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日益增多,获取国际创新资源成为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但是,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对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仍然存在着经验不足、投资环境不良以及相关服务不够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引导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更多国际创新资源。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对外  相似文献   

2.
姜仑 《科技咨询导报》2007,(26):189-189,191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目标企业后,首先要认识到双方存在的国家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根据并购企业文化的不同情况,确立相应的文化整合方法,以不断提高文化整合绩效,促进跨国并购最后成功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赵鹏  孙亚范 《科技与经济》2019,32(5):101-105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48起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通过建立跨国并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估跨国并购完成前后共五年的绩效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后获得了优于并购前的绩效水平;逆经济周期、横向并购、并购亚洲国家企业更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提升跨国并购绩效。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在跨国并购前需要切实评估自身跨文化吸收能力,优先考虑跨国并购文化差异较小的亚洲国家企业;在逆经济周期背景下,尝试跨国并购具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并且在并购模式方面多选择同行企业进行横向并购;跨国并购完成后必须加强整合能力,以保持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聚焦于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采用组态视角,揭示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中多维度因素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机制。选取3个层面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制度距离和东道国国家风险)、组织因素(并购经验和行业相关性)和技术因素(研发投入和标的方是否为高技术企业)作为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条件因素,以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4种组态能够实现跨国并购创新高绩效,以及6种组态会导致跨国并购创新的非高绩效。研究结果证实了变量的因果不对称性,发现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存在多种殊途同归的前因变量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证研究中变量间线性单向关系的不足,从而丰富了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冯霞  叶丽萍 《科技信息》2008,(3):155-155
有效整合并购企业双方的跨文化差异是实现成功的跨国并购的关键所在。传统研究对并购中文化整合的分析往往侧重于企业层面。但是,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许多企业层面文化冲突的分析在跨国界的情况下已经不能适用。因此,立足于跨越国界的视角,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整合策略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剧,各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随之加速,跨国并购现象越来越普遍。但由于跨国并购涉及到财务、组织、市场等诸多因素,企业整合十分困难。从企业绩效的角度上来看,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其高风险性取得了共识。如何规避风险,使并购后的企业形成合力,一直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理论上,各个学科对该领域都十分关注,为其提供了广泛的理论支撑。战略管理关注了企业收购不同的战略动机及由此导致的收购类型产生的战略绩效;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影响企业规模经济和市场权力的因素;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关注了跨国并购筹资、投资和收益情况;组织研究主要关注了企业整合后的经营进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了并购后员工心理变化;营销学科主要关注了并购后品牌资产的变化。各个学科之间的角度并不相同,观点也不一致,缺乏对现象的统一认识。囿于学科局限,上述每个视角都只能厘清跨国并购成功失败的部分原因,而协同效应的出现,才是获取并购在各方面整合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协同效应视角,从更基础的层面,整合了相关学科对于跨国并购研究的结论,并尝试给出跨国并购研究的整体框架,平衡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管理、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从企业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选择并购成功也不仅仅依赖于"强强联合"或"互补提高",更要注意相关实施过程中协同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技术升级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但在现阶段下,我国技术创新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而跨国并购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典型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转移,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因此,探讨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组态路径,对于推动国家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与东道国之间往往存在技术、制度、文化等显著差异,因而需要结合多因素考虑。以跨国并购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及机制。首先,明确了制度距离、文化距离、技术吸收能力、并购经验、并购规模和并购股权比例对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其次,收集和整理沪深两市2011—2019年参与跨国并购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数据和相关并购资料,对前因条件进行测量与校准,并应用fsQCA软件进行必要分析和组态分析。最后,根据高绩效组态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我国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组态归纳为6种:效率驱动型、外部压力型...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大规模并购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对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行为作出界定的基础上,剖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行为实行法律规制的动因,有利于完善跨国并购主体法和跨国并购行为法,实现有效规制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面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热潮,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跨国并购是风险与机会并存。在分析跨国并购动机和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应正视自己的弱点,理性对待跨国并购,并针对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是企业扩张与增长的一种方式,也是通过内部或有限的资本投入实现增长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无论是何种原因实行跨国并购,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国际市场复杂多变,跨国并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效益与风险同在。因此,意图以并购作为海外投资主要方式的中国企业,有必要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认真分析并正确选择并购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或者行业能够独善其身,煤炭行业也不例外。面对金融危机,煤炭企业在做好内功的同时,更应抓住并购整合的新契机,认真研究并购整合的关键问题,实现企业新的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战略的视角,选择财务、内部运作流程、客户、学习与成长以及外部形象5个层面共14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了电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电子企业并购的绩效研究提供了一条较为全面系统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跨国并购是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以获取核心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汽车产业的跨国并购行为属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并购,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外资并购的我国产业安全规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成熟度的提高,外资在华并购的规模逐年扩大,并购行为呈现新的倾向,投资规模、时间和行业的集中态势所形成的垄断格局已经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我同在充分利用周际资本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要积极构建应对外资并购风险的产业安全规制,趋利避害,维护同家产业安全;同时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立足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在总结了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面临的困境后,提出准确定位国有企业功能,高度谋划和实现国有产权流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增加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等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放宽,一些传统"老字号"企业出现产品结构老化、管理效率低下、客户流失、营销观念落后等问题。老字号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据自身的先决条件进行品牌运作,整合可利用的优势资源从文化、产品、营销模式三方面进行普通企业到当地"老字号",到中华"老字号",再到国际强势品牌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钢铁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而国际铁矿石的价格直接影响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调查国内外铁矿石市场形势,利用博弈论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显示:铁矿石价格近些年上涨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刚需;其次,众钢企无法共同进退;再次,钢企联盟不利,勾结寡头促使价格上涨等。  相似文献   

18.
姬睿睿 《科技信息》2007,(33):139-139,120
软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大型软件企业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纷纷积极实施并购战略。而实现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则离不开有效的并购后整合,尤其要将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作为重点。目前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并购将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及更具竞争力企业的产生,但同时外资的并购威胁也需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并分析国内外对于寡头垄断产业R&D活动中,政府与寡头企业及寡头企业之间R&D博弈过程(包括演化博弈)中的理性策略和典型模式的思想演变和基本问题.方法 文献检索法、分类法及归纳法.结果与结论 目前寡头垄断企业R&D博弈模式及其政策选择相关选题和研究具有的潜在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