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权力和权利的平衡与和谐与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明程度。中国在实现法治进程中,应慎重处理好公权和私权之间的关系。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合理的定位;改变公权和私权的不平衡、不对等状态,以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淇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3):164-168
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序言中提及的"认识到知识产权是私权",历来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本文运用法律解释、历史分析等方法,分析这句话在TRIPS协议谈判中的法律内涵、来龙去脉、文本演变以及背后的理念之争,从而明确了所谓"私权"的表述,重点在于区分私有权利与公共利益和确定权利人与政府的责任划分。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承袭了传统官督民营政策,又吸取了西方股份制公司企业的筹资方式,试图赋予商人投资者一定的管理权限,但总的看来,其治理与监管表现出浓厚的官方行政干预特征,政府凭借政治,经济权力委派官方经理人员,插手企业的经营活动,使投资者的权利落不到实处,股权从属于政府行政权力,违背了制度设计者发挥商人投资者和政府双方作用,合力推进新式企业成长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法律观念有公法观念、公权观念与私法观念、私权观念。在中国,前者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私法私权观念的相对缺失是由于中国传统的集权专制政体,长期以来"重公轻私"的法律传统造成的。我们应摆正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关系,理解私法私权的核心。除了通过制定法律约束公权力,追求公法公权力对私法私权利的尊重外,还应完善私法来保障私权的存在和行使。应该制定完善的民法典来保护私权,重铸私法精神。  相似文献   

5.
根据物权法,城市私房拆迁本质为国家对公民个人财产的征收,物权法强调了拆迁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及依据合法的权限和程序,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调整下的拆迁民事法律关系出现了一些无法律明文规定的纠纷,司法实践中处理这些纠纷根据权力、权利和利益平衡的原则加以处理。本文沿顺这些纠纷,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物权法相比照,反映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私权保护上的薄弱。基于权利在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权利与法律有效性的关系上,必须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强调对被拆迁人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宪政话语中,把握宪政本质特征的是西方古典宪政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有限政府",即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它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样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问题。个人权利先于和优于国家权力、人性不完善所导致的没有限制的权力必然被滥用,是必须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理由;以防恶为原则,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在政治和法律制度设计时进行必要的分权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设计:社会契约理论奠定了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分权学说设计了使国家权力和谐运行的政府机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追求的是经济的和谐发展;对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划界,追求的是公权与私权以及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和谐;“积极自由”关注的是实现社会和谐所需的物质条件;责任型政府则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制度和法律方面的保障。在对以上诸领域和谐的一步步探索中,西方国家建立起了他们的“和谐社会”。这些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权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法律保护之依据的权利,因权利主体价值利益的差异,以及法律对权利体系规范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权利边界模糊,从而引发权利行使过程中不和谐、矛盾的状态。我们在分析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之后,对权利冲突的解决提出了五个方法:在公权与私权领域以生命权优先为原则;私权领域私权体系规范化原则为前提;个案分析为核心;在充分肯定代表个体利益的权利基础上,坚持代表社会利益的权利适度优先原则;特殊主体权利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环境权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分析了传统法学理论对环境权性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环境权分为国家环境权和公民环境权,国家环境权是具有公权性质的以服务为本的权力,公民的环境权是具有私权性质的以参与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这其间一个十分重要问题就是公权和私权的和谐。随着市场经济的极速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个人生存发展的权利更加重视。在社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中。虽然相关的法律配套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社会结构中尤其是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的改革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李淑杰  张翠萍 《科技资讯》2011,(11):161-161
公司权力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它有别于股东权力、董事会权力、监事会权力、经理权力,它体现的是公司的整体利益。公司权力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学表征,它是公司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有用性、稀缺性、成本效益性特征。公司权力配置能够实现优化改进。为此,本文从经济权利和企业本质出发,对经济学中的经济权利和企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组织体信息权利和国家信息权利三者的法律规范,构成了我国的信息权法律制度。在这一方面,目前应尽快解决好个人隐私权的完善、公开信息的传播和政府信息开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介入公司治理正当性的法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公司与股东、经营、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之间关于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契约、化的制度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公司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矫正或弥补现代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人经营风险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威胁,使公司本身的自由与保障公司关系人的利益之问协调发展。公司治理是公司自治和法律规制的统一。基于权力制衡、公法私法化、减少组织成本、促进长期交易、弥补市场不足、调整利益冲突、促进经济主体之间合作等方面的需要,法律有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但法律在介入公司治理时必须为公司自治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合同、章程、市场、化等非正式性制度的作用,以弥补法律的局限,使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治要求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均以保障私权为使命,公权的运行应当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但我国的民事制裁制度由于其天生的制度性缺陷,在分权制衡、当事人参与等各个方面均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民事制裁异化成了侵害公民财产和自由的非正义制度。应当充分认识民事制裁制度的危害性,并最终将民事制裁加以废除。  相似文献   

15.
公权与私权是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公权与私权并不是相互安静地存在于自身的领域中,在当今社会。公权常常会越过自己的界限从而进入到私权的领域,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公权存在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对公权力的认定、实施以及越权实施的后果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公权与私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镇化过程中耕地承包权的流转和退出存在流转形式较为单一、过份依靠政府行为、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法律制度不完善,对耕地承包权私权性质认识不足,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和集体组织作用缺失是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探索多元化耕地流转模式,加强政府引导和基层集体组织建设等途径使河南耕地承包权有序流转和退出,维护农户合法权益,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面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我国比较注重行政执法,而行政执法手段又较多呈现权力化色彩。这种对私权的过多权力化干涉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利于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利于降低执法成本,也不符合国际潮流。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应逐步由以权力化方式为主向非权力化方向转换。要广泛运用居中判断、运用“软权力”以及在行政处罚中强化非权力化制度等非权力化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地理标志的保护有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而我国采用两个部门、公权和私权同时保护.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比较了公权和私权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成本,从而得出了用私权保护地理标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法庭机构话语运用与社会权利因素息息相关,庭审话语运用既反映机构权力的运作,同时又受制于机构权力。法律与语言的关系,特别是其中庭审中的权力研究成了法律话语研究热点。基于真实庭审语料,从话语权利博弈的视角分析庭审中不同参与者的话语交际特点,进而凸显庭审话语实践中话语权力不对称性和话语博弈不均衡性,有利于庭审话语运作机制的建构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地理标志的保护有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而我国采用两个部门、公权和私权同时保护。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比较了公权和私权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成本,从而得出了用私权保护地理标志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