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述了国内首座三排布料的步进梁式板坯加热炉的设计要点以及性能指标和经济效益分析。重点阐述了蓄热式燃烧技术和外拉式蓄热烧嘴的合理应用,并提出了保证产量及提高加热质量并实现复杂的过程控制的技术策略。实践证明,蓄热式燃烧技术在板坯加热炉的应用合理有效,实现了高效、优质、节能、降耗等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蓄热式全燃高炉煤气快速加热炉的操作参数的调整,从而进一步降低蓄热式全燃高炉煤气分室快速加热炉的燃耗,为蓄热式全燃高炉煤气分室快速加热炉的炉型推广应用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概要论述了攀钢轨梁厂1#蓄热推锢式加热炉的特点及应用现状,介绍了蓄热式燃烧系统的结构,重点阐述了轨梁厂1#蓄热推锢式加热炉的使用情况,并对蓄热式加热炉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采用蓄热式燃烧系统具有高效、优质、节能、和低污染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蓄热式加热炉及其燃烧技术,较全面的分析了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优缺点及其燃烧氛围,工作原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发展及其优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热式燃烧技术(HATC)被誉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趋向成熟,此技术应用在轧钢加热炉上称为蓄热式轧钢加热炉.从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了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工作原理和类型,分析了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发展及其优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热式燃烧技术(HATC)被誉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趋向成熟,此技术应用在轧钢加热炉上称为蓄热式轧钢加热炉。从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了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工作原理和类型,分析了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蓄热式高效换热燃烧技术是热工领域的先进技术,它不断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满足了我国当前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更从根本上降低了加热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加热炉的燃料节约率和能源利用率,既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又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8.
张英杰 《科技资讯》2010,(25):92-92
针对蓄热式加热炉的蓄热室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堵塞、烧损及蜂窝体破碎等现象;通过对加热炉蜂窝体的尺寸进行改进,改善了加热炉蓄热系统的蓄热性能,满足了加热炉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应用高温低氧燃烧技术的加热炉达到高效节能、低污染物特别是低NOx排放的目的,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了加热炉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并运用冶金反应工程学方法开发了成套技术.该技术在唐钢高速线材厂的实际应用表明:在热装钢坯条件下单位能耗为0.879 GJ/t,炉子热效率在67%以上,各蓄热室的排烟温度在160℃以下,NO,排放小于40×10-6(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0.
周立民 《科技资讯》2011,(21):119-119
PLC是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合理的PID算法能实现系统的快速设计和自动化控制。在蓄热式加热炉中,通过采用PLC控制系统完善空气和燃料的配比,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可以形成较好的燃烧效果,有助于降低能力损耗,保护炉腔内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负荷下蓄热式加热炉燃烧性能下降的问题,以某钢厂蓄热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Fluent建立炉内气体流动、传热及燃烧过程数学模型。炉内气体的流动采用标准k-ε模型计算,燃烧过程的模拟采用混合分数/PDF模型,辐射换热采用DO模型计算。通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低负荷时,比例控制和脉冲控制2种情况下,炉内气体流动、气体体积分数及温度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低负荷下,脉冲控制有利于加强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提高煤气燃烧速率,防止O_2在钢坯表面的聚集,有利于减小钢坯的氧化烧损,提高钢坯表面热流沿炉宽方向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对蓄热式加热炉换向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其中的电控系统进行了说明,指出采用换向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加热炉的加热效果,提高加热炉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工业炉窑的热效率,讨论了传统切换式蓄热燃烧系统的优点与不足,介绍了一种新型蓄热燃烧系统——自蓄热燃烧系统,其既继承了蓄热燃烧技术余热"极限稳定回收"的优点,又得以实现火焰的"连续燃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两种形式的燃烧系统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自蓄热燃烧系统速度矢量和温度场的分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对称和稳定性,速度涡动大,温度均匀性好。  相似文献   

14.
蓄热式燃烧系统具有大幅度节省燃料和减少NOx排放的双重优势,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燃烧系统之一。本文提出蓄热式燃烧系统的蓄热体和燃烧室等关键部件的动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并提出通道分离和预估-修正的迭代求解方法。对蓄热式钢包烘烤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换向阀换向时间和蓄热体长度对系统动态运行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照钢铁有限公司H型钢厂1#加热炉于2004年初投产使用,设计为燃用高炉煤气的双蓄热式加热炉,炉顶三通换向系统采用的是小三通换向阀分段集中换向方式。本文对小三通换向阀在1#加热炉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此设备运行并不稳定,故障率高。2010年对换向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换向系统运行状态良好,确保了加热能力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蓄热式燃气加热炉由于采用换向燃烧,烟气蓄热方式,燃烧充分,余热回收率高达90%以上。故能源利用率高,烧损小,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沙景大盘卷生产线采用蓄热式步进梁加热炉,以高炉煤气作燃料,设计能力为200t/h(冷装)。由于炉体较大,加热炉采用双步进梁形式以灵活控制坯料进出,以满足后续工序需求。  相似文献   

17.
平焰燃烧与蓄热式燃烧技术一起使用时火焰温度较高,热力型氮氧化物生成量较大。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是降低蓄热式燃烧过程中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采用蓄热式平焰燃气试验炉、综合烟气分析仪、热电偶等设备,对比研究了采用烟气再循环和不采用烟气再循环2种工况下平展流火焰特性、炉顶温度分布和烟气中NO生成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使平展流火焰面暗区变小,燃烧区域扩大,火焰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烟气中NO浓度明显降低,火焰面峰值温度降低9℃,谷值温度升高37℃,NO浓度最大降幅为20%。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了一个钢坯加热二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蓄热式加热炉的设计特别是有效炉长的确定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工程数据的对比表明,计算结果是准确可靠的。该模型及由此给出的蓄热式加热炉参考炉长,对蓄热式炉的设计,特别是对确定蓄热式炉的炉长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蓄热式加热炉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大型软件CFX建立了蓄热式加热炉炉内速度场的数学模型.采用k-ε模型数值模拟炉内的湍流流动,分析喷口几何形状及尺寸,喷口的分布位置等对炉内的速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为,蓄热式加热炉炉内流场与传统加热炉迥然不同,流场分布有利于燃料和助燃空气的混合,符合高温低氧燃烧的的流场分布.另外,影响炉内速度场的因素有炉型结构、喷口几何形状与尺寸及喷口的分布位置等.  相似文献   

20.
蓄热式钢包烘烤装置的热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蓄热式钢包烘烤装置的热工特性,对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加热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钢厂同时使用的新、旧钢包烘烤系统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空气燃烧可以提高火焰温度,增大火焰体积,增强系统加热能力,提高燃料利用系数;使用蓄热式烤包系统对钢包烘烤器进行改造,经改造的系统节能近40%,钢包烘烤升温速度由6 K/min升高到25 K/min左右,钢包内温度均匀性提高,各测点的温度相差不超过30 K,转炉和连铸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