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路实验"课程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践课之一,介绍了在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了多层次渐进式实验教学手段及多元化考核机制,在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电路实验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努力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掌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加强课程实践环节,以天煌教仪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为基础,提出一种将以Matlab仿真和模拟电路为主的基础实验和以实际应用对象为主的综合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并介绍了实验平台的构成、实验项目内容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策略.实践教学表明,所提出的实验教学体系层次分明,设备要求不高,易于实现,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分析模拟电路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现状,转变实验教学理念,确立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并从开课形式、实验内容、辅助实现手段和后续课程的开设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革内容,确立了模拟电路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传统电子实验教学模式,针对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模拟电路实验课程的内容体系,调整了模拟电路实验的教学过程,更新了模拟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并结合当前模拟电路实验课程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这对提高模拟电路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频电路实验"是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设计实验,将Multisim软件引入高频电路实验教学中,构建"先仿真后实物"的实验教学模式。利用Multisim软件对高频调幅电路和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观察MC1496集成调幅电路产生的普通调幅波和双边带调幅波变化规律,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正常检波、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现象。虚拟仿真实例验证了理论分析与计算的结果,仿真结果与实物电路测试结果一致,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形象和生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电路理论实验》是与《电路理论》课程同步教学的实验课,学生通过《电路理论实验》将电路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验证重要的定律和定理,对电路理论教学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多年来指导《电路理论实验》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路分析实验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电路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树立新的实验教学观念,对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实验内容的改革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测试方法与仪器设备使用的结合,并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实验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字电路实验教学的特点,引入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IO,建立了虚拟电路实验平台.本文详述了Multisim10在电路实验教学中具体应用的八路抢答器的设计实例并且完成了Protel DXP2004制版.实践表明,用Multisim10可实现各种电路的设计,可快速、准确地对电路性能进行仿真分析,提升了电路实验设计质量,节省了实验仪器设备,使实验内容更加完备,同时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相似文献   

9.
医用电子学实验是学习医用电子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按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实验电路应用到简易医疗仪器中,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实验教学在《测色与计算机配色》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虚拟实验能够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探讨了多媒体虚拟实验在本课程教学中必要性,虚拟实验的概念和开发的实验模块,以及它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