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有和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中性表面活性剂Brij35三种胶束和预胶存在下研究了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PNPB)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TAB和Brij35胶束和预胶束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碱性水解反应均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而SDS胶束和预胶束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碱性水解反应有禁阻作用.这种催化和禁阻作用主要来自于胶束所产生的局部浓度效应,静电效应和微极性效应.应用假相动力学模型,获得了胶束和预胶束催化反应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无纸记录仪器,从铈离子催化的经典B-Z振荡反应出发,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其振荡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其在该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时,都会对振荡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实验合成了单核配合物4-氯-2,6-二(N-羟已基氨基甲基)苯酚合铜,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在不同的3种表面活性剂(CTAB,LSS,Brij35)所生成的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加快了PNPP的水解,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LSS)对反应先催化后抑制,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则抑制了反应的进行.用三元复合物模型进行动力学处理,得到了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金属配合物催化对苯二酚(HQ)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按照文献方法合成了两种不同配体的金属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们在水溶液中以及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HQ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具有合理性,胶束微环境对金属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HQ的反应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属盐作用下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电导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Cu(Ⅱ),Zn(Ⅱ),Co(Ⅱ),Ni(Ⅱ),La(Ⅱ)和Fe(Ⅲ)对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并推导了一系列表达金属离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SDS及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SDS和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现象可以用反离子效应和熵驱动效应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的条件下,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15℃下氧化聚合吡咯得到了具有高结晶度的规整片状结构聚吡咯。研究了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所得聚吡咯形貌的影响,发现当CTAB,SDS,Py单体浓度分别为0.01,0.01,0.03mol/L时所得片状结构产物较规整。初步探讨了具有高结晶度片状结构聚吡咯的形成机理: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CTAB-SDS双胶束,Py单体以其为模板氧化聚合得到了片状结构的聚吡咯。  相似文献   

7.
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催化羧酸酯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7、0~9、0和25℃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2—16,2Br^-)胶束及其相应的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对羧酸酯(对一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PNPP)和对-硝基苯基乙酸酯(PNPA))水解的催化作用.用胶束催化的相分离模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相关常数Ks和km。结果表明:(1)用胶束催化相分离模型处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催化反应是合理的;(2)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2—16,2Br^-)胶束比CTAB胶束能更有效的催化羧酸酯水解反应;(3)PNPP和PNPA水解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d及其在胶束相中的反应速率常数km均随反应体系pH增大而增加,水解剪切反应为酸-碱催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丹明B对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纳(SDS)、十二烷基苯磺酸纳(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所形成的胶束水溶液中,测定了加入罗丹明B(RB)前后溶液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B与各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由于RB是阳离子染料,它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静电作用比较强;RB的加入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较小,但是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9.
在对酶-表面活性剂超活性和反胶束酶反应器的研究中,表面活性剂对酶催化动力学的影响是定量研究酶活性的关键之一.以α-糜蛋白酶作为模型酶,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N10存在下对醋酸二萘酯的催化水解.由于表面活性剂与酶的弱相互作用,使酶催化动力学发生改变.对酶水解的初始速率进行了讨论,为酶-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酶活性研究提供了定量测量的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溴化-1,4-二烟酸十二烷基酯丁烷(NAE12-4-12)对Mannich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动力学.在pH值为4,室温下,反应时间为4h,该反应产率为56.7%.这相对于没有NAE12-4-12参与的Mannich反应,产率提高了3倍.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该反应为三级反应.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速率常数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双子表面活性剂用量从0cmc增加到1cmc,速率常数增大一个数量级.此后用量进一步增加,速率常数略有增加.双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催化Mannich反应,有望在绿色化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双核铜配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含两个水分子的双核铜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是分子内反应;两个铜离子在催化PNPP水解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由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在催化PNPP水解中表现出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法制备CaWO4纳米材料.在TEM、XRD和TG-DSC等手段表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胶束模板的形态及纳米CaWO4的生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表面活性剂CTAB和OP-10/KH-B92复配体系两种方法,均制备出低维结构的CaWO4纳米材料,且样品尺寸均匀,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用电导法系统地研究了在pH7.00±0.01离子强度为0.1mol/LKNO3的Tris缓冲溶液中,4种胺类添加物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胺类添加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且添加物在相同浓度时降低cmc的程度遵循如下的顺序:四乙烯五胺>三乙烯四胺>二乙烯三胺>乙二胺.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四种吲哚方酸菁染料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水溶液中的吸收发射光谱,结果表明:这些吲哚类方酸菁染料可以与胶束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随着胶束的形成,染料的最大吸收和发射光谱都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5.
胶束溶液中正脂肪酸乙酯的皂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和30℃下,用热动力学面积差法(两点法)研究了极性聚合物(聚乙二醇)、CAT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混合胶束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影响;在30℃下研究了短链醇(乙醇)与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对正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和混合胶束对正脂肪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有较强的禁阻作用。还讨论了禁阻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碳钢极化曲线的测定对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实验采用恒电位法测定了碳钢电极在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SDS,DTAB,CTAB,Tween-80)的碳酸铵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碳钢电极缓蚀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均对碳钢电极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可以减小极化曲线的峰值电流.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碳钢电极的腐蚀钝化具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峰值电流.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大,其缓蚀作用越强,峰值电流越小.在相同的条件下四种表面活性剂对碳钢电极缓蚀效应的影响顺序为:Tween-80缓蚀效应最强,DTAB和CTAB次之,SDS最差.据推测该缓蚀效率与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及其在碳钢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氧化铟锡玻璃(ITO)基板上制备出Bi薄膜,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56)对Bi3+的循环伏安行为、Bi膜的结构以及表面形态等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i膜的表面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rij56对Bi纳米颗粒的形态影响较小,以CTAB和SDS为添加剂可分别获得片状和树枝状结构的Bi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变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5种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80),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CTAB),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欠(LAS)结牛血清白蛋白(BSA)性质的影响,分别实验了时间,浓度,pH值对BSA的变性作用。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室温,中性pH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泡沫浮选分离蛋白混合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阴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海洋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解吸附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并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作用相比较. 结果表明:2种表面活性剂在浓度高于有效临界胶束浓度时,均可大大增强菲的解吸附作用,鼠李糖脂比SDS更为有效.在降解体系中加入浓度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菲的降解率.当鼠李糖脂浓度高于500 mg/L,SDS浓度高于5 000 mg/L时,由于胶束相到水相的传质速率的限制,菲的生物降解率减小. 鼠李糖脂因胶束传质限制所引起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SDS. 结果表明:在多环芳烃污染沉积物的生物修复过程中,鼠李糖脂比SDS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由双核铜配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含两个水分子的双核铜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金属胶束催化PNPP水解是分子内反应;两个铜离子在催化PNPP水解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由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金属胶束在催化PNPP水解中表现出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