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了钻井过程听摩擦特点,确定了用LEM-2动态澜骨仪评价钻井液润滑特性的合理使用方法,发现通过高速仪器的内置常数CNST,就可使不同截荷及转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减至最小,从而使不同载荷下测的摩阻系数Cf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制作了K+,Na+液态膜离子敏感微电极(K+,Na+—ISME),并稳定了其制作条件,经测试,K+—ISME线性范围为1—10-4mol/L,检测下限为3.0×10-6mol/L。对Na+选择系数为2.68×10-4。电位飘移为±0.1mV/h。Na+—ISME线性范围为1—2.0×10-mol/L,检测下限为5.0×1.0-4mol/L。对K+的选择系数为1.85×10-2,对Ca2+的选择系数为1.46。上述参数均满足生理实验要求,离子敏感微电极技术可做为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层状金属氧化物的离子交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XRD,SEM,DTA及BET等现代仪器,研究了K-Zn-Ti层状金属氧化物(LMO)经HAC,NH4Cl交换前后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该LMO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其面网间距由0.78nm分别增加到0.86nm和0.88nm.同时,比表面积由27m2/g分别增加到30m2/g和59m2/g,可望作为大孔分子筛的制备原料。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用MSC6.0开发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几个问题:MSC6.0与ORA CLE的接口,ORACLE的动态SQL语句,应用程序内存限制,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公共函数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讨论二元Szasz-Mirakjan算子的导数与函数的光滑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下列结果:设f(x,y)∈C(S),则有(1)0<α≤1时,的充分必要性条件是ω ̄(1)(f;h)≤Mh ̄α.(2)0<α≤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ω ̄(2)(f;h)≤Mhα.(3)0<β≤2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4)0<β≤2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里L_n(f;x,y)是二元Szasz-Mirakjan算子。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一种优化MPEG-2 的DCT系数码表_ 0/1 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EOB码字后添加一个附加比特引入一个附加的FLC码表,用此FLC码表取代现有MPEG-2 的DCT 系数码表_ 0/1 中较长的VLC码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在压缩性能及运算量两方面对DCT系数码表_ 0(PSNR= 27~40 dB)及DCT系数码表- 1(PSNR= 30~40 dB)实现优化,PSNR值越高,优化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过硫酸钾与硫代硫酸钠组成KPS—Na2S2O3氧化还原z引发体系,首次研究了丙烯酸乙酯(EA)一醋酸乙烯酯(VAC)与玉米淀粉的乳液共接枝反应规律,IR、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当[KPS]=6×10-3M,[VAC]=1.5×10-1M,[EA]=2×10-2M,S:L=4:100,CE=0.6g/100ml,60℃,反应6h时,可以得到最佳的G%及E%值,文献中未见有与本文相同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研究探讨了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下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速度及囊胚细胞数,从而了解不同体外培养系统对牛体外受精胚胎质量的影响.实验一中将体外受精卵分别在SOF+牛输卵管上皮细胞(BOEC)和TCM199+BOEC两种培养系统内培养,在这两种培养条件下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2.2%和21.2%,囊胚细胞数分别为113.3±5.0和97.9±8.3,受精后第6~9d的囊胚出现率分别为40.1%a、37.0%、19.2%b、2.7%和13.5%c、32.7%、36.5%d、17.3%(a>c,P<0.01,d>b,P<0.05),表明牛体外受精卵在SOF+BOEC中的发育速度快于在TCM199+BOEC中.实验二中将体外受精卵分别培养于SOF+BOEC、SOF+牛卵丘细胞、SOF+BSA三种培养系统中,结果囊胚发育率分别为35.5%e、29.4%和22.4%f(e>f,P<0.01),囊胚细胞数分别为117.3±8.0g、94.2±9.3和90.2±9.4h(g>h,P<0.05).实验三观察了体外受精胚胎在SOF+BOEC培养条件下发育速度与囊胚细胞数的关系,结果第6~9d的囊胚细胞数分别为110.8±10.2i、128.  相似文献   

9.
管柱在井下受热,产生的热应力会改变管柱轴向力,影响摩阻扭矩的计算。通过实验测量钻井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润滑系数和泥饼黏滞系数,拟合出其随温度变化关系,结合热应力的作用,建立考虑温度影响的摩阻扭矩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KCl聚合物润滑钻井液和油基钻井液的润滑系数和泥饼黏滞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应用该模型对涪陵页岩气焦石坝区块X井进行摩阻扭矩计算,得出考虑温度影响的计算模型顶驱扭矩误差为3. 7%,大钩载荷误差为4. 4%,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纳滤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聚砜基膜上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两种复合型纳滤膜PA01和PA02。在0.3MPa下,PA01膜对MgSO4溶液和FeCl3溶液的脱直 96.0%和78.0%,水通量分别为8.5(L.m^-2.h^-1)和7.9(L.m^-2.h^-1);PA02膜对MgSO4ipwkiyw (2.0g.L^-1)和CaCl溶液(0.5g.L^-1)的脱盐率分别为98.0%和88.8%,水通量分别为1.0(L。m^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使用较为广泛的美国M-Ⅰ泥浆公司生产的LEM-Ⅱ钻井液润滑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该仪器的测试原理,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研究了该仪器的稳定测量范围,并与钻井工程中实际操作过程参数的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正确使用该仪器测定钻井液润滑性能的方法,评定并推荐了该仪器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机械钻速、降低摩阻,动力钻具钻进时常常采用旋转钻井,旋转转速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钻柱安全工作。依据钻具受力状态,结合钻具材料和钻具结构,确定钻具的有限疲劳寿命,建立了转盘极限转速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工程软件。此方法能够应用于斜井、短半径水平井、阶梯水平井等,所计算确定的转盘转速高效可靠,已在大庆油田阶梯水平井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平井钻柱动力学特性模拟装置,对不同钻压和转速条件下水平旋转钻柱横向振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钻压和转速是影响水平井旋转钻柱横向振动特性的重要因素;随着转速增加,两横向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大而相位差变小,两横向振动频率与钻柱自转频率呈线性关系;钻压增大对两横向振动频率的影响不大,但两横向振动的相位差会随着钻压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实际钻进中,钻柱一直处于井筒的右下部,转速选取时应尽量避开52.1 r/min。  相似文献   

14.
根据摩擦与磨损原理,研究了两种齿形的PDC钻头在不同钻井参数下钻进过程中进行简易取心时岩石的磨损状况,分析了切削齿的磨损速度与岩石的岩性、钻压以及转速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了切削齿的磨损速度与磨损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钻头切削齿的磨损速度与钻压、转速成非线性关系,并且磨损速度受磨损高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钻头切削齿磨损速度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钻井液润滑剂是一种重要的钻井液化学处理剂,它的作用是改善钻井液润滑性,降低井壁与钻具(或套管)之间的摩擦,降低钻柱旋转扭矩和起下钻阻力,从而 卡钴事故的发生。根据 钻井注传染病 剂存在的不足,研制了出了一种新型钻井液润滑剂。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润滑剂配方,经室内和现场实验证明该产品润滑性能好,与钻井液其它组分配伍性好,且无毒性,对环境无害。  相似文献   

16.
旋转阀的转速控制关系到钻井液压力信号的产生。旋转阀负载力矩随旋转角的变化规律是影响转速控制的关键。根据旋转阀转子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旋转阀负载力矩的组成及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分析建立了负载力矩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旋转阀负载力矩随旋转角呈严重的非线性变化,负载力矩与钻井液流量的平方有关,与钻井液密度呈线性关系,与钻井液黏度无关。负载力矩的非线性特性对旋转阀转速产生严重影响。基于负载力矩的计算模型,采用负载力矩的前馈补偿进行旋转阀转速控制系统的线性化校正,通过转速负反馈形成PID(比例-积分-微分)闭环实现旋转阀转速的快速随动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旋转阀转速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快速跟随调相脉冲变化的能力;同时对流量测量误差及负载力矩计算模型偏差产生的干扰影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满足对32 Hz的压力载波进行相移键控(PSK)调制,实现16 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平井钻柱动力学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水平井井底钻压波动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平井井底的钻压波动为一正弦波动,其波动频率与钻柱的自转频率相等,钻压对波动频率的影响不大。水平井井底的实际钻压始终与名义钻压近似相等;随着钻压和转速的增加,水平井井底钻压的波动会变得越稳定。水平井实际钻进时,建议转速大于52.08 r/min,钻压大于90 kN。  相似文献   

18.
砂卵石层泥浆护壁与旋挖钻进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土力学滑动理论,分析砂性土地层的孔壁稳定性与泥浆护壁机理;应用岩石破碎学理论,探讨旋挖钻头的碎岩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旋挖钻进的工艺方法、技术参数和泥浆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孔壁起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泥浆的密度,随着泥浆密度的增大,孔壁稳定性增加;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泥浆,增加凝胶作用,能较好地解决旋挖成孔速度与孔壁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孔内压力降低值随钻具提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升速度越大,压力降低越大,越容易造成孔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钻柱在高曲率、长水平段的水平井中与井壁接触状态十分复杂,接触状态又直接影响钻进过程中钻柱的摩阻扭矩,进而影响井的延伸极限。因而,较准确、全面描述全井钻柱系统与井壁的接触状态是保证钻柱摩阻扭矩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基于ADAMS软件,结合力平衡理论、Hertz接触理论和相似原理,建立了与真实测试试验装置具有一致钻井参数的水平井全井钻柱-井壁动态非线性接触模型,分析了全井钻柱接触力分布情况,研究了起钻速度、下钻速度、钻压和转速对接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触力峰值出现在弯曲段;起、下钻速度均对弯曲段钻柱接触状态影响明显,速度相同时起钻比下钻时接触力大;增加钻压可减小全井钻柱的平均接触力;钻柱旋转会在水平段中前部出现小幅密集接触。仿真结果为钻柱摩阻扭矩测试试验装置提供了合适的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力测量位置,便于利用该装置开展钻柱摩阻扭矩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段云星  杨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443-11454
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滤失形成地层浅处的内泥饼和井壁表面的外泥饼。形成高质量泥饼可以保证顺利钻进,但也对后期固井和生产造成影响。介绍了泥饼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调研了泥饼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总结了泥饼评价的常规方法和参数计算经验公式。内泥饼和外泥饼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的过程;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外泥饼的形成和评价,且评价结果因技术人员经验和主观认识而有较大差异;研究中通常忽略内泥饼的形成及其对外泥饼的影响。未来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泥饼形成的地层因素和钻井液因素;基于"数字岩心"技术,研究泥饼的颗粒、孔隙与喉道特征;建立泥饼形成的数值模型,研究各因素对泥饼形成的影响规律。从微观结构揭示泥饼形成机理,并建立泥饼评价方法,对钻井液滤失造壁性能评价和体系优选、评价泥饼对固井质量的影响等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