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不同的配比浓度将壳聚糖和黄腐酸配制成不同的天然植物养护剂,观察其对于番茄和黄瓜生殖生长过程中的成花生理和果实中部分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和配比的养护剂对2种作物的生殖生理均有不同的影响,适当的配方可以使番茄首花出现时间提前和提高黄瓜的雌雄花比,并使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提高7.93%,有机酸提高8.77%,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提高2.31%.证明合适的壳聚糖和黄腐酸配比的植物养护剂可促进植物生殖生长,并可提高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PCE MNR)和骨髓有核细胞数为指标对发酵黄腐酸(BFA)和矿源黄腐酸(MFA)进行了致突变作用和对造血系统影响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BFA和MFA本身无诱变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药品使用。而且在给小鼠致变环磷酰胺时,BFA可抑制突变率,保护分裂细胞,提高造血机能,并有一定的正向量效关系,在较大量使用时无毒副作用,MFA也可抑制突变,保护分裂细胞,但在较  相似文献   
3.
生化黄腐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免疫器官指数、迟发性超敏反应、溶血素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为指标,以矿源黄腐酸为对照,对生化黄腐酸地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化黄腐酸在免疫过程中各阶段均有促进作用,且剂量适合时作用极显著;而矿源黄腐酸则随试验条件不同分别表现为促进或抑制作用,二者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灌胃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灌胃后吸收入血清的药时变化对人工合成的铁(Ⅱ)酪氨酸SOD模拟物的毒性及其吸收后血清半衰期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此物对小鼠灌胃的LD50为大于5 000 mg/kg。以不同剂量连续给药一月后,小鼠的心、肝、胸腺、脾、肺、肾和肠胃等脏器在形状、大小和颜色上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用不同剂量给小鼠灌胃,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2.67±0.65‰,1.92±0.89‰和1.83±0.71‰,仅高剂量组有一定增长(P0.05);经不同浓度给药后,血清中血药浓度峰值时间为60~270 min,半衰期为160~360 min。证明此药为微毒物质,适当剂量口服后无明显蓄积毒性,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一定的染色体损伤,血清药浓度半衰期随给药浓度有所变化。可望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医药或化妆品、饲料、食品中的抗氧化添加剂及着色抑菌的防腐添加剂等中代替天然SOD。  相似文献   
5.
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BFA对动物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伴刀豆球蛋白(Con A)作为阳性药,用MTT法检测了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极低浓度的BFA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与Con A相似.且不同浓度的BFA的促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显示正量效关系.在过高浓度的BFA作用下,虽然量效关系不明显,但未出现抑制作用.证明BFA在淋巴细胞转化阶段对于细胞免疫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而且BFA的毒性极小,大量使用不易出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SOD模拟物铜(Ⅱ)甘氨酸的毒性及血清半衰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合成的SOD模拟物铜(Ⅱ)甘氨酸的毒性及其吸收后血清半衰期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灌胃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灌胃后吸收入血清的药时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物对小鼠灌胃的LD50为418.79±17.72 mg/kg,连续给药1周后,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和肠胃等脏器在形状、大小和颜色上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给药后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有一定增长(P>0.05);经不同浓度给药后,血清中血药浓度峰值时间为220~400min,半衰期为80~90 min。证明此药为中等毒性,适当剂量口服后无明显蓄积毒性,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一定的染色体损伤,可望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医药或化妆品、饲料、食品中的抗氧化添加剂及着色抑菌的防腐添加剂等中代替天然SOD。  相似文献   
7.
聚天冬氨酸钙的毒性及血清半衰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聚天冬氨酸钙进行初步毒理生物利用度的检测.方法:通过灌胃造成急性毒性确定半数致死量(LD50),并对小鼠蓄积毒性、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和血清半衰期进行了研究.结果:受试物对小鼠的LD50大于5 000 mg/kg,属于无毒.以蓄积毒性剂量5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20 d后,小鼠的体重和心、肝、脾、肺、肾、肠胃等器官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指标上与阴性组对照无明显差异.分别以500、800、1 000 mg/kg的剂量对小鼠连续灌胃2 d,PCE微核率分别为4.8±0.87‰、5.4±0.99‰、5.6±1.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同剂量灌胃后小鼠血清中药峰值出现时间为120、140和150 min,血清半衰期时间分别为:160、200和220 min,长于天冬氨酸钙的药峰值时间(20、30和40 min)和半衰期(均为50 min).结论:聚天冬氨酸钙属于无毒,其吸收和代谢相对缓慢,药效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永川豆豉为阳性对照,对自制豆豉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及亚硝酸盐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和pH值的变化进行检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在豆豉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呈下降趋势;在前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最终达10.682%;在后发酵过程中,最终达4.429%。氨基酸含量不断增加,最终达1.233 g/100 g。还原糖含量不断下降,最终达5.286g/100 g。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达到1.55μg/g。pH值前期保持不变,后期下降,最终达3.80。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近年研究显示其具有自身延续性,即有心房电生理重构,对其发病机理有新的理解。形成心房电生理重构的主要机制是离子通道的重构。其中,在影响心房电生理重构的过程中,不同的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均表现出重构现象。而mRNA浓度下降会导致通道电流密度降低。离子通道的变化既是AF的结果,又是维持AF的电生理基础。许多抑制AF的药物作用机理是减少电生理重构,故AF电生理重构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环磷酰胺为阳性药,以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指标探索板兰根、鱼腥草、女贞子和枸杞子保护正常分裂细胞染色体,降低化疗中毒副作用骨髓抑制的作用机理,揭示此4种药均有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作用,且用药量与疗效间有一定量效关系.此4种中药在临床上可用于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和日常生活中保护正常分裂细胞不受诱变剂影响的抗变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