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埋藏较深,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较低。本文选取川西地区的典型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对灯影组的沉积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川西地区灯影组发育台地边缘微生物丘滩体建造和台内微生物浅滩建造。台地边缘微生物礁滩体建造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北段和中段,灯二段以凝块石、泡沫绵层石和似葡萄石为主,灯四段发育纹层石、叠层石和泡沫绵层石。台内浅滩建造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南段,主要为纹层-叠层石、泡沫绵层石、凝块石和残余砂屑白云岩等。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上部和灯四段上部,厚度为80~310m。灯二段储集空间以凝块间溶孔、微生物格架孔、葡萄-花边状孔洞和岩溶孔洞为主;灯四段以窗格孔、晶间溶孔和岩溶孔洞为主,储层沥青发育。川西地区灯影组具有规模性储层,紧邻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探讨四川西昌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环境和油气勘探前景.基于仅有的探井——喜德1井,结合野外剖面,开展露头观察、薄片鉴定和孔渗测试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在西昌盆地与四川盆地相同,可以划分为4段.除了灯三段发育浅海陆棚相,灯影组其他层段主要为潮坪-潟湖相.西昌盆地灯影组沉积岩相、地层序列与四川盆地一致,表明灯影组沉积期西昌盆地与四川盆地同属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研究区灯二段和灯四段顶部未见明显岩溶现象.孔隙观察和物性测试结果表明灯影组物性主要受控于岩相,藻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物性相对较优,为Ⅲ-Ⅳ类储层,与四川盆地非岩溶藻白云岩所获得的孔渗数据类似.西昌盆地灯影组可能没有发育较好的岩溶储层,相对优质储层主要依赖原始岩相,其油气勘探前景可能逊于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3.
城口—鄂西海槽周缘长兴组发育了海相碳盐岩生物礁相沉积,但钻井少,总体勘探程度较低。针对奉节地区长兴组地层,以露头、岩心、薄片的详细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测试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长兴组储层岩性以礁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以及各种裂缝所组成的以次生孔隙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层;总体物性较差,属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该区储层发育受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岩性、沉积相带、相对海平面变化以及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主要作用;其中,礁滩相为研究区储层的有利相带,相对海平面下降有利于礁滩储层的发育;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为储层形成的首要机制,埋藏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集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灯影组是前寒武纪最重要的含气层系之一。以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以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为辅助手段,对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类型主要为藻叠层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藻核形石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等。储集空间被分为6类,其中砾间孔、大规模溶孔溶洞以及"葡萄花边"残留孔洞是灯影组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四川盆地灯影组形成储层的控制因素有:沉积相带、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喀斯特作用、构造作用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等。其中沉积相带是灯影组储层形成的物质环境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表生喀斯特作用、构造作用、海平面升降等因素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构造裂缝是储层改善的重要条件;而胶结作用和硅化作用则是灯影组储层受到破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多样性,开展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及薄片观察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解释,总结栖霞组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并对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对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讨论。认为:(1)在石炭纪末隆起部位,栖霞组颗粒残影构造中-粗晶白云岩、砂糖状白云岩这些反映颗粒滩相沉积厚度明显较大,充分说明了二叠纪前古地貌控制了栖霞组颗粒滩相展布。(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为相控白云岩储层,主要储集岩性为半自形-自形中-粗晶白云岩、它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颗粒残影构造明显,晶间孔隙发育,白云石化交代亮晶颗粒灰岩的过程,继承和调节原始颗粒灰岩粒间孔隙。(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在深埋条件经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粗晶白云岩晶间溶孔及白云石晶面溶蚀孔洞发育。滩相白云岩叠加埋藏热液作用及构造破裂改造,优质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控制因素复杂,影响了正确认识储层分布规律。本文利用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合测井等资料,分析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探讨其主控因素。茅口组发育中孔、中渗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特低孔的裂缝型灰岩储层。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茅口组顶部的第三段,受沉积、成岩和构造控制明显。台地边缘高能滩核易形成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构造发育区易于裂缝型灰岩储层的形成。台地边缘滩核及裂缝发育区带是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储层受到多种成岩作用影响,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缺乏深入研究而成为制约勘探的难点。通过对川东北地区黄龙组岩石学、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黄龙组储层主要发育在其第二段的白云岩中,以中-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和各类次生溶孔,裂缝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性,并提供了有效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受到沉积相、白云岩化和喀斯特作用三方面因素控制,属于以沉积相和白云岩化为基础、叠加古喀斯特改造的复杂储层。  相似文献   

8.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是一套以潮坪相白云岩为主的地层,其储层主要分布在中、上部。通过对灯影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洞、缝,储层类型为低孔低渗的裂缝-孔洞型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作用则决定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好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硅化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蚀作用(特别是表生期古喀斯特作用)、破裂作用是发育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南江地区灯影组三段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北缘,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杨坝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粉-微晶、泥微晶白云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局部可见角砾状泥微晶白云岩;上部以硅化细-粉晶白云岩、硅化叠层藻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角砾状粉微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岩层中主要发育纹层状、条带状、藻叠层及缝合线构造;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泻湖、浅水碳酸盐砂滩、潮坪三种亚相的沉积。总体上为一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0.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震旦系气藏天然气组分的分析和天然气同位素的研究及计算 ,明确认为震旦系的油气主要来自寒武系。又通过对储层沥青和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 (如正构烷烃、姥植比、三环萜烷和五环三萜烷、10 脱甲基藿烷、甲基藿烷 ) ,不仅证实了资阳、威远地区震旦系储层沥青来自寒武系烃源岩 ,而且指出资阳和威远油气的来源是不同的。研究认为 ,广海陆棚相是主要烃源岩分布的沉积相 ,也是四川盆地生烃能力最强、分布范围最广的一套烃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及类型好 ,且有机质演化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成烃高峰期参差不齐 ,供烃时间长 ;二是供烃中心具迁移性 ;三是三叠纪末是大规模油气生成期。根据TSS烃源岩热模拟评价系统对震旦系、下寒武统主要烃源岩生烃计算结果 ,认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生烃强度最大 ,震旦系灯影组较小  相似文献   

12.
西湖凹陷某构造渐新统花港组是重要产气层系。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测试等研究,利用岩石学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花港组发育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分别发育了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类型,自下而上呈现湖平面上升的退积型沉积旋回;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岩石粒度中—细粒,骨架组分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不发育;储层物性差,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上、下段物性相差较大。沉积环境是花港组储层致密化的基本因素,而压实作用是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杂基含量高、碳酸盐胶结程度高也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对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段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最新钻井LB1井、7个野外露头剖面及部分老井资料为依托,探讨了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优质页岩的平面及纵向展布规律,认为优质页岩的展布受沉积相控制,呈NW—SE走向。在广元—旺苍地区发育盆地相,泥页岩厚度较小(10~20 m);盆地相两边发育深水陆棚相,泥页岩厚度较大(20~45 m);外围依次发育浅水陆棚或斜坡相,泥页岩厚度逐渐变小(0~15 m)。从斜坡相到陆棚相,再到盆地相,呈现出灰质逐步减少,硅质含量逐渐增加的特征,泥页岩厚度呈先大(深水陆棚相)后小(盆地)的趋势。另外,对LB1井地化特征、储层微观特征开展研究,并与已突破的焦石坝、丁山、东溪地区志留系页岩对比,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优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含气量、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及可压性好等特点。根据高有机碳的特点,认为无定形体有机质的广泛发育是高有机碳含量的基础,缺氧硫化环境是保存的关键。根据高含气量的特点,认为含气性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对比表面积贡献较大的主要是有机质含量。最后评价了中国石化矿权内大隆组勘探潜力,认为资源量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郭炎  林良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3838-3844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东南部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的资源潜力,在总结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部龙潭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以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和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沉积相对岩性分布的影响,总结了龙潭组泥页岩岩性组合特征和泥页岩厚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南部龙潭组由底至顶依次划分为SQ1、SQ2、SQ3三级层序,SQ1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而SQ2层序和SQ3层序则皆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四川盆地东南部泥页岩组合及厚度受控于沉积环境:滨岸相主要泥页岩组合为泥包砂,厚度大;潮坪相主要泥页岩组合为泥包砂,有效厚度仅次于滨岸相;混积陆棚相泥页岩组合以泥包灰为主,较薄; SQ1段、SQ2段和SQ3段泥页岩厚度总体上表现为西南部厚、东北部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和物性分析基础上,研究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层序格架和致密储层类型及其空间展布规律。龙潭组是扬子板块在二叠纪碳酸盐台地基础上形成的以煤系为特点的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物源区是西部川滇地区,相带走向为北东-南西向。滇东-黔西一带靠物源一侧的西部地区以河流相细砂岩为主,往东为以含煤层系为特点的中间过渡相带和靠海一侧的河口湾海岸相带。龙潭组岩石类型主要有煤岩、泥页岩和致密砂岩,这3种岩石构成了3种致密天然气储层,都具有一定的含气性,但含气量从煤岩→泥页岩→致密砂岩具有逐渐变弱的变化规律。煤岩物性相对较好,泥页岩物性较差,致密砂岩物性最差。煤岩储层在黔西的大方-金沙-六盘水地区和滇东的富源-曲靖-罗平-丘北地区较为发育,三角洲平原、潮坪-潟湖相是煤层气发育的有利相带;往东南靠海方向主要发育泥页岩致密储层的潮坪-潟湖相带;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北西方向靠物源一侧的三角洲前缘亚相。煤岩和泥页岩在相邻的黔北地区、四川泸州、重庆永川和云南的弥勒、普者黑等地延展分布,这些区域的龙潭组可能存在相应的致密储层和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问题,以野外剖面实测、岩芯观察描述及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镜下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探讨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栖霞组储层沿龙门山山前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厚度在10~40 m;储层以台地边缘滩相的晶粒白云岩和少量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为主,裂缝次之;孔隙度频率分布主要集中在1.0%~4.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001~10.000 mD;储集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洞)型储层。栖霞组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沉积古地貌、成岩作用及后期构造破裂等因素控制,沉积作用提供了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沉积古地貌则控制了高能颗粒滩相的分布范围;准同生期淡水淋滤溶蚀不但形成了大量的次生溶蚀孔洞,还提供了白云石化流体运移的通道;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最大限度地继承和保存了早期的孔洞系统;后期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则进一步连通了孔洞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什邡-德阳-广金区块主体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构造位置位于成都凹陷北、北东部。综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岩心、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蓬莱镇组致密气藏的来源、性质、分布特征、与沉积相的关系、成藏时间、排烃时间以及成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蓬莱镇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其下伏的须五段烃源岩,属于正常地温、异常高压环境下形成的不含硫化氢的优质干气;主成藏期大致为K2中期-E1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为主要排烃期。蓬莱镇组气藏可能是早期深部或中部气藏经构造运动改造后形成的气藏。  相似文献   

18.
岩相识别是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针对未取芯井开展测井岩相识别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而言,由于经历过多期成岩改造作用,使得不同岩相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区分度较低,准确识别难度大。为了建立有效的测井岩相识别方法,在前人岩石分类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多口岩芯、薄片和测井等资料齐全的代表性钻井作为关键井,在充分发挥成像测井优势基础上,明确不同岩相典型成像特征,建立成像测井相岩相的转换模型,并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成像测井全井眼图像处理,提取图像典型特征,结合所建立的岩相转换模型,开展全井段岩相识别,并推广应用于研究区其他未取芯井。通过实际效果验证表明,相比常规测井,基于成像测井所建立的岩相识别方法岩性识别准确率更高,能为后续沉积微相和储层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新都地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是重要的产气层位。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对新都地区上沙溪庙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沙溪庙组储层岩石类型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粒间溶孔;储层的发育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性一般较好,河口砂坝砂岩孔渗性次之;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少量发育的破裂作用对砂岩储层具有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新揭示了路乐河组。为明确其沉积相类型及有利的储集相带,通过野外和岩心沉积构造的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路乐河组的沉积特征,分析了沉积充填规律,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组广泛发育冲积扇相沉积,自盆缘向盆内依次发育扇根-扇中-扇缘沉积。路乐河组填平补齐,以北东方向的祁连山为物源区的冲积扇向盆内的马北古凸起超覆,控制了柴北缘中段的地层展布和沉积演化规律。马海东地区发育3个砂层组,处于冲积扇的扇中-扇缘亚相,发育河道充填和漫流沉积微相。扇中河道充填、漫流沉积以及扇缘河道充填沉积是较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