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揭示紫外光辐照对有机硅氧烷加速水解的作用,以芘为荧光探针,分别对紫外光照及非光照条件下3种有机硅氧烷酸水解体系进行了跟踪检测。荧光光谱对比发现:紫外光辐射条件下,在具有明显疏水性取代基硅氧烷水解缩合反应前期,出现明显且不断增长的荧光探针芘的基激缔合物特征发射峰;在具有较弱疏水性取代基硅氧烷水解缩合反应前期,出现明显且不断降低的芘单体特征发射峰;而在非光照条件下,上述相应有机硅氧烷荧光特征峰变化缓慢。结果表明,紫外光辐照不仅对有机硅氧烷水解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且也因此引起分子簇集行为明显变化,这些作用对其溶胶-凝胶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环氧/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目前环氧LED封装材料柔性差、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需要高温固化等缺点,采用紫外(UV)固化技术,将环氧树脂与含环氧基团聚有机硅倍半氧烷交联杂化,制备了环氧/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杂化膜材料,并通过13 C-NMR、29 Si-NMR、SEM、FTIR、TGA和UV-vis等研究了UV固化对环氧/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杂化膜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有机硅倍半氧烷与环氧树脂在紫外固化过程中,快速原位杂化形成环氧/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杂化膜材料,没有相分离,获得的环氧/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杂化膜材料具有透过率高、耐高温、耐紫外、附着力好等特点,可用于LED封装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光电领域。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丙烯酸酯超耐候性外墙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三甲基氯硅烷改性后的MATS和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共聚单体,合成出了有机硅质量分数达35%的硅—丙乳液,以此乳液为基料配制的乳胶涂料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水性、耐擦洗性和耐沾污性等性能,研究了原料配比对有机硅氧烷改性产物的影响,以及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加料方式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陈焕钦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建筑涂料乳液的合成中试”项目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委托广州市科技局主持的成果鉴定会。 该项目采用空间位阻较大的有机硅氧烷单体,通过超微细化技术中试规模合成了系列改性建筑涂料乳液.用该乳液配成的建筑涂料,具有优良的耐水性、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耐沾污性及耐老化性能,其耐候性能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改性乳液产品性能和外墙涂料  相似文献   

5.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乳液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有机硅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研究了几种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出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聚酯/SiO2/有机硅复合涂料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硅酸乙酯和有机硅氧烷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透明的SiO2/有机硅树脂,然后与聚酯进行缩合反应,在聚碳酸酯(PC)表面上制备硬质的聚酯/SiO2/有机硅复合薄膜.探讨聚酯和SiO2/有机硅树脂配比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紫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和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为原料,合成马来酸酐改性有机硅氧烷树脂预聚单体。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40℃回流反应时间1.0 h。用1H-NMR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用硅酸钠,硝酸铝,2-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硅铝氧烷溶胶,在该溶胶存在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硅铝氧烷溶胶粒子,红外外光测试表征了PMMA复合硅铝氧烷溶胶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无水乙醇、丙酮、甲苯、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有机硅氧烷的缩聚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热重分析对其耐热性能进行评价。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单体摩尔配比、反应温度、酸浓度、水量和溶剂对缩聚物产率和特性粘度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当单体摩尔比为1∶9,反应温度为75℃,酸浓度为1.5 mol/L,水用量为1 mol,有机溶剂为丙酮时,合成的有机硅氧烷缩聚物达到最佳的产率和特性粘度,水解得到的硅醇发生了交联,形成网状结构,耐热等级为147.结果表明,合成有机硅氧烷缩聚物时,溶剂种类及其极性的影响可忽略;水量对产率影响显著,合理的水量可有效提高聚硅氧烷缩聚物产量;单体配比是控制特性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A-172/丙烯酸酯接枝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环氧树脂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及有机硅氧烷单体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A-172)的接枝共聚反应,向环氧树脂中引入亲水性基团,使环氧树脂水性化,并在改性环氧树脂骨架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元,改进环氧树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制备具有良好水分散性和优异综合性能的有机硅氧烷接枝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在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接枝产物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A-172含量不同的接枝产物的水分散体及其涂膜进行了详细表征,并结合对涂膜机械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了A-172用量对水性环氧乳液固化涂膜的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172的质量分数为环氧树脂的6%时,改性环氧树脂乳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其固化涂膜的耐水性、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等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各聚合条件、有机硅和聚合物浓度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配比SDS/TMS=4∶1,反应温度65~75℃,电解质用量0 3g时有利于合成平均粒径40~80nm,分布均匀(分散系数<0 2),固质量分数高达35%的硅丙微乳液.TEM,BI-200SMGoniometer观察和测试了乳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FTIR谱图分析表明反应生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  相似文献   

12.
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有机硅和丙烯酸酯乳液的特点,用有机硅单体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异辛酯为壳,MMA为核,MAA、有机硅偶联剂(A-151)为官能性单体。合成了内硬外软的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的酯乳液,讨论了官能单体、核-壳乳液结构、反应温度、引发剂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5%的有机硅单体改性的核-壳型硅-丙乳液具有明显的防水性能,并且附着力等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苯乙烯(St)-丙烯酸乙酯(EA)共聚物的热性能,以St、EA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乳化剂和VTMS浓度对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1096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说明VTMS成功的与St、EA发生了共聚合反应;共聚物分子链中的硅氧烷水解产生的硅醇发生自缩合反应,从而使聚合物由线型结构变成交联的网状结构,因此提高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浓度以及降低VTMS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了聚合反应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以有机卤硅烷、硅氧烷、硅溶胶、环硅烷等为原料,分步合成制备医用有机硅氧烷压敏胶。研究了压敏胶组成、配比、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性能影响,并进行了药理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反应温度和恰当的硅树脂/硅橡胶比率分别是15~30℃和1.3/1至1.5/1。压敏胶的表面能rds为20mJ/m2.其粘着性,防水性、药物透过性良好。97例临床试验,疗效达88.6%。  相似文献   

15.
用硅酸钠、硝酸铝、2-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硅铝氧烷溶胶,在该溶胶存在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硅铝氧烷溶胶粒子. 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PMMA复合硅铝氧烷溶胶的结构. 采用透射电镜(TEM)技术、电泳实验对改性粒子的胶囊化效果进行了表征. 透光率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粒子的分散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乙烯基硅油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聚合,合成稳定的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和单体的滴加速度等操作参数对改性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IR谱图、粒径分析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出乳液中最佳有机硅加入量在质量分数为4%~8%之间。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体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性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涂料的耐水、耐溶剂等涂膜性能.探讨了树脂配方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以及树脂酸值、羟基含量、玻璃化温度、中和度等参数对涂料双组分相容性、干燥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合成配方中选择较高活性的丙烯酸羟乙酯单体和阻碍性的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单体,选择酸值在35~50mg/g(以KOH含量计)之间、羟基含量在3.5%左右、玻璃化温度在25℃左右并配合60%左右的中和度,所合成的树脂配制成的木器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和耐溶剂性,其干燥及胶化时间均达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8.
韩虹  卢英林 《河南科学》1997,15(1):32-34
合成了两种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硅氧烷化合物偶联剂XT1和XT2。以KH570为对照,分别处理玻纤布,对其进行了增强的不饱和聚酯层压板,并进行了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等性能的测定与对比。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不饱和聚酯玻璃钢偶联剂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制备改性的方法,着重讨论了有机硅单体种类及用量、乳化剂、功能单体等因素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及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儿茶酚硼烷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性质稳定、易贮存、与烯烃和炔烃在温和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快、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高、易于功能化和自由基化等特点,因而在硼氢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简述了儿茶酚硼烷的合成方法和性质,然后对近年来儿茶酚硼烷及其衍生物在硼氢化反应、还原反应、脱氧反应以及自由基反应等有机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进行详细的评述,最后对儿茶酚硼烷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