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黄精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免疫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评价了黄精多糖对正常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用环磷酰胺制备了小鼠体免疫抑制模型,并分别测定了小鼠脾脏、胸腺指数,脾脏、胸腺细胞的体外增殖活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黄精多糖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活力,当剂量大于200μg·m L~(-1)时,协同Con A增殖促进率在700%以上;黄精多糖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促进Con A刺激下的脾脏和胸腺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IL-6和TNF-α的分泌.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黄精多糖给药组(150 mg·kg~(-1))小鼠脾脏指数增加了79.0%,协同Con A刺激指数增加了43.3%;胸腺指数升高了148.3%,协同Con A刺激指数升高48.5%.结论:黄精多糖能显著缓解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鹿茸水提取物中非蛋白成分、粗蛋白酶解物及分离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非蛋白成分和酶解物的分离分别采用HPLC法和超滤法.应用WST-8法检测各分离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高分辨质谱对非蛋白成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非蛋白成分对未经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优于其分离组分,Fr.Ⅲ和Ⅳ对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初步鉴定其为碱基和核苷酸的混合物.分子量大于10 kDa的肽段,单独可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且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肽段分子量大小对其免疫调节活性影响较大,但并未呈现直接的相关性.肽的氨基酸组成、序列及构型等也是影响其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从绒白乳菇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运用体外培养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研究乳菇菌素D对静止脾细胞、Con A(刀豆蛋白A)和LPS(脂多糖)刺激后的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MTT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ng index,SI);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运用ELISA检测法观察乳菇菌素D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静止的脾细胞无抑制作用;对Con A和LPS刺激后的脾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最大浓度药物组刺激指数SI低至0.28;高浓度的乳菇菌素D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显示乳菇菌素D通过抑制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以乳菇菌素D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安全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从绒白乳菇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运用体外培养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研究乳菇菌素D对静止脾细胞、Con A(刀豆蛋白A)和LPS(脂多糖)刺激后的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MTT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ng index,SI);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运用ELISA检测法观察乳菇菌素D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静止的脾细胞无抑制作用;对Con A和LPS刺激后的脾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最大浓度药物组刺激指数SI低至0.28;高浓度的乳菇菌素D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显示乳菇菌素D通过抑制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以乳菇菌素D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安全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孔树脂(HPD100)、MCIGEL(CHP20/P120)色谱柱将炒青葙子50%乙醇提取物分成8个不同部位(Fr.1-Fr.3和Fr.2-1-Fr.2-5),采用纸片扩散法评价各部位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同时利用ODS色谱柱对抑菌活性部位Fr.2-3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 H-NMR、13 C-NMR、ESI-MS数据鉴定分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进一步检验其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Fr.2-3对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和6.25mg/mL,且该部位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即青葙苷I、青葙苷J和青葙苷H.其中,青葙苷I和青葙苷J均对酵母菌有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和2.7mg/mL,而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青葙苷H则对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Fr.2-3是炒青葙子50%乙醇提取物中抑菌效果最显著的部位,青葙苷I和青葙苷J为有效抑菌化学成分,该实验结果为天然抑菌药物和天然防腐剂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供试病毒,通过半叶枯斑法测定了不同柱层析馏分的抗TMV活性。【结果】当质量浓度为1mg·m L-1时 ,馏分Fr1,Fr5,Fr6和Fr7对TMV有较强的钝化作用,抑制率在74.46%~83.09%之间;馏分Fr3对TMV枯斑寄主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的保护作用最强,对TMV的抑制率为81.63%;馏分Fr5,Fr6和Fr7对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1.61%,89.47%和78.5%;各馏分对TMV的治疗作用相对较弱,抑制率均低于40%。【结论】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各馏分均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活性跟踪其中的抗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供试病毒,通过半叶枯斑法测定了不同柱层析馏分的抗TMV活性。【结果】当质量浓度为1mg·mL-1时,馏分Fr1,Fr5,Fr6和Fr7对TMV有较强的钝化作用,抑制率在74.46%~83.09%之间;馏分Fr3对TMV枯斑寄主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的保护作用最强,对TMV的抑制率为81.63%;馏分Fr5,Fr6和Fr7对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1.61%,89.47%和78.5%;各馏分对TMV的治疗作用相对较弱,抑制率均低于40%。【结论】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各馏分均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活性跟踪其中的抗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栎金钱菌、茶树菇、云芝、松茸和灵芝等5种食药用真菌复合活性提取物灌胃衰老模型小鼠, 观察其对小鼠SOD、脂褐素、脾指数和脑指数的影响,探讨其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800 mg/(kg·d)的5种食药用真菌复合活性提取物能使雄性小鼠血清SOD活性提高78.87%, 肝脂褐素含量减少21.56%,脾指数增加33.33%,脑指数增加21.43%. 这说明5种食药用真菌复合活性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叶女贞叶片提取物药用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叶女贞叶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菌、细胞毒性以及抗氧化药用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小叶女贞叶片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MIC)为8.0 mg/mL;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体外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在0.6 mg/mL时,抑制率达94.2%;同时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浓度为15.1 μg/mL时,清除率为85.9%.活性跟踪测试表明,小叶女贞叶片提取物干柱层析得到的各组分中,低极性组分Fr.1为活性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九节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强迫游泳、自主活动和利血平诱导抑郁症模型实验,研究九节木地上部分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结果:九节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50、100、150 mg.kg-1)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九节木地上部分中、高剂量组(100、150 mg.kg-1)对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的下降和眼睑下垂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九节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以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刀豆蛋白A(Con A)的刺激下,穿心莲内酯对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分析穿心莲内酯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终浓度为10、20、30、40 μmol/L的穿心莲内酯对Con A刺激的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Con 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明显阻止T淋巴细胞进入S期,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穿心莲内酯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及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T淋巴细胞进入分裂周期.  相似文献   

12.
凤尾草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鼠腋下接种肿瘤细胞法测定凤尾草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采用MTT法测定了凤尾草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显示凤尾草提取物对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和肝癌H2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提高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表明中药凤尾草有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来实现其抗肿瘤活性的。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乙醇粗提物(AEC)和不同极性提取物进行抗耐药金黄色葡菌活性测试,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其95%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紫草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对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在4~8μg/mL和8~16μg/mL之间,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具有抑菌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紫草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其中有4个萘醌类化合物(共计27.69%),脂肪烃和脂肪酸类物质(共计67.6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最适剂量及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用雄性ICR小鼠180只,分为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两种给药途径,每个给药途径分为6组,对照组、Con A 10,20,30,40和50 mg/kg剂量组,Con A各剂量组注射相应剂量的Con A,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在注射8 h后,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Con A各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无明显变化;尾静脉注射Con A 40 mg/kg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组织学病理显示:肝损伤明显,Con A 10,20,30 mg/kg剂量组ALT和AST水平变化不明显,50 mg/kg剂量组死亡率较高.结论小鼠尾静脉注射40 mg/kg的Con A可成功诱导ICR小鼠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川芎提取物对于酪氨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本文中对川芎中化学成分采用乙醇冷浸法提取再分别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测定分离出的各个部分对酪氨酸酶活性作用效果,实验得出不同组分萃取物对于酪氨酶的活性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BFA对动物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伴刀豆球蛋白(Con A)作为阳性药,用MTT法检测了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极低浓度的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与Con A相似.且不同浓度的BFA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显示正量效关系.在过高浓度的BFA作用下,虽然量效关系不明显,但未出现抑制作用.证明BFA在淋巴细胞转化阶段对于细胞免疫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而且BFA的毒性极小,大量使用不易出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检识及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乙醇回旋冷凝法分离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方法紫花地丁乙醇回旋冷凝法提取乙酸乙酯部位和水相部位,并对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检识。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趾肿胀进行急性炎症造模、炎性组织PGE2含量检测、NO含量检测等动物试验,研究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蒽醌类,水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糖及苷类、皂苷类。乙酸乙酯提物各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并可不同程度降低炎性组织PGE2含量和NO含量,中剂量组作用极显著(P0.01)。结论紫花地丁的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在乙醇回旋冷凝法提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了炎性组织中PGE2的生成量和NO释放量,其抗炎作用可能与降低PGE2、N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兰坪虫草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虫草来源多肽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因而备受关注。兰坪虫草是新近发现的冬虫夏草近缘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模拟试验,分析了野生兰坪虫草、兰坪被毛孢发酵培养物及其不同极性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比较,野生兰坪虫草和兰坪被毛孢发酵培养物都能显著抑制因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兰坪被毛孢发酵培养物的镇痛效果较好,与阳性对照罗通定的效果更相近。兰坪被毛孢发酵培养物不同极性部分提取物(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无水乙醇部分和水提部分)对外周性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但单一极性部分的镇痛效果(30.50%~48.96%)都比兰坪被毛孢发酵培养物的效果(84.15%)差得多,说明不同极性部分的成分需要组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镇痛效果。本研究结果将为兰坪虫草的药用价值研究奠定基础,为兰坪虫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龙胆苦苷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组并给药,7 d后尾静脉注射Con A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ALT、AST含量,计算肝脏及脾脏指数,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TLR4以及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龙胆苦苷50、100 mg/kg组小鼠肝条索状排列趋于正常,细胞坏死、病变以及炎细胞浸润显著减少;龙胆苦苷25、50、100 mg/kg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并减轻小鼠的肝、脾肿大;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龙胆苦苷50、100 mg/kg组显著抑制了小鼠肝组织中NLRP3、TLR4、p-P65/P65的表达.综上所述,龙胆苦苷对Con A致小鼠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调节NLRP3、TLR4以及NF-κB参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vnamide,CTX)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牡蛎寡肽对小鼠免疫器官脏器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情况、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活性、小鼠体液免疫、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血清TNF-α、IL-6和溶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免疫抑制模型组小鼠相比,牡蛎寡肽能够显著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a、吞噬中性红能力、TNF-α、IL-6、溶血素水平和脾淋巴细胞CD3+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P0.05),而对小鼠的肝、脾脏指数影响不显著,表明牡蛎寡肽能够提高由CTX引起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正面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