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市售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的含量 ,并探讨了与卷烟焦油和烟碱量的关联 .实验证明 :降低焦油对于减少卷烟阴燃烟气中亚硝胺含量的作用很有限 ,而采用选择性吸附 /催化分解亚硝胺的添加剂等降害新技术则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沸石对于卷烟烟气中亚硝胺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各种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侧流烟气中的亚硝胺含量,并将之与卷烟焦油和烟气烟碱量相关联。实验证明:烟气中的亚硝胺来源复杂,通过降低卷烟焦油含量并不能有效去除侧流烟气中的亚硝胺。相反,采用沸石添加剂通过原位吸附-催化法去除则更见效。  相似文献   

3.
卷烟烟气中存在着焦油、烟碱、亚硝胺、一氧化碳等不利于人类健康的成分,但是这些成分在烟气中的含量毕竟是微量的,研究表明,烟草焦油是最主  相似文献   

4.
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二次柱层析纯化和富集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多环芳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卷烟烟气中检测了蒽、菲、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其深浓度在8-319nm/支之间,多环芳烃咽收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测定了3种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 气中的多环芳径,发现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含量与焦油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添加碳纳米管材料的卷烟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焦油、一氧化碳等)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酸化的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的吸附效果优于未酸化的碳纳米管,且对一氧化碳、焦油、烟碱影响不明显,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卷烟抽吸品质有所改善,口感柔和,烟气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周芸  陈志燕  陈立新  蒋光辉 《科技信息》2011,(25):I0044-I0045
对烟丝化学成分与烟气焦油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索,寻找化学成分与卷烟焦油释放量的关系,并尝试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技术,找出影响卷烟焦油释放量的关键因子,构建卷烟焦油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实际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数据的相对预测偏差都小于5%,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和自由基的中药添加剂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研究了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和自由基的中药添加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条件提取有效成分为添加剂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紫外方法和荧光法筛选中药 ,得几种中草药的复方 ,喷洒于烟丝卷制成烟支后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 ( ESR)及气相色谱 /质谱法 ( GC/MS) ,对卷烟焦油中多环芳烃和焦油及烟气中自由基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该添加剂对卷烟焦油中多环芳烃和焦油及烟气中的自由基含量具有良好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ESS颗粒梗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指标、感官质量和主流烟气成分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掺兑比例对卷烟单支重量和主流烟气及感官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ESS颗粒梗掺兑比例下,随着ESS颗粒梗掺兑比例增加,卷烟单支重量、卷烟焦油、CO量和烟气烟碱量呈下降趋势;烟丝填充值呈上升趋势;配方中ESS颗粒梗掺兑比例在7%时,卷烟感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沸石对于亚硝胺的选择性吸附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石能选择性地强吸附亚硝胺。气相中的吡咯烷亚硝胺(NPYR)和二甲基亚硝胺(NDMA)被沸石吸附后,523K以上才脱附-分解。实验表明沸石添加剂并未影响卷烟的物质性质和燃烧,烟气中的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明显减少,有益于保护环境和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抽吸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在ISO、Massachusetts和Health Canada这3种抽吸模式下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4种主要芳香胺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混合型卷烟芳香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②与ISO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setts或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卷烟烟气芳香胺的释放量均显著提高;③抽吸模式的改变对高滤嘴通风率卷烟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更为显著;④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含量与芳香胺释放量呈现不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纸通风率对卷烟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纸通风率与烟支吸阻、滤嘴通风率、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指标、一氧化碳/焦油质量比、3,4-苯并[a]芘含量、烟草特有亚硝胺中的N-亚硝基去甲烟碱(NNN)含量都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并可拟合得到对应的回归方程;卷烟感官质量总体评价认为,纸通风率为5%~8%时,卷烟感官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周献礼 《科技资讯》2013,(30):71-71
利用实际生产批次的卷烟主流烟气检测数据,以总粒相物、烟碱、焦油等6种烟气指标检测结果为指标,用minitab统计软件对不同来源的同牌号卷烟主流烟气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卷烟主流烟气指标的判别函数,用自身验证和交互验证对判别函数进行回判,准确率分别达100%和95.00%;用新样品对判别函数进行检验,准确率达95.00%,检验结果令人满意.所用的判别分析方法可行,建立的判别函数有效。  相似文献   

13.
沸石对于亚硝胺的选择性吸附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石能选择性地强吸附亚硝胺 .气相中的吡咯烷亚硝胺 (NPYR)和二甲基亚硝胺 (NDMA)被沸石吸附后 ,5 2 3K以上才脱附 -分解 .实验表明沸石添加剂并未影响卷烟的物理性质和燃烧 ,烟气中的烟草特有亚硝胺 (TSNA)明显减少 ,有益于保护环境和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测定卷烟烟气中TSNA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了已有的烟叶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萃取、纯化、浓缩和检测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仪配备氮磷检测器(NPD)分离检测卷烟烟气中NNN、NAT、NAB、NNK四种烟草特有亚硝胺的方法,主要过程包括卷烟烟气样的捕集、剑桥滤片的超声波萃取,萃取液在碱性氧化铝层析柱上层析,洗脱液的浓缩、纯化及应用气相色谱仪——NPD进行检测,该方法可以将极难分离的NAT-NAB分开,并具有重复性较好、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阴燃中烟气流动和氧气扩散是影响传播速度和温度场的关键,目前少有报道。本研究搭建了单镜离轴纹影系统,对不同直径(3、4、5 mm)和不同种类(生物质、炭)棒状燃料的阴燃烟气流动进行了纹影观察和图像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与视觉下模糊的生物质阴燃烟气图像及不可见的炭棒阴燃烟气图像相比,两者的纹影图像较为清晰;纹影图像显示,在稳定阴燃过程棒状燃料周围的烟气流动为层流;相比于生物质棒,炭棒烟气流动的纹影图像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其CO2浓度更高的原因;生物质棒阴燃最大烟气直径约为其直径的2倍,炭棒最大烟气直径约为其直径的3倍。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法研究了不同甲壳胺及大孔树脂对香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去除作用.通过有机溶剂萃取不同香烟烟气焦油中有机物,同时以多环芳烃芘作为参比,定量分析了各种品牌香烟在保留过滤嘴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大孔树脂对烤烟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吸附率,从而测量烟气在溶剂中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实验得出D-3520对五种不同品牌的烤烟烟气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46.3%~94.4%,壳聚糖(医药)为:91.9%~99.1%,为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苹果酸脲对烟气中焦油含量及原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及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苹果酸脲对烟气中焦油含量及原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脲处理能明显减少烟气中焦油含量,减少量占对照处理的16.9%。另外苹果酸脲处理能增加原烟中全钾和总糖含量,增加量分别占对照处理的19.5%和17.73%。苹果酸脲处理后原烟中糖/碱比例更趋合理,苹果酸脲使原烟的评吸质量得到明显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因子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卷烟生产企业批量样品实际检测的18个检测指标进行了数据挖掘与信息抽提。因子分析表明:可用12个独立的公共因子来描述卷烟质量,其中主流烟气中的总粒相物、烟碱、焦油与物理指标稀释率、闭式吸阻相关性很强,且可用第一主因子来体现其对卷烟质量的影响;第二主因子主要体现了总氮的信息,前两个主因子占总信息量的66%。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卷烟主流烟气与物理化学信息间存在显著的整体相关,其中反映主流烟气信息的U典型变量主要来自总粒相物、焦油、烟碱、水分、水分含率及抽吸口数的贡献;反映物理、化学指标信息的V典型变量主要来自稀释率、闭式吸阻、单支重及总糖、氯等化学指标的贡献,其中稀释率的作用最大。而CO、圆周与硬度对卷烟主流烟气与理化性质两类信息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影响不大。有关结果对卷烟的降焦减害、建立卷烟主流烟气信息与理化信息间定量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造纸法烟草薄片对卷烟烟气一氧化碳(CO)释放量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造纸法烟草薄片掺配于卷烟叶组中,分析发现卷烟CO释放量的变化与薄片掺配比例无明显规律性,但进一步研究却表明卷烟烟气的CO/焦油比与造纸法烟草薄片掺配比例有很好的相关性,文章分析了此现象的原因.对中国国内及国外生产的产品测试和研究还表明:造纸法烟草薄片的烟气CO释放量较高,基本与烟丝相当,这主要与其片基中纤维素类物质含量较高有关.文章最后还指出:①卷烟烟气CO/焦油比值参数,对指导科学应用造纸法烟草薄片进行卷烟产品的设计有重要意义;②为控制卷烟CO释放量,建议选用低CO/焦油比值的造纸法烟草薄片;③在满足吸味的前提下,低CO/焦油比值的薄片产品应作为我国造纸法烟草薄片开发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叙述了卷烟烟气气相和粒相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及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有害成分的含量,达到提高卷烟的相对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