s=3、4、6)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微乳液体系中含水量、偶联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牛血清蛋白的浓度、联接基团的长度以及外加盐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都有较大的影响。体系中含水量增加.微乳液的最大荧光波长蓝移减小;偶联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影响了微乳液的最大荧光波长蓝移;牛血清蛋白浓度较高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联接基团越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越强.牛血清蛋白越易处于疏水环境中;而盐对偶联表面活性剂/牛血清蛋白静电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6.
乳化液膜体系中液膜的溶胀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含表面活性剂及具有一定界面活性载体的油相中水的溶解度的影响,但前人对该系数的测定大多较为复杂且缺乏准确性,文中首次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对含表面活性剂及载体的油相中水的溶解度系数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较好,而且该法具有快捷,稳定,系统性强等特点,可为液膜萃取过程中的溶胀现象及传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无机电解质、有机相与去离子水配制微乳液,研究微乳液的稳定性,利用配置的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探究方法可行性以及最佳参数条件。方法 采用Shah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正丁醇、NaCl、Na2CO3、Na2SiO3、有机相正庚烷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研究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该微乳液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洗脱率。结果 配制的微乳液Ⅲ对含油量为10.6%的石油污染土壤去除率达到90.47%,清洗后的土壤含油率为1.01%,对比单一表面活性剂SDBS的石油烃脱附效率提高了32.31%。结论 该微乳液脱附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或其他复配溶液药剂,可作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备选技术。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取分离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用于提取分离水溶液中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进行研究.以三元相图为实验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溶剂以及促进迁移载体的选择和用量;分析了不同内水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油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有机相,以NaOH溶液为内水相的微乳液膜体系,可有效提取分离活性染料艳蓝-K.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考察了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修正并验证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聚合物相互作用模型,认为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除了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关以外,还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电离程度有关,并提出了粘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电离度之间的相关公式,所提出的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的相符。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通过油包水(W/O)乳状液膜体系分离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的方法。通过对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油酸酯(Span80)用量、载体三辛胺浓度、油内比、乳水比和迁移时间的优化,获得了一个高效的乳状液膜体系。最优提取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0.012 5 mol/L,山梨糖醇酐油酸酯质量分数4.0%,三辛胺浓度0.01 mol/L,油内比10:6,乳水比1:4,迁移时间10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乳状液膜体系能快速有效地从实际样品中提取分离丹酚酸B。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用W/O型乳状液膜体系分离富集荷莲豆碱的方法.通过对外水相pH值、迁移时间、Span80用量、D2EHPA浓度、乳水比、油内比及内水相盐酸浓度的优化,获得了一个高效的乳状液膜分离体系.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液膜分离体系的效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乳状液膜体系能快速有效地从实际样品中提取分离荷莲豆碱.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银在乳状液膜分离体系中的迁移行为.以煤油作为膜溶剂,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确立了最佳迁移条件:制乳搅拌速度2 400 r/min,制乳时间和乳液与外相溶液混合时间均为15min,磷酸三丁酯(TBP)浓度3%,span80浓度2.3%,液体石蜡浓度4.5%,内相NH3浓度0.01mol/L,外相HNO3浓度2mol/L.在此条件下,银的迁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乳状液膜法分离水中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乳状液膜法分离铅的研究.在此分离体系中,以煤油作为膜溶剂,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为膜增强剂.详细讨论了制乳时间、混合时间、span80和液体石蜡的浓度、水乳比和油内比、以及外相盐酸浓度对除铅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结合乳化液膜膜相中“有效浓度”的概念,提出了乳化液膜的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界面状态方程,本进一步研究了乳化液膜膜相中表面活性剂“有效浓度”与乳化液-外相水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同时,对搅拌机槽缺乏几何条件和操作参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Langmuir等温吸附式的基础上,结合乳化液膜(LSMs)膜相中“有效浓度”的概念,提出了乳化液膜的界面状态方程.利用该界面状态方程,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乳化液膜膜相中表面活性剂“有效浓度”与乳状液-外相水间界面张力的关系.同时,对搅拌机槽缺乏几何条件和操作参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乳状型液膜除铬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无毒性的磷酸三丁酯作载体,耐酸碱性能较好的兰113B作表达活性剂,用乳状型液膜从废水中去除6价铬离子。除了研究合理的配方外,对影响过程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并针对深度分离的特点,提出了传持的几何图像和物理模型,计入了膜破裂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以杯[4]芳烃为流动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溶液为内相的乳化液膜体系对含铬废水的三价铬的分离提取,考查了表面活性剂用量、传递时间、NaOH浓度、载体浓度、搅拌速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的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用HEHEHP液膜法提取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乳状液膜体系对铀进行提取,该体系包括表面的性剂(双丁二烯亚胺),载体(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HEHEHP)),溶剂(民用煤油和液石蜡)以及内相(1.44mol·L-1的硫酸溶液)。研究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温度,铀浓度,硫酸根浓度,外不汀pH值及乳水比等因素对提取铀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铀的提取率可达100%。液膜提取铀的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及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面优化O-W型乳化液的缓蚀防锈性能与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低浓度水包油型(O-W) 乳化液的缓蚀性和防锈性与其细度及稳定性的相互关系。发现乳液的防锈性和稳定性一般难以同时达到最佳值, 微乳化液因稳定性好而不能获得良好的防锈性能; 只有稳定性适中、且含有适量HLB 值较高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组分的半透明细乳化液, 才具有最佳的防锈性能和缓蚀性能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