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弄清文南区块沙三中亚段三砂组(Es中33)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在了解区域沉积背景,进行野外露头、岩心和录井岩屑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和测试等方法,对该区储层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孔喉网络宏观上主要靠粒间溶孔沟通,微观上主要靠微喉道和片状喉道;储层平均孔渗为10.84%、7.36 m D,表现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层成因类型主要为三角洲沉积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滩坝砂体;储集空间主要受各类成岩作用改造,本区压实作用中等偏强,胶结作用范围大、类型多、程度强,导致原生孔隙大幅减少,孔渗变差;虽然溶蚀作用有利次生孔隙形成,但溶蚀程度较弱,对储层改造作用有限,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  相似文献   
2.
豫西地区中古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前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6条测线近2 238 km的地震解释对豫西地区构造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该地区断裂复杂,受其影响,油气运聚成藏差异较大,但构造特征对油气有明显控制作用,油气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隔的特征。油气勘探的研究基础往往是区域范围内不同的构造单元,同一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特征及油气分布特征相对统一,构造单元划分有利于深化盆地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综合利用地震、钻井、钻孔以及地面露头等方面的资料,在分析了豫西地区平面和剖面上断裂体系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各盆山关系,及各自的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将豫西地区分为10个二级构造单元,再由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环境及断裂特征,得出油气前景评价的结果,认为伊川冲断-断陷区为当前豫西地区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其次是渑池-新安冲断-断块区。上述研究认识为豫西地区油气地质研究及有利勘探区的优选等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三段油藏特征的研究,指出阜三段地层为三角洲沉积,主要储集砂体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分布稳定,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良好的储集砂体、下伏阜二段烃源岩、复杂的断裂体系和断块(鼻)构造、阜三段内泥岩和上覆阜四段大套泥岩盖层等是本区有力的成藏条件;油藏以断层控制为主,储层物性和岩浆活动为辅,油藏类型有3类,即断块(鼻)油气藏,断块遮挡油气藏、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4.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河盆地目前发现7个反转构造带,均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正反转构造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2大类。因受力方式的不同,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分为挤压倾滑型和压扭型2亚类,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分为压扭得合型和挤压倾滑复合型2亚类。这些反转构造均经历了裂陷-坳陷-反转的3个发展阶段。纵向上正反转构造的幅度均小于拉张期的构造幅度;平面上由于受力方式和力的大小差异,各个带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强度因此不同。正反转构造直接覆于凹陷之上,十分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纪构造演化与地层组合特征的分析研究,将该盆地构造和地层系统划分为2大组合系统5个构造-地层组合.前震旦系为混合片麻岩、浅变质岩组成的地台基底,震旦纪发生板内裂陷形成坳拉槽,早寒武世-奥陶纪和石炭纪是盆地两次大的海侵期,沉积了富含烃类的碳酸盐岩建造,志留-泥盆纪为克拉通边缘隆升阶段,发育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反转构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西向东,中国中、东部发育有3期反转构造带,即分别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新生代早期和渐新世-中新世末期反转构造带,表明中国中、东部在这3个时期分别经历了3次不同程度的挤压,反转构造的变形幅度由强变弱,构造的保存从差变好.反转构造主要为挤压倾滑型,其次为压扭型.反转构造的发育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仅部分先存构造发生了反转,主控因素是砂泥岩组合、断层倾角、断裂带内低摩擦断层泥和异常压力的发育程度等.反转构造的发育期与盆地内主生油期基本一致,因而反转构造为中、东部油气盆地形成大中型油气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乌石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石凹陷是一个受南北两条控凹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7号断层控制东洼,南断北超,6号断层控制西洼,北断南超,东西洼之间是以堑背斜来转换两洼之间地势差的构造转换带.乌石凹陷发育两种具叠加特征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反转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包括古新世长流期伸展,始新世流沙港期强伸展和渐新世涠洲期弱伸展,有半地堑型、堑垒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岩心观察,以及综合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在对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孔渗条件,将该区目的层段成岩相划分为四类;再结合各类成岩相电测响应特征,建立成岩相测井识别标准,完成各单井成岩相识别;在此基础上对井间成岩相的空间展布状态进行预测,并对各类成岩相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储层划分为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实成岩相四种成岩相类型。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物性最好,横向延展性和连通性好;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河口坝微相中,物性次之;致密压实成岩相主要发育在分流间湾微相和前三角洲泥微相,物性最差,连片发育,为本区最发育的成岩相类型。体现优质成岩相主要发育在优势沉积微相中,成岩相对孔渗具有控制作用。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中试油日产和单位产能最高,是最有利于油气富集、开采的优势相带,为下一步重点开发的区域;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实成岩相虽然分布范围广,但整体产能较低,分析认为主要由于这两类相带物性较差,在生产开发中应采取酸化、压裂等方式进行储层改造来提高产能。  相似文献   
9.
伊通盆地梁家构造带和万昌构造带属于近物源快速堆积,储层具有岩性多变、孔隙结构复杂、低含油气饱和度、高含水饱和度等特点,仅利用含油气饱和度参数不能有效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且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根据核磁共振实验资料,采用T_2谱面积比值法和T_2谱系数法分别计算束缚水饱和度,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准确且接近,可以作为研究区建模的基础数据。针对研究区实际地质特征,分构造带建立了两类束缚水饱和度模型。分析发现孔隙度建立模型不适用研究区复杂储层;综合物性指数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与岩心分析束缚水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因此根据研究区储层特点,基于核磁实验基础数据,选择综合物性参数建立的束缚水饱和度模型,大大提高了模型准确度,为流体识别、测井解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丁家地区地震反射异常体识别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西丁家地区下白垩统为深水环境下发育的沉积地层.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剖面的精细地层解释,发现在不同层系中,如沙一段和营三段,存在多种地震反射异常体且数量可观.这些异常体多数为浊流及生物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地震剖面上呈长条状、下切状和透镜状等外部反射特征.在对这些地震异常体特征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本区的地震异常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且大部分地震异常体还未进行钻探.通过对异常体的地震追踪和解释对其进行识别和分布研究,为西丁家地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