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中的“精准联系人”角色逐步向“精准联系”功能丰富和拓展。发挥和提升“精准联系”功能成为澳门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下“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的重要保障。面对来自土地空间、产业、区域合作、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澳门应强化优势、强调协同,采取“精准连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和“精明增长”的策略,高质量提升“精准联系”功能,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3.
 “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交易”模式构建的数宁化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动态运营的“问题库”“项目库”“开源库”,面向“政产学研服用金”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全链条专业化服务,把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对接在“手牵手”基础上再增加“线联线”,以技术服务与技术交易推动国内外科技成果精准落地。  相似文献   

4.
 当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多主体参与、多地域分布、多任务执行、多要素交叉融合等特征愈发显现,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运行效率成为亟需思考的议题。探究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构成与特征,并结合军事应用需求的响应与生成路径,提出了应用需求视角下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面向中国“军转民”“民参军”信息推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需求视角下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信息推送机制。  相似文献   

5.
 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实现东北振兴也需要更加关注人特别是“创新人”的因素,构建以“创新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充分挖掘现有“创新人”潜力,加大“创新人”引进力度,注重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建设“大数据+创新人”服务平台,激发“创新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创新人”的持续创新支撑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老龄友好”到“积极老龄”,意味着老年人不仅能够便捷享受各种社会资源,更是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发展之中,实现“老有所为”。在多学科协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过程中,需要从“需求为基础”转向“权利为基础”,在社会各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和参与的最大机会。  相似文献   

7.
 2016年,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发出众多评述性或意见性的深刻“声音”。本文围绕引力波、“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转基因等热点科技话题,摘选部分重要的科技界“声音”,分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转基因技术5个主题,其中基础研究包含引力波、暗物质、量子技术、对撞机4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届年会共设立开幕式、闭幕式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海洋强国建设”“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科技人才助力创新发展”五大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6):152-152
 “一带一路”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推动着东西方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对话与交融。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受到灾害威胁,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上的共性问题和重大挑战。因此,为推动《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以下简称《仙台减灾框架》)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地,亟需沿线各国科研机构及科学家真诚合作、攻坚克难、协同创新,围绕防灾减灾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挑战,构建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打造运转高效、信息共享的国际协作创新平台,推动合作研究与创新,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为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坚实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为了发挥科技对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重要作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领导或代表,以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中外科学家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汇聚国际智慧,提出以下宣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卡脖子”技术问题在中国凸显,反映关键、底层、共性产业技术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创新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产业共性技术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又往往是多学科技术集成,需要长期积累和培育,而且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现象。与发达国家不同,后发国家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可以集中优势科创资源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做”出来,架起打通创新体系中“死亡之谷”的桥梁,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这是欠发达国家追赶超越必不可少的体系性能力,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体现。“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解决中国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应该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更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来想写“ 博士生缺乏创新该赖谁?”,因为觉得有些博士生在担忧自己能否通过答辩时,“杠杆”通常是“创新”,导师总是拿“创新”要求博士生和他的博士论文,博士生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论文穿上“创新”这件外衣,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中间有些博士生其实还不明白什么叫“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田恬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7):110-112
 2016年9月24-26日,第18届中国科协年会将在西安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协和陕西省政府主办,以“创新发展科技引领”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部署,搭建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科技支撑[1]。  相似文献   

13.
王前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21):108-112
 剖析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将其概括为“科魂匠心”,指出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而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是二者联系的重要社会纽带。在新时代培育“科魂匠心”,应注重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道驭术”的思想资源。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以科技伦理教育作为持续发挥培育作用的平台,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关注科技伦理的社会氛围,在舆论导向和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为技术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带来契机。总结了当前中国技术市场功能发挥、要素市场协同方面的突出问题,指出了由技术、技术交易自身特点产生的要素市场建设难点;剖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下技术市场建设的新内涵,即更加强调技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建设、更加关注市场的“统一”和“规范”建设、更加注重技术大市场与创新强市场并举发展;从丰富内涵、优化服务、深化改革、遵循规律等角度提出了未来统一技术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5 年12 月10 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国际联络部和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承办的2015 中韩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引导和支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韩国亦正全面推动“创造经济”发展计划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实践。借此机会中韩两国科学家就“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交换了宝贵经验,并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陈剑副部长、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首席代表尹大相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6.
 “三农”(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站在科技兴农的战略高度,开展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实践,《科技导报》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陈晓阳教授。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讲话,为科学普及事业的欣荣发展指明方向,对我们如何传播科普知识、如何发展科普信息化、如何让科普知识惠及每一位公民,令科学技术最终作用于国家创新发展,具有深刻而又深远的意义,也为人民网传播科普知识、进行“科普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工作指引。  相似文献   

18.
 国家的科技创新成效与其科技体制有重要关系。评判科技体制的优劣,往往需要使用科技体制比较观。传统的两大科技体制比较观--“外国坐标”比较观和“中国本位”比较观均只就科技体制本身而论,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因而给评判结果带来误差。“文化簇”的新比较观对评判中国科技体制更加适用。高度集中的科技体制与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科技成就具有紧密关联性。国家重点支持的、大规模集中的科学体制是与现代科技特征相适应的体制,是现阶段中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根据系统论,从结构与功能的视角,分析科协服务能力建设现状,研判科协服务能力建设的差距、瓶颈与症结,探讨科协服务“系统性困境源于理论贫困”的根源,提出了“以系统性创新破解科协系统困境”的战略构想,强调以系统性战略思维推动系统创新,加快构建“科协特色科技服务体系”,以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协服务能力,全面提高科协组织服务创新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科创中国”建设以来,中国科协充分调动“一体两翼”合力,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嫁接供需资源,用“科创中国”品牌串起“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面创新要素,把技术和人才导入地方,把企业项目产品导入地方,把创新创业企业导入地方,把国外科技资源导入国内,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机制,帮助更多科技工作者将成果运用在基层一线最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