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夏秋名优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秋鲜叶为地象,研究了夏秋名优绿茶加工技术,结果表明:采取鲜叶—摊放—蒸青—脱水—整形—提香—干燥加工工艺生产的名优绿茶较传统工艺生产的绿茶颜色绿、滋味爽、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研究了茶鲜叶不同含水量、叶绿素、咖啡碱、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对名优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杀青方式、不同干燥方式对茶叶品质及成茶香气的影响。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鲜叶摊放与组合杀青、组合干燥提香等制茶技术进行了全程机械化的集成配套,并形成了新的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名优茶机制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后,新工艺技术大幅提高了名优绿茶品质,特别是在保持茶叶的翠绿色、提高香气、降低苦涩等方面效果显著,每公斤干茶可增加附加值25-30%。  相似文献   

3.
加工工艺对茶叶硒组成及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硒组成及茶叶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2h,总硒、水溶性硒质量分数达最高,分别为237.87μg/kg,68.15μg/kg,比茶鲜叶提高了67.6%,86.5%;摊放8h,有机硒质量分数最高达169.9μg/kg,比茶鲜叶高出46.0%;摊放10h,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比茶鲜叶提高了13.0%,23.7%,2.9%,茶多酚质量分数显著降低3.5%;汽热杀青3种硒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微波杀青24.5%,10.1%,10.7%,分别为237.25μg/kg,163.7μg/kg,46.69μg/kg,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微波杀青;揉捻处理2茶样中水溶性硒质量分数达44.43μg/kg,比处理1高12.5%,总硒、有机硒质量分数略有下降,茶多酚、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高出3.6%,3.4%;理条处理3茶样中总硒、有机硒、水溶性硒、茶多酚、可溶性糖分别比处理1高出6.6%,0.8%,11.6%,3.3%,9.1%;微波干燥茶样中3种硒质量分数分别为160.43μg/kg,118.88μg/kg,31.12μg/kg,比热风干燥高了70.9%,42.9%,89.4%,茶多酚、咖啡碱保留较多.  相似文献   

4.
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于1980年以长叶白毫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择,经过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选育出具高香、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适宜在云南大叶茶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温、-18℃、-40℃处理茶鲜叶,参考绿茶的炒制工艺制成茶叶,分别室温水冲泡,测定茶汤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的溶出速度的影响,确定冷泡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40℃冷冻的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溶出速度比-18℃冷冻的茶叶快,常温处理溶出最慢。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对鄂茶10号绿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适当低温杀青能有效改善绿茶色泽,保证滋味及香气的品质;270℃杀青处理下绿茶色泽嫩绿明亮、花香高长、滋味鲜醇,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该处理下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较高,萜烯类、萜烯醇及酯类等香气物质种类丰富,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1,4-丁二醇,马来酸酐,十二醇聚氧乙烯醚(AEO2)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结构新型的化合物——1,4-丁二醇双马来酸AEO2双酯,此化合物的合成由两步酯化反应组成,酯化反应Ⅰ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n(马来酸酐):n(1,4-丁二醇)=2.15:1.00,反应时间1h,催化剂用量ω(乙酸钠)=1.0%.酯化反应Ⅱ采用活性炭负载杂多酸(PW12/C)为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m(PW12):m(C)==4:6,回流时间4h,烘干温度150℃,烘干时间4h.酯化反应Ⅱ采用均匀实验优化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为:n(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单酯):n(AEO2)=1.00:2.15,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4h,催化剂用量ω(PW12/C)=1.5%,对每步合成的产物结构用IR和1HNMR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理化成分、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杀青、蒸汽杀青、烫漂杀青及炒青等不同杀青处理对山楂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山楂叶茶的外形、滋味、汤色、叶底均表现较好,感官审评分数达92.9;蛋白质、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是0.56%,5.67%,28.57%。山楂茶叶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D-柠檬烯、β-月桂烯、反-4,8-二甲基-1,3,7-壬三烯、正戊醛、天竺癸醛。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普及,目前我国已将这一新技术广泛应用到茶叶加工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应用电子自控杀青机加工绿茶 电子自控杀青机主要由定时选程系统、电子自控系统(施密特电路)、输出操作系统、杀青机及电源组成。在进行绿茶加工的杀青作业时,杀青滚筒机温度可达120—180℃,杀青时间为3分,并通过调整电位器的阻值来实现温控。生产使用表明,应用电子自控杀青机加工绿茶有三个优点:(1)由于实现了杀青作业自动化,因而可明显减轻劳动强度。(2)茶叶杀青质量好,并能杀匀杀透,  相似文献   

10.
以香桂叶油为原料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为目的,在W-2型瑞尼镍的催化下加氢,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温度、压力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桂叶油在无溶剂条件下。用32:1的W-2型瑞尼镍催化,在120℃、2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2h,可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不经过蒸馏提纯,质量分数为98.5%,产率为95.6%,无废水和废渣排放。  相似文献   

11.
马森 《应用科技》2011,38(1):10-13
对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为:95%乙醇回流提取一水浴蒸馏回收乙醇→加M如中和鞣酸、吸收乙醇和水分→90℃左右烘干乙醇、水分→油浴180~190℃加热粗提物,咖啡碱升华→纯品.武夷岩茶生产副产品茶末、茶片、茶梗中咖啡因含量分别为:45.65±0.66(mg/g)、42.14±5.68(mg/g)、25.55±0.55(mg/g),从中提取咖啡碱率分别达到0.97±0.30(%)、0.44±0.08(%)、0.38±0.07(%).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定性定量,产品为咖啡碱,纯度达到80%以上.对提取条件以正交实验优选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12.5、提取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2.
绿茶品质是绿茶质量监控最主要的对象之一,绿茶品质评审的五要素为色、香、味、形和叶底.对绿茶品质审评的感官评定优点突出,但缺点是比较主观;理化方法则只能实现对绿茶单一成分的检测,不能达到品质综合评定的目的;智能感官评审和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将标示绿茶滋味和香气特征的量值与绿茶品质相对应,具有科学客观和直观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未来对绿茶分等定级的潜在分析手段,而且可为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茶树杂交种金观音与黄观音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配铁观音(♀)与黄金桂(♂)杂交,从F1中分离单株,经20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示范,育成综合性状优异的杂交种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黄观音,先后通过省级与国家级品种审定.两个杂交种适制鸟龙茶与绿茶,制优率高,黄观音亦适制红茶、白茶.花香明显,品质优异,超过黄金桂,香气与制优率均比铁观音高.茶多酚、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和萜烯醇类及其氧化物、酯类、内酯类、酮类等乌龙茶香气特征成分含量丰富,金观音、黄观音的遗传性状分男ll趋向母本与父本.超亲优势强,产量高,比双亲平均增产20%至60%以上,扦插繁殖力、抗性与适应性强,超过双亲.开采期早,与黄金桂同期,分别比铁观音提早13d与10d左右.适宜在福鼎大白茶的适栽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方法,分析了窨制时间、配花量、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等因素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花茶的条索和色泽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窨制温度对花茶香气、滋味和总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和配花量对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叶绿素b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确定蜡梅花茶窨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窨制时间30~40 h、配花量70%左右、窨制温度14.5℃~18.5℃、茶坯含水量18%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6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制成银杏茶,比较其感官特性和理化特性,探讨银杏茶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银杏鲜叶--摊干表面水分--切成0.5-1cm宽的丝--电炒锅杀青--揉捻--炒干工艺制得的银杏茶综合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四种传统名茶风味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中国名茶——信阳毛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从生化成分含量角度分析了它们的不同风味,综合认为信阳毛尖在茶汤甜度、鲜爽度、浓度方面比其他三种绿茶要好,在醇度方面相对其他三种绿茶稍差;采用SDE方法萃取茶叶香精油,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四种绿茶的香气进行比较,得出信阳毛尖不同于其他三种绿茶香气的特征成分是橙花叔醇、正赓醛、苯乙酮、顺-香叶基丙酮、N-苯基-1-萘胺、十六碳酸、十六碳酸甲酯、顺-3-己烯基己酸酯的含量比其他三种绿茶都要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8.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的方法比较了相同抑藻剂与不同载体组配后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以研究固定化抑藻剂对于藻类爆发水体修复技术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对于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DH01)而言,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及绿茶粉均有较高的抑制率;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比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粉的抑藻作用快5~24 h;单纯的海藻酸钠小球对ATDH01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PVA高分子棉片固定绿茶浸提液对ATDH01的抑制率与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接近.对于铜绿微囊藻(FACHB-905)来说,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抑藻剂(浸提液或粉)对FACHB-905的抑制效果不如ATDH01.总体来看,海藻酸钠或者PVA高分子棉片作为固定剂制备的绿茶抑藻剂均可用于处理ATDH01赤潮,但是对于FACHB-905水华,本研究的抑藻剂及其固定化方式效果均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9.
细菌纤维素绿茶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绿茶,白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找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配言。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富含细菌纤维素的绿茶饮料,独具风味,酸甜可口,清凉解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