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斜齿轮齿侧面的形位误差,传统的方法是用渐开线误差和螺旋线误差来评定。接触线和法向啮合齿形为渐开螺旋面上的另两条特性线,前者是在齿轮精度标准JB179-81中被取消而在JB179-83中重新增加的一项齿轮精度指标;后者是在JB179-83中允许代替端面渐开线而予以测量的一条线。本文首先推出了法向啮合齿形的方程式,并应用法向啮合齿形的概念,来阐明斜齿轮齿侧面的形成原理,从而说明新机标允许测量法向啮合齿形的合理性;然后分析了齿侧面各个位置误差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试验,证实了接触线误差是评定斜齿轮齿面接触质量的一个较佳指标,为在新机标JB179-83中保留这个指标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刨齿机可调参数对直齿锥齿轮齿形加工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齿形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对滚切比、摇台摆角等调整参数进行了重新计算与比较,试切结果表明,齿形加工精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变速比循环球式转向器齿条扇传动副的啮合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分析了变速比特性,啮合线,啮合面,啮合范围,变速比齿扇齿形,齿廓面,啮合特点及界限与干涉等,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剃齿时齿形中凹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剃齿过程中刀齿——轮齿刚度及力的平衡两个方面,对产生齿形中凹误差的原因作了探讨,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计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齿形中凹误差的措施,即:①反修齿形法;②提高刀齿刚度法;③大、小啮合角平衡接触剃齿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按最小圆柱包络法评定空间直线度误差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误差分析,证明了该数学模型不宜进行线性化处理.提出了空间直线度误差的最小条件判别准则及用计算机评定空间直线度的方法;给出评定空间直线度误差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表达准双面齿轮齿形精度的几何模型,计算分析了各加工误差独立存在时对准以面齿轮齿形精度影响的主次及相关性,利用齿面坐标测量值诊断齿轮加工参数误差,并确定误差补偿参数及其修正量。齿轮的补偿加工表明本方法可提高齿形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7.
理论分析证明,剃齿加工中,刀具和齿轮之间齿面相对滑动速度的变化以及同诱导法曲率的变化是引起齿轮齿面产生“中凹”现象的重要原因,剃齿后,工件齿根部的齿形比齿顶部的齿形要低也得到了理论证明。此外,还分析了刀具参数和齿轮参数的变化对齿轮齿形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波齿传动的两个基本参数λ,ξ的取值范围以及它们的大小对传动性能、结构尺寸、强度等方面的影响,并绘制了它们的影响曲线,为更合理地选择λ,ξ提供一些根据。此外,本文还对由于激波器偏心距,波齿半径、激波器几何半径的误差引起的齿形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齿形误差曲线,为用范成法加工固定齿时因刀具磨损引起的齿形误差进行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预估和延长双圆弧谐波减速器刚轮插齿刀有效长度,论文建立了双圆弧刚轮齿廓数学模型,根据运动学法,建立了插刀加工数学仿真模型;根据齿廓法线法,建立了砂轮磨削加工数学模型,推导了刃磨后插刀的等效齿形与加工误差,确定了插刀的有效长度。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优化砂轮齿形与插刀齿数,延长了插刀有效长度。结果表明:优化前55齿插刀有效长度为2.1 mm, 0截面插刀加工出刚轮齿形误差为2μm;优化后0截面插刀加工出刚轮齿形误差的最大值为0.14μm。优化后插刀齿数越多,插刀有效长度越长;优化后42齿、55齿、68插刀有效长度分别增加了4.8%、52%、81%。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综合应用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误差分离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误差预报技术的多功能CD320G-D型单啮仪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齿形误差起测点的自动找定,凸形齿凸形量的测定及其形状误差与倾斜误差的分离,取值范围扣除齿顶部的齿形误差的测量、齿面轮廓度误差的测量及齿轮加工误差的大样本统计分析。给出了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及测量和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1.
双圆弧刚轮插齿刀几何参数的计算设计及齿形误差分析是谐波传动制造的难点之一.采用运动学法精确建立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齿形及齿面数学模型;研究了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顶刃后角对插齿刀可刃磨长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侧刃后角、侧刃前角等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这些参数的影响因素及从齿顶到齿根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顶刃前角、顶刃后角对双圆弧刚轮插齿刀齿形误差的影响规律;通过算例给出了插齿刀前后角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插齿刀可刃磨长度随顶刃后角增大而减小;侧刃后角的大小与该点半径及压力角大小有关,并随顶刃后角增大而增大;侧刃前角随顶刃前角及顶刃后角增大而增大,其中顶刃前角的影响较大;顶刃前角与顶刃后角均对插齿刀齿形误差有较大影响,设计时应在保证齿形精度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顶刃前角和较小的顶刃后角.  相似文献   

12.
回转体测量仪软件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能在一次安装下测量诸如圆柱、圆锥、圆球、圆环以及它们组合体类的回转体零件内外型面的轮廓度误差,开发研制了新型的五坐标回转体测量仪,针对该仪器软件系统的开发研究,介绍了仪器的测量工作原理,给出了评定回转体零件轮廓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和最小二乘法数学模型;最后介绍了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些技术问题的解方法。该测量仪投入实用后,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综合应用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误差分离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误差预报技术的多功能CD320G-D型单啮仪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齿形误差起测点的自动找定、凸形齿凸形量的测定及其形状误差与倾斜误差的分离、取值范围扣除齿顶部的齿形误差的测量、齿面轮廓度误差的测量以及齿轮加工误差的大样本统计分析。给出了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及测量和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4.
摆线齿轮的齿廓修形以及制造误差是影响摆线针轮传动精度的关键因素,为了分析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摆线针轮传动的误差,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和坐标变换,通过构建考虑齿廓修形、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等综合因素的摆线齿轮齿廓方程,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摆线针轮啮合副误差分析模型。该模型可实现齿廓修形、加工和装配误差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摆线针轮传动误差的分析计算,分析各误差因素以及多因素作用对传动误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摆线轮齿距累积误差对传动误差的影响最大;摆线轮廓度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影响次之;针齿半径误差和针齿位置半径误差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螺旋锥齿轮齿形误差难以精确修正的问题,在国产3906型齿轮测量中心上,采用坐标测量法获得了螺旋锥齿轮的齿面形状;提出进行齿深控制的锥齿轮测量齿面切齿调整参数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反调方法,并建立了反调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方法对磨齿后的某弧齿锥齿轮小轮进行反调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精确地获取锥齿轮副的切齿调整参数.  相似文献   

16.
在时变啮合刚度和Blok闪温理论的基础之上,系统地分析齿廓修形参数对齿间载荷分配、传动误差和齿面闪温的影响,并确定在单目标条件下齿廓修形的最佳修形参数.基于模糊综合决策理论,确定了综合考虑多目标条件下齿廓修形最佳修形参数.引入多目标条件下修形量的修正系数Xc ,确定修正系数Xc的值,并给出多目标条件下修形量的计算公式.综合最佳修形参数的最大修形量,取单双齿啮合区交替点B和D的变形量乘以修正系数Xc,修形指数取1.43,修形方式为长修形.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比较现有大齿轮在机测量仪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开发了测头控制 比例驱动跟踪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阶椭圆锥齿轮是一种典型的非圆锥齿轮传动形式。以空间传动的啮合原理为基础,建立了该锥齿轮传动的空间球面啮合坐标系。分析了节曲线、齿廓及啮合线之间的变化关系;运用空间坐标变换的矩阵法创建了该齿轮的齿面方程。对该非圆锥齿轮的传动比、模数及齿数等基本参数进行了设计,详细分析了偏心率对相关参数的影响变化关系及其规律。应用离散数值法及三维软件,建立了该非圆锥齿轮齿廓的数学模型及虚拟实体模型,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及干涉检查。获得了该非圆锥齿轮齿形的设计计算及生成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谐波齿轮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适应双圆弧谐波刚轮的刮齿加工原理和刀具设计方法 .根据包络理论求解谐波刚轮共轭齿廓,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通过构建刮齿加工坐标系和前刀面坐标系求解刮齿刀具共轭面和前刀面模型,并用NURBS曲面拟合;根据牛顿迭代法求解前刀面与共轭面交点获取切削刃数据,导入CAD软件建立刮齿刀具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