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侵害云杉属和松属,严重可导致树木死亡.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当pH值在3.5~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此外,菌株Ophiostoma penicillatum可很好利用乳糖,最佳氮源为甘氨酸和酵母粉;菌株Ophiostoma sp.可较好利用甘露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和中生菌素对试验菌株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效果,腐霉利、噻菌铜和霜霉威对Ophiostoma penicillatum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试验使用的浓度仅为药剂常用浓度的1/10.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拮抗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石斛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从药用植物石斛中分离、鉴定和筛选出对常见病原真菌镰刀菌(Fusarium)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Trichoderma).通过平板对峙培养,观察其对镰刀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几丁质水解圈实验,检测木霉几丁质酶的活力.该研究所筛选获得的木霉生防菌株,可应用于石斛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3.
从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植株的各组织中共分离得到462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排重、按比例缩取从中选取出64株内生真菌.采用ITS排序、系统树构建的方法对64株真菌的种属地位及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抑制能力进行了测定.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酿酒葡萄内生真菌分布于20个属,其中交链孢霉(Alternaria)17.24%,青霉(Penicillium)15.52%,镰刀菌(Fusarium)10.34%,曲霉(Aspergillus)、Discostroma、赤霉菌(Gibberella)、Passalora、Pestalotiopsis各5.17%,交链孢霉、青霉、镰刀菌是其中的优势种群.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抗性的菌株分布于15个属,其中镰刀菌属的6株菌对3种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镰刀菌是酿酒葡萄植株主要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加工番茄促生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加工番茄病害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促生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和抑菌效果的研究.从新疆各加工番茄主产区采集健康加工番茄植株根际土壤164份,共分离纯化得到细菌及放线菌分离物1029个,经室内一次筛选和二次筛选得到54株对番茄立枯丝核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促生试验表明,这54个细菌菌株中有6株细菌能提早加工番茄种子的发芽时间和提高加工番茄的发芽率,并对发芽后植株的株高、株鲜重和地上部干重的提高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盆栽接菌试验表明,有5株拮抗菌防治立枯病的效果较好,其中SL-23菌株的防治效果为46.96%,优于五氯硝基苯拌种的防治效果.5株拮抗细菌都对病原真菌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病原细菌番茄细菌性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有较强的抑制生长的作用,抑菌谱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通过对320株湿地松根际细菌分离物的筛选,获得1株拮抗性强的细菌菌株;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的真菌为病原菌,该菌株和生防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 Q287、279、1M196、Pf5、HT51、Q3787、MVP14、FFL1R8共同对病原菌的平皿对峙试验,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链格孢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120 d盆栽测试得知,菌株P.fluorescens Q287最高保存率为77%,该菌株的最高保存率为62%,其拮抗效果和菌株Q287一样,均高于其他7个生防菌株,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防治松苗猝倒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日本亮耳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日本亮耳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除对竹荪疫霉(Phytophthora sp.)的拮抗方式是菌丝缠绕作用外,该菌株的菌丝体及其发酵液滤液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均有很强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木霉菌株TW22166分离自湖南省洞庭湖滩涂湿地,该菌株分生孢子梗具有长而发达的主轴,二次分枝丰富,不规则,一般单生,分生孢子梗向顶方向着生单个瓶梗。利用ITS、tef1及rpb2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同Trichoderma capillare同源性达到99%以上;在以rpb2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TW22166与Trichoderma capillare strain GJS 06 66 [JN175530-1]位于同一分支。该菌株在PDA平板上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Fusariumoxysporum的抑制率为1000%。菌株具有蛋白酶、几丁质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其中蛋白酶活性较高,透明圈宽度达160 mm。该菌株鉴定为毛细木霉Trichoderma capillare,是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也是一株较有潜力的生物防治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石榴枯萎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引起,对石榴有严重危害的土传病害。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是石榴枯萎病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通过筛选具有对石榴枯萎病原菌产生拮抗效果的微生物,研究其抑制菌作用,以期为石榴枯萎病生物防控提供菌种资源。方法 从石榴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真菌,根据产孢量、生长速率、拮抗系数及平板对峙结果进行筛选,对防效较好的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进行鉴定,通过盆栽实验评估其对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能有效抑制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的菌株T9经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盆栽防治效果最高可达71.35%。结论 该菌株展现出了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分离物1723个。通过室内平板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实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细菌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868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7.3%,3个拮抗细菌对病原真菌棉花枯萎菌、立枯丝核菌、番茄叶霉病菌、大豆黑斑病菌、大麦条纹病菌、大豆疫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连翘枝条中筛选出13株内生菌,其中有7株内生真菌,6株内生细菌。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出的13株内生菌的抗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3株菌种中有10个菌株对1种供试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L-07-01、L-07-09、L-07-12、L-07-13的拮抗效果明显,L-07-0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测量其抑菌圈直径为10 mm。L-07-12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抑菌效果,测量其抑菌圈直径为10 mm。对拮抗效果较强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后采用双层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后证明L-07-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极强的抑制效果。对拮抗后的指示菌进一步镜检后,发现菌体有明显的溶菌、空洞、畸形等现象。连翘内生菌可以产生丰富的具有药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作为新型药物的筛选源。  相似文献   

12.
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制约黄芪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环境适应性强且拮抗效果好的黄芪根腐病生防菌,以病原真菌F.oxysporum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实验从黄芪根和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7株细菌,其中20株细菌对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且20株拮抗菌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7株拮抗菌对病原真菌生长抑制率超过35%,用这7株细菌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接种病原菌第20 d时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效达46.86%.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S1基因组中含有伊枯草素、脂肽和杆菌霉素的编码基因,AS1处理后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率下降了74.4%.接种AS1第8 h后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氧合酶活性和茉莉酸含量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6.0%,21.5%,10.6%,12.6%,14.2%和97.3%.此外,AS1处理15 d后使黄芪的根长和株高分别增加了37.52%和12.78%.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发现菌株AS1归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因此,AS1是一株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13.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礁的主要破坏者,体内外有丰富的共附生微生物。该文对采自南海三亚珊瑚礁保护区的一个长棘海星样品的共附生真菌,利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近200株真菌菌株。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中16株真菌的ITS-r DNA片段序列,并进行测序,测试结果提交Gen Bank,登录号为KF999808-KF999822以及KJ723458。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及简单分析该长棘海星共附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序列分析显示,16株真菌分别属于Ascomycota门4目(Hypocreales、Eurotiales、Pleosporales、Microascales),5属(Trichoderma、Penicillium、Neosartorya、Leptosphaerulina、Pseudallescheria),以及Deuteromycota门1目(Meliolales),1属(Fusarium,有性型Gibberella),并聚为8类。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菌体的个体数在镰刀属上(10株)表现为高度富集,群落的均匀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镰刀菌和交链孢菌是导致树木病害的两种常见病原真菌,常导致苗圃植物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瓦雷兹芽孢杆菌FZB42菌株具有高效生防性能和植物促生活性,为进一步探明该菌株的生防机理,首先测试了FZB42对镰刀菌和交链孢菌的抑制效果。在了解该菌株抑制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质粒,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了FZB42的3个抗生素合成缺损菌株(ΔbmyAfenA、ΔbmyAΔfenA)。对这3个突变株进一步测试表明,FZB42合成的物质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是抑制两种真菌生长的重要原因,且这两种物质的拮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株产抗菌物质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CCB10124,研究其拮抗性表明,对10种常见的病原真菌和部分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高于细菌.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链霉菌属中的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相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初步归属于白网链霉菌.  相似文献   

16.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能有效拮抗黄栌枯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菌株,采用系列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盐碱地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测定其无菌滤液和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菌株C-2-3-2是一株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的生防菌株,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对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且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成。同时,其挥发性气体也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的生长。另外,研究还发现该菌株能产生铁载体和合成氨,并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2-3-2在黄栌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的蛇足石杉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从蛇足石杉的不同部位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数目有所不同,茎部最多,有100株;其次叶部73株;根部最少,仅7株.经初步鉴定,这180株菌分属于13属,即交链孢属(Alternari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青霉属(Penicillium)、间座壳属(Diaporthe)、木霉属(Trichoderma)、茎点霉属(Phoma)、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轮枝孢属(Verticilliun)、组丝核菌属(Phacodium)、瓶梗青霉属(Paecilomyce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采用抑制率法对所分离到的菌株稀释十倍的发酵液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实验,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达100%的有37株,对苹果炭疽病菌抑制率达100%的有27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明确察尔汗盐湖嗜盐菌CEH-ST79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效果,以3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为指示菌,分别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牛津杯法和马铃薯活体实验测定嗜盐菌菌株CEH-ST79、发酵液及其提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的体外及活体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菌株CEH-ST79对3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具有强抑制活性,抑菌带宽为0. 19~0. 33 cm;其发酵液提取物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带宽为0. 41~0. 70 cm;菌株CEH-ST79发酵液对病原真菌65B-2-6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73. 83%;菌株CEH-ST7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真菌65B-2-6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81. 0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CEH-ST79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本研究表明菌株CEH-ST79是一株对马铃薯干腐病具有强抑制活性的嗜盐菌,可进一步将其开发为生防杀菌剂。  相似文献   

20.
木霉是一种具有良好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灰霉病防治菌,但是目前的木霉菌株大多是在常温条件下筛选获得,造成其对冬季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差.筛选鉴定耐低温且拮抗效率高的木霉菌株对低温地区灰霉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集冷凉地区的土壤样品,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在16℃低温条件下分离培养木霉,共获得88株具有良好低温适应性的木霉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对这些木霉菌株在低温条件下拮抗灰霉病菌的效率进行了研究,获得3株高效拮抗灰霉病菌的木霉菌株J4-1,J4-5,C2-7;经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J4-1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J4-5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C2-7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获得的低温环境下高效拮抗灰霉病菌的木霉菌株将为北方冷凉地区植物灰霉病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