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本文对常见的推测ABn(n=2-7)型共价分子几体构型的三种方法,即杂化轨道理论,VSEPR理论和Walsh图进选取评述,并以此总结概括出一种用来推测无机化学中常见ABn型共价分子几何构型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讨了等电子原理在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以及分子反应行为上的应用.并通过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比较,讨论了等电子原理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计算了金刚石(111)面上乙炔吸附分子的几何构型,通过与相似结构的丙烯分子实验参数的比较,分析论证了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用于碳氢化合物吸附分子几何构型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对一类推/拉型螺烯分子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在得到稳定的分子构型后,用ZINDO/SCI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和取代基的不同位置对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有一定的影响,HOMOs和LUMOs的分布特点说明该类分子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特征,通过优化设计不但可以提高非线性光学系数还可以增强这类分子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定性地介绍分子轨道理论在研究分子几何构型方面的进展,并进行了初步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甘氨酸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密度泛函理论法B3P86(6-31G^*)计算出气相甘氨酸分子的几何构型、位能和原子电荷,并用扩展的休克尔理论(EHT)研究了甘氨酸分子的原子活性,研究得出在生物过程中甘氨酸分子表现出的可能构型和活性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群论的观点出发,以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分子轨道理论与多原子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说明分子的几何构型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如大家所熟悉的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计算法,其次还有三中心键模型,相关图处理,以及价壳电子对互斥理论等。应用价壳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构型不需要定量的数学分析,方法简单易行,本文将着重阐述这个原理对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分子形状的判断。一、理论要点价壳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分子中某中心原子周围键的排例,主要由中心原子价壳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子的几何构型是化学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杂化轨道理论关于分子几何构型的说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杂化形成直线型分子,sp~2杂化形成平面三角型分子,sp~3杂化形成四面体型分子,dsp~2杂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分子的几何构型的观测直,以CNDO/2法对十三个氮氧杂环分子进行了计算。偶极矩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17D。同时对三种Slater型轨道指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分子模型设计中交替使用分子图形学软件和分子力学优化计算,用计算机模拟固氮酶Fe-Mo辅因子空间构型,从而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实验方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球烯分子的几何构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球烯分子含有12个五员环和若干个六员环为出发点,交替使用分子图形软件的编辑功能和分子力学能量优化计算两种方法,设计出一系列的球烯大分子,这些预测的构型为球烯大分子的合成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当前西方国家流行的几种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学科的起源及现状等方面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阐明了对图学课程设置的具体意见,即用画法解析几何取代现在的画法几何和空间解析几何,另外还要再开设一门新课,讲授投影理论系统、投影方程组及高维画法解析几何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采用粘度法,膜渗透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国产溶液法PMMA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结合熔融指数数据并与国外产品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聚合物链结构是影响PMMA加工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唐敖庆提出的HMO模型.算得[1,3]б同迁移过程中分子轨道能量及系数随反应坐标变化.但对反应坐标入=0.5时出现的偶然简并性相应的前线轨道,采用陈志行等的系数.对过渡态的分子几何,采用MNDO全几何优化计算结果.加上其它分子几何及原子轨道补充暇设.绘制了反应过程中分子轨道界面图.  相似文献   

17.
电流变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电流变液的在外电场下的液-固相变过程,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简单偶极势来描写,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外电场,当系统温度逐步降低的时间,电流变液中的颗粒首先会沿电场方向排列成链状结构,然后逐步转变成块状体四方结构。研究结果与作者前期用统计力学方法所得结论相一致,也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推导出表示共轭分子本征多项式、AO系数与其分子图导图分子片拓扑相关的关系式,从而为研究复杂共轭分子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案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分子结构的拓扑表示法。这个方法是基于梯度场在势能超曲面上的吸引子而建立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分子稳定结构和过渡态结构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导出了SiFCl分子的电子态及其离解极限,采用B3P86方法,在CC-PVTZ水平上,对SiFCl基态分子稳定构型优化为单重态的Cs构型,其平衡核间距RSi-F=0.1614nm,RSi-Cl=0.2092nm,∠αClSiF=100.5°,能量为-850.4488 u.同时计算出基态的简正振动频率为:对称伸缩振动频率(υA′)=256.9cm-1,弯曲振动频率υ(A′)=516.4 cm-1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υA′)=845.4cm-1.并在此基础上,作者使用多体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