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高分子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我国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由于大多数纺织类高校高分子专业设置时间较短,专业教育的积淀不够培养的高分子专业毕业生普遍不具备竞争优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分子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是纺织类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大多数纺织类高校的特点,提出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工程技术型人才,侧重于纺织行业中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更多地体现纺织专业的特色,同时在生产实践环节应强化与纺织专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普通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要培养符合当今信息时代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及其辅助系统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改革,探索出一套适合普通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科竞赛、技能考证、科研创新及学生就业等方式,构建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多重驱动的普通本科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的要求,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学科优势,对具有化工特色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了符合地方院校实际的具有化工特色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为地方工科院校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专业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为我国培养输送测绘工程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社会需要更多应用型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无人机领域人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高校必须对测绘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该文从测绘学科演变入手,论述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理论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对测绘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纺织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构架,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纺织工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樊新  陆绍荣  韦春  张发爱 《甘肃科技》2012,28(18):73-75
随着高分子材料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分子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剖析了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弊端,指出了在我国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提出了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全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教育化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职业型、技术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追求的是职业价值,重心应转向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已丧失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优势的情况下,要培养有职业道德、懂理论、动手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等院校要以学科与职业为主导,进行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等教育财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文章从高校财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角度出发,以学科与职业为双主导,讨论了改革高等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为背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的供需状况,总结了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规模、区域分布、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着重研究了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育环境、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纺织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培养成效明显.本文分析了纺织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课程体系、工程实践训练和课堂理论教学质量的改革等方面探讨现代纺织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培养质量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社会背景,兼顾学科发展、社会对工科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专业实际情况如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提出工科特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优异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为工科特色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可行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吕立斌  杜梅  王春霞 《科技信息》2010,(23):I0005-I0006
依据加入WTO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市场化的特点,结合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开展教学研究与探索,制订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纺织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纺织工程专业作为盐城工学院的校内特色专业,按照学院"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教学指导方针,结合纺织行业的发展情况、专业特色和就业形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业评估已成为高校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专业评估为契机,从实验中心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着力于培养适用当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吉林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依托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及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通过全面的调研、系统的研究、深入的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改革实践,制定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加深学科基础、加强素质教育、淡化专业意识;适当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应用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正经历着由数量扩张向全面提高质量的转型过程.以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为背景成立的旅游专业,其特点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依托学科优势,扬长避短,确立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建设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合格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是旅游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系为例,探讨了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为背景建立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就如何依托学科优势,扬长避短,确立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紧紧依托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首都旅游发展培养合格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材料物理专业特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特色,围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理念并结合本专业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对材料物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在加强材料物理专业创新型综合性实验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服务产业已在全球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因此有必要在高等学校建立与服务产业相对应的学科与专业,以培养掌握服务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以适应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科学,或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是正在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这一新的学科将包含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产业工程、社会和认知科学以及法学等多领域的内容,目的是发展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所要求的技能。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光电信息学科人才的培养呈现出知识多元化和能力专业化的需求,光电信息工程领域对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重点阐述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模式、专业知识结构设计、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十二五"区域经济建设规划,探索了省属重点高校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新模式,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集聚优秀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整合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将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形成专业实验教学、科学研究训练、工程实践与应用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建成开放、高效、共享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电子通信类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培养模式,总结了三峡大学在工业工程专业体系建设中的基本思路:定位于近机类专业,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学科,基于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制造业,培养模式体现自身学科特色;制定了专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发展方向。经过几年的培养实践表明,该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有效地保证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