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土壤是近年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对城市土壤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以及外延拓展.以不同时期城市土壤研究的特点为依据,将其研究历史划分为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之前)、起步阶~3L(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和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LANDSAT MSS/TM/ETM数据与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相结合,同时融合光谱信息、地学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种信息,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了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九龙江口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近40年间红树林面积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在近40年呈现出减少(20世纪70-80年代)、缓慢增加(20世纪80-90年代)以及大幅度增长(2000年以后)3个主要阶段.其中人为活动(围垦、人工造林等)是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大幅震荡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学术意义的数学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以整理祖国科学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学术背景下,受外国历史语言障碍及学术国际化水平的限制,对外国的数学史研究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走上正轨.在中国,对日本数学史及中日数学交流史的研究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1)改革开放以前;(2)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3)20世纪90年代以后.概述了中国学者对日本数学史及中日数学交流史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对医学化(medicalization)的关注日益增多; 80年代开始,医学化研究英文文献呈指数式增长; 21世纪后,文献进入高速增长期。通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及文献分析初步探索了医学化研究的历史发展路径。而医学化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是涌现与初步探索阶段,在80—90年代是变异与重新考量阶段,2000年至今是修正与框架扩张阶段。随着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秩序被后现代性所取代,原医学化概念也被生物医学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在持续调查与观测滦河源区土壤风蚀特征的基础上,对采集于滦河源区风积土剖面中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颗粒组成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Cs的比活度,建立了研究区连续风积土壤剖面的时间序列,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段风积层土壤的性状,运用土壤风蚀相对强度指数ISWE重建了滦河源区近30年来土壤风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后期均为研究区土壤风蚀较弱的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至2002年均为土壤风蚀强化时期.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风蚀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京津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屠贵娟  吴兴东 《科技信息》2010,(35):I0274-I0275,I0326
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频繁涉及且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母语及二语语素习得顺序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有关影响二语语素习得顺序的因素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对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方法及结果应用范围的评价。国内对于语素习得顺序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本文主要回顾、评述国内外英语语法语素习得顺序的相关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研究工业遗存景观改造的方法,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生态思想、审美观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和厘清从19世纪末期至今工业遗存景观改造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具体分别为萌芽期——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50年代、过渡期——20世纪60至70年代、发展期——20世纪80至90年代和推广期——21世纪初期至今。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上为我国工业遗存景观改造地实践找到着力点——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多元视野下的美学观念为指导,以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功能合理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庄瑶  鲍瑞娟  郑荣玉 《海峡科学》2015,(4):23-25,34
该文应用福建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2014年冬季逐日气温和极低气温资料,通过定义冬季低温指数、低温日、持续性低温过程及起止时间,并以持续性低温日数和低温指数为指标,运用累积距平法(CA)、滑动T检验法(MTT)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福建省冬季持续性低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冬季持续性低温过程发生的频率、持续日数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70年代为多发期,强度偏强,20世纪80~90年代为波动期,20世纪90年代之后转为减少期,强度相对减弱。通过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发现,福建省持续低温过程爆发突变位置主要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初期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20世纪枣滕地区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工作史.就该地区新石器、商周、两汉等时期的考古内容,分3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和90年代四个阶段进行了总结性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科技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发展为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以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代表学者、经典作品和研究组织三个维度,聚焦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几个发展阶段,考察女性主义科技史家如何构建研究网络、凝聚同行共识、提升职业地位、扩大话语权力,进而梳理科技史家眼中性别及其与科技的复杂关联.其中不仅涉及极具天赋的女性精英科学家、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的女性"隐藏人物",而且还包括为平凡家庭妇女设计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家用电器,以及与女性生殖和怀孕有关的技术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