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讨论了多画面体视投影的几何特性和4画面系中的投影分配规律,推导了多画面全景体视方程,介绍了判别投影真伪及投影转折点的一种方法,以及用微机自动绘制体视图的程序,和由多画面全景体视投影构成的全景体视塔。  相似文献   

2.
根据体视投影的基本原理,把AutoCAD的视窗功能、针对视窗的图层控制功能、在`图纸空间隐线的功能等加以综合应用,实现体视图的自动绘制。叙述了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各类线框型体视图的方法,诸如互补色体视图、镜像体视图、分离型小幅面体视图、体视挂图及体视影胶片。  相似文献   

3.
体视是利用投影理论得到立体视觉的一种方法。作为获得立体视觉的体视与计算机图形理论的结合,使体视这个古老投影理论的价值在现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得到体现。该文设计的系统挖掘出体视理论的应用潜力,为获得计算机立体视觉提供方便、实用、价廉的方法。该文阐述了生成体视图交互式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对体视的图形变换表达式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使系统的实施成为可能。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立体视觉,投影变换;体视  相似文献   

4.
介绍透视图及体视图的基本概念,重点阐述它们在产品三维造型显示输出中的实现方式,具体各坐标点的矩阵变换及计算方法,以及用互补色镜片观察体视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三面投影的体视图确定形体体视图的方法。方法的要点是先在画面上作出水平投影,然后作出另外二个投影的体视图。由于方法中规定使 X 轴与水平方向成30°,使 Y 轴与水平方向成60°,在确定点的空间位置时,采用视线双投射法直接按比例求解,所以可大大加快作图速度。整个作图过程,真实地再现了能用三面投影确定空间形体形状的原理。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确定各体视图间互不遮挡的极限位置及三种检查图形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体视结构中,视点、景物以及画面三者间相对位置的任何改变均会引起体视图的变异,本文建立的自动方程,含有11个可变参量(6个景物参量、3个视点参量、2个画面参量),适当地控制这些参量,即可绘制出所希望的全景体视图。实现了:(1)景物姿态随意变换;(2)全景跟踪观察;(3)画面可置于空间任意位置。至此,彻底地解决了单画面全景体视图的算法。本文还初步实现了复合画面全景体视图,将对全景体视图的更深入研究及开拓应用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物体深度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双目匹配算法得到的数据是左右视图匹配点的二维坐标;但二维坐标将丢失物体的三维深度信息。提出一种利用视差原理在世界坐标系内计算该物点在现实中所对应点的三维坐标的新方法。该方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双目相机的标定,包括内参(主点、焦距、径向畸变、不垂直因子)以及两相机之间的外参(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第二部分为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特征点的提取则是利用SIFT算子提取左右视图的特征点,匹配则是将两视图中的对应点(现实中为同一点)利用SIFT算法进行匹配。第三部分为物体深度信息的计算,利用双目相机的视差原理和已经得出的双目相机的参数进行空间还原得到相应的左右视图投影投射矩阵,结合空间几何线性关系计算出该点在世界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从而得出其深度信息。  相似文献   

8.
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通常使用正投影图、轴测图、透视图等方法。这种用平面图形表达空间物体的方法,均需按各自的投影规律去想象,因此立体效果较差。体视投影利用了人眼观察物体的原理,立体感很强。它可以形象地表现空间物体、表达设计意图,便于观察修改,也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本文介绍了一种用轴测图配绘体视图对的方法,原理简单,画法方便,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带三面投影的形体体视图的画法、体视图间互不遮挡的位置及图形的着色和观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就补色体视图的体视原理及其绘制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论述,并提出了一组比较实用的参数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现代路线工程测量图形与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导线极坐标法测设路线曲线的方法,提出一套完整的内业图形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方法和步骤。从而覆盖了原始数据从设计计算到路线纵、横断面图、带状地形图的绘制、土方工程量计算、打印输出数据图表等全部内业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一种方便、实用且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剖面线绘制方法,对机械图样的绘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按区段划分的方法计算剖面线与轮廓线的交点;而对于任意图形的剖面线,则采用按坐标大小排序的方法求剖面线与轮廓线的交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推导出离心泵叶轮平面图和木模图上各个坐标系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叶轮平面图及木模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该设计程序既可作为旧叶轮的改进或新叶轮的设计,也可作为叶栅流场分析的子程序,为叶片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大大提高叶轮平面图及木模图的设计质量和设计速度  相似文献   

14.
水驱油藏合理水平井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资金平衡原理,运用最优化方法,综合考虑水驱油藏水平井开发的技术指标因素和经济指标因素,建立了确定水驱油藏水平井开发中合理水平段长度的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水平井合理水平段长度的工程计算方法。同时,还给出了水平井开发中各项费用及收入的计算方法。根据所介绍的方法,在微机上研制和开发了水平井合理水平段长度的优化计算软件。运用该方法对某海上油田进行了计算,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计算方法可应用于水平井开发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The motor side of depth vis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chreiber K  Crawford JD  Fetter M  Tweed D 《Nature》2001,410(6830):819-822
To achieve stereoscopic vision, the brain must search for corresponding image features on the two retinas. As long as the eyes stay still, corresponding features are confined to narrow bands called epipolar lines. But when the eyes change position, the epipolar lines migrate on the retinas. To find the matching features, the brain must either search different retinal bands depending on current eye position, or search retina-fixed zones that are large enough to cover all usual locations of the epipolar lines. Here we show, using a new type of stereogram in which the depth image vanishes at certain gaze elevations, that the search zones are retina-fixed. This being the case, motor control acquires a crucial function in depth vision: we show that the eyes twist about their lines of sight in a way that reduces the motion of the epipolar lines, allowing stereopsis to get by with smaller search zones and thereby lightening its computational load.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能量法,给出了变形全过程拉深力变化规律的理论计算公式及极限拉深系数的计算方法,二者计算结果均与实验相吻合。本文还对拉深极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数控工作台动态特征。测试数控工作台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信号;用奇异值分解得到信号的奇异谱;找出构成信号的主分量;通过提取主分量动态特征来研究信号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计算信号能量来对信号及主分量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信号的前两个主分量的信号特征明显,依此可以提取出混沌信号的动态特征;工作台铅垂方向的信号与水平面上运动方向的信号有很大的互相关性,说明信号来自于同一激振源,而水平面上与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信号互相关性小;运动方向的信号总能量最大,水平非运动方向的最小,铅垂非运动方向的居中;丝杠在铅垂方向的弯曲振动远比水平方向的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功的互等定理,推出适用于有限元求解内力影响线的方法.求某截面的影响线时,该法只需对该点所在单元加一组荷载用有限元软件很快可以得到位移图,弯矩影响线与位移图完全一致,而剪力影响线也只需稍稍修改即可得.这种方法较适合于求复杂超静定结构的弯矩影响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