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陶昆  徐攀  毛微微  卜彩虹 《科技资讯》2011,(23):219-219,221
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菌丝体中海藻糖的条件,并用蒽酮-硫酸法对灰树花菌丝体中海藻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确定了海藻糖提取条件的最佳组合:提取液为三氯乙酸,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45min,液料比为1∶25。  相似文献   

2.
对亚栖热菌CBS-01菌株发酵生产海藻糖合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碳源、氮源实验,选出了适宜的碳、氮源,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培养基中的组分进行了筛选,找出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求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g/L):可溶性淀粉5,蛋白胨8.6,酵母膏1.725,NaNO3 0.7,氨三乙酸0.5,Na2HPO4 0.1,MgSO4·7H2O 0.2,CaCl2 0.1.10 L罐发酵实验表明,CBS-01菌株海藻糖合酶的合成属生长关联型,利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CBS-01菌株的产酶水平由0.2 U/mL提高到0.41 U/mL.  相似文献   

3.
从温泉土壤分离得到11株菌株,它们的胞内释放物能将淀粉转化成海藻糖.对菌株WX-10内含物将淀粉转化为海藻糖的途径进行了初步验证,证明其胞内含有麦芽糖基海藻糖生成酶(MTSase)和麦芽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  相似文献   

4.
对 11株酵母菌进行了渗透压、乙酸、冷冻、乙醇耐性实验及海藻糖积累的比较。实验表明 ,渗透压耐性和乙酸耐性较好的菌株 ,其积累海藻糖的能力较强 ;而抗冷冻和乙醇耐性与海藻糖的积累能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镰刀菌 《山东科学》2015,28(6):65-72
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一株能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产乙醇的丝状真菌ZW 21,经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镰刀菌属( Fusarium sp. )。研究发现,该菌株能够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产生乙醇。对水解液糖浓度、氮源、pH值、温度、接种量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中筛选出酵母膏和Tween 80两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进一步优化,最终获得利用菌株Fusarium sp. ZW 21产乙醇的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秸秆水解液50 g/L,酵母膏10.19 g/L , KH2PO4 10 g/L,MgSO4·7H2O 0.5 g/L, Tween 80 0.423 g/L, pH值 6.0,接种量为8%(V/V),培养温度32 ℃,在限氧条件下培养5 d,其乙醇最高产量为22.1 g/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糖类物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对深海适冷假交替单孢菌Pseudoalter monas.sp .SM9913所产适冷蛋白酶粗酶液稳定性的保护情况 ,以海藻糖的保护作用最为突出 .进一步研究了海藻糖在不同温度条件——— 2 0℃、30℃、4 0℃下以及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粗酶液的保护情况 ,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 (2 0~4 0℃ )下 ,海藻糖对粗酶液热稳定性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而且温度越高 ,保护作用越显著 .海藻糖最佳保护浓度为10 %~ 15 % .  相似文献   

7.
富产海藻糖合成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种富产海藻糖合成酶菌株的全过程.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产酶转化试验及离子色谱仪(HPAEC)检测,确证该酶能转化聚合度大于3的麦芽寡糖合成海藻糖,转化率约为40%,通过形态、结构特征分析以及16SrDNA基因全序列与参比菌株的基因序列比较,菌株JNU-1与食尼古丁节杆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5.12%,故将该菌株定名为食尼古丁节杆菌JNU-1(Arthrobacter nicotinovorus JNU-1).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龙眼果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其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W∕V)1∶3,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2次重复实验的龙眼多糖得率为0.52%,总糖含量为20.23%,还原糖含量3.45%.多糖经硫酸水解后,通过PMP柱前衍生化处理后,以V(水)∶V(甲醇)=50∶50作流动相,1.0 m L/min的流速,检测波长254 nm的色谱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眼多糖中存在L-鼠李糖(L-Rha)、D-葡萄糖(D-Glc)、D-半乳糖(D-Gal)3种单糖.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进行沉降实验,考察了单体用量及其配比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粘均分子量(M_η)和絮凝率(S_P)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CPAM的最佳搅拌速率为540~960 r/min,单体质量分数为65%,n(AM)∶n(DMDAAC)=10∶1,V(CYH)∶V(H_2O)=1.2,m(司盘80+吐温80)∶m(AM+DMDAAC)=0.1,m(span80)∶m(tween80)=3,n(H_2O_2)∶n(AM)=0.033,反应时间为5 h,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M_η可达5.92×10~6,其S_P最高达到99.24%.  相似文献   

10.
中药渣、鸡粪替代草炭配制黄瓜育苗基质的比例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替代草炭,适合黄瓜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以中药渣、鸡粪为主要试材,按一定比例制成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进行黄瓜育苗试验;测定基质理化性质及统计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状况。综合分析结果表明:V(中药渣)∶V(鸡粪)∶V(草炭)=2∶1∶6为最优配比组合(中药渣和鸡粪替代1/3的草炭);其次为V(中药渣)∶V(鸡粪)∶V(草炭)=1∶1∶1(中药渣和鸡粪替代2/3的草炭)。该两个配方育苗效果接近商用基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种方法(三氯乙酸提取法、冷乙醇提取法、热乙醇提取法和热蒸馏水提取法)从酵母菌中提取非还原性二糖海藻糖,产率分别为13.38%,9.68%,9.75%和9.55%.并对酵母菌中海藻糖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随培养条件恶化,酵母菌体内海藻糖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培养基中Tris含量,则海藻糖含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2.
海藻糖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琳琳  傅开科 《江西科学》2000,18(3):182-184
概述了海藻糖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主要介绍海藻糖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机理以及制备的方法和应用研究概况,指出了海藻粮研究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用1-甲基咪唑、氯化羟胺、乙酸酐将海藻糖衍生化,以气相色谱法作为定量分析手段,建立了植物组织中微量海藻糖定量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同一种糖类衍生物进行多次分析,其特征峰保留时间误差在3 s内;能将D-葡萄糖、乳糖、蔗糖和海藻糖进行分离.海藻糖在(3.697~28.661)×10-9 g检测量范围内其相关系数为0.998 6.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植物组织中微量海藻糖定量检测的方法,分别对3年生、5年生库拉索芦荟和半年生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化芦荟凝胶中海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库拉索芦荟凝胶中海藻糖含量是3年生的1.59倍,每10 g凝胶匀浆中分别为1.103×10-5 g和6.905×10-6 g;每10 g半年生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化芦荟凝胶匀浆中海藻糖含量为1.614×10-5 g,是3年生的2.33倍.证明目的基因成功转入芦荟并已经表达.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海藻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藻糖的方法.实验采用Brevibacterium helvolum菌转化液化淀粉生产海藻糖.在反应混合物中,麦芽糖对海藻糖的检测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变乙腈和水的比例,麦芽糖和海藻糖最终被完全分开.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碳水化合物分析柱;洗脱剂为V(乙腈):V(水)=80:20;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为室温.麦芽糖和海藻糖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1.3 min和13.8 min.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人红细胞在冻干前经添加低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海藻糖负载缓冲液负载后,是否会提高红细胞的冻干效果. 实验组:为6%DMSO 800 mmol/L海藻糖.对照组:冻干前负载缓冲液为等渗PBS.取等量压积红细胞(6份)分别重悬于两组负载缓冲液,37℃孵育8 h后离心去除上清,加入冻干保护剂混匀后程序冻干,15%PVP溶液37℃三步复水.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冻干红细胞复水后血红蛋白回收率、复水红细胞变形性、再水化后4℃放置时间对冻干红细胞再水化稳定性的影响及冻干红细胞长期保存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实验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回收率为(63.019±4.901)%,对照组为(28.787±7.514)%,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两组冻干红细胞的综合变形指数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红细胞综合变形指数为(18.133±2.392)%,对照组为(8.017±1.934)%,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冻干红细胞复水后4℃保存4 h、6 h、8h后,相对即刻再水化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复水后4℃保存12 h、24 h后,相对即刻再水化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冻干红细胞4℃保存6个月前后复水后血红蛋白回收率的差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红细胞冻干前经添加6% DMSO的海藻糖负载缓冲液处理后,可提高冻干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回收率、改善复水红细胞变形性,提高复水后4℃保存的稳定性和冻干红细胞长期保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冻干前红细胞保存期对海藻糖负载量的影响,确定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最佳条件。在37℃条件下,4℃保存0、24、48和72 h的红细胞在海藻糖浓度800 mmol/L的负载缓冲液中孵育7 h后,检测胞内海藻糖浓度和胞外外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经相同条件孵育后,4组红细胞对海藻糖的摄取量基本相同,分别为(49.747±2.253)、(50.316±0.612)、(49.768±2.179)和(49.013±1.991)mmol/L,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保存24、48和72 h的红细胞相对于新鲜红细胞,3组负载红细胞胞外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加,分别高达(8.473±2.138)g/L(P0.05)、(12.697±1.787)g/L(P0.01)和(14.036±2.796)g/L(P0.01)。说明冻干前红细胞4℃保存期不会影响海藻糖负载量,红细胞负载海藻糖的主要影响因素仍为负载温度、负载时间和负载缓冲液中海藻糖浓度,若固定孵育条件,红细胞对海藻糖的胞内负载量基本保持不变。但随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在高渗环境中孵育更易损伤,溶血率明显增加。所以,为达到更好的海藻糖负载效果,应尽量采用新鲜红细胞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提取啤酒酵母泥中海藻糖的醇提法工艺条件,对乙醇质量分数、醇提温度和醇提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中心组合实验,以海藻糖提取得率为指标,RSM分析法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2.20%、温度在81.23℃处理1.41 h条件下,海藻糖提取得率的实测值为10.49%,模型预期值为10.57%,响应面优化法提高了酵母海藻糖的得率。  相似文献   

18.
海藻糖对载药脂质体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研究了海藻糖对载药脂质体的保护作用.当海藻糖/磷脂比例达到1∶1时,基本能抑制脂质体的融合;当海藻糖/磷脂比例达到2∶1以上时,脂质体的保存率达到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足够数量的海藻糖存在下,通过真空干燥保存载药脂质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海藻糖对酵母的耐热性有重要的作用:既是细胞保护剂,又是热激转录因子Hsf1p的正调节子.因此研究耐热酵母在热胁迫下海藻糖代谢途径的响应,有助于理解酵母的热响应机制,并为获得耐热的酿酒酵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转录及物质代谢角度对热胁迫下耐热酵母中海藻糖的代谢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胁迫下海藻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的升高,胞内海藻糖积累后有所下降,在耐热酵母海藻糖相关代谢基因水平和代谢物水平上的响应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热胁迫下酿酒酵母海藻糖作为细胞保护剂以及作为Hsf1p的正调节子的观点,进一步证实了海藻糖在酵母适应高温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藻糖TPS/TPP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藻糖是生物体内一种典型的应激代谢物,在干旱、缺氧等逆境环境下对生物体蛋白质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大多数生物均采用TPS/TPP途径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海藻糖。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TPS/TPP途径中所有TPS和TPP合成酶的蛋白序列进行进化研究,发现该合成途径中的两个海藻糖合成酶具有相当高的进化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