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IAA,GA_3,6BA,ABA,乙烯利、亚精胺、蜂皇浆和氯化钴施加于青萍L.aequinotialis6746的培养基中。结果表明1-10ppmCoCl_2增加雄性。10ppm亚精胺有相同结果。5ppm6BA促进雌性.而10ppm6BA则促进雄性(加入的时间不同)。5ppm蜂皇浆引起多育性,即在同一叶状体上产生两个花序,其中之一发生于异常位置。当5ppmCoCl_2与10ppmGA_3混合应用或10ppm亚精胺与10ppmGA_3混合用时,无论雌花或雄花均增加,但雌花增加比雄花多。当5ppm蜂皇浆与5ppm6BA结合应用时,无论雌花或雄花均受促进,但性别比值未变。然而5ppm蜂皇浆与5ppmIAA结合应用时促进雄花产生。处理结果受叶状体年龄、夜间温度和化学物质的使用时间影响。  相似文献   

2.
10~(-3)ppm的表油菜素内酯(epiBR)强烈地促进稀脉浮萍的生长,并对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epiBR分别同IAA、ABA、CTK和GA_3混合作用,ABA、CTK和GA_3有屏蔽epiBR促进稀脉浮萍生长的作用;epiBR与IAA对稀脉浮萍的生长有协同作用。在epiBR与IAA混合作用期间,稀脉浮萍内源IAA的含量增加,表明epiBR促进了稀脉浮萍的合成或吸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植物激素(IAA、GA_3、6—BA、ABA)和蔗糖对稀脉浮萍6746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IAA、GA_3强烈抑制开花,6—BA,ABA和蔗糖都不同程度地促进开花,特别是AB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光周期诱导。并对激素和蔗糖在开花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吴沿友 《贵州科学》1993,11(2):84-86
植物激素对拔节期的水稻的一些生理指标有复杂的影响。氮的含量受IAA、GA_3和6—BA显著性的互作影响。磷的含量仅受IAA和6-BA的显著性的互作抑制。钾的含量显著性地受GA_3的抑制影响。植株干重受IAA的促进影响,而植株高度极显著地受GA_3的促进影响,乙烯利对这些指标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酸枣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外源CaCl_2对酸枣幼苗4种内源激素(ABA、GA_3、IAA、Z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5、10、20 mmol/L CaCl_2处理降低酸枣幼苗叶中ABA含量,增加GA_3、IAA、ZT的含量和IAA/ABA、GA_3/ABA、ZT/ABA的比值; 5、10、20 mmol/L CaCl_2处理可以降低酸枣幼苗根中ABA含量,增加GA_3、IAA的含量和IAA/ABA、GA_3/ABA的比值,5、10、20 mmol/L CaCl_2处理下根中ZT含量在12 h以后小于对照,20 mmol/L CaCl_2处理下根中ZT/ABA的比值在48 h以后小于对照;适当浓度(5~10mmol/L) CaCl_2能减缓NaCl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酸枣幼苗对NaCl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将月季Rosa odorata Var erubescens Rehd.et Wils的单芽茎段接种在MS或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在附加BA(或KT)0.1—0.5ppm,IAA0.05ppm的培养基上,5—7天腋芽萌发,15天节间伸长成枝条40,天左右每芽位形成枝条2—3个。将萌发后长出3—5片叶的单芽代部分茎段组织转到附加BA2—3ppmN,AA0.005—0.01ppm的培养基上,56天左右可分化出12个左右的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割后转到附加BA0.25—0.5ppm,IAA0.01—0.05ppm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枝条木质化程度好,剪下转入含NAA0.05—0.5PPM的培养基上诱出根后移出试管成活率高。在20—30℃范围内诱根时,NAA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否则出现愈伤组织过多,影响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在温室黄瓜栽培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地调控黄瓜的生长发育,具有诱导雌花分化、提早结实座果、促进瓜果生长、提前采收上市、增加经济效益等功效。 一、喷施乙烯利。当黄瓜苗生长到1~3片叶时,用100~150ppm的乙烯利溶液喷洒叶片1~2次(若喷2次,用药间隔期为7天左右),能诱导植株雌花分化,提早结果,并能有效地增加黄瓜早期  相似文献   

8.
蔓茎堇菜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蔓茎堇菜植株再生的培养条件。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诱导蔓茎堇菜愈伤组织的适合培养基为MS+2,4-D1.5+ZT1.0;4个激素组合即ZT2.0+NAA0.5、ZT2.0+IBA0.5、6-BA2.0和6-BA2.0+NAA0.5可诱导出蔓茎堇菜芽;诱导根分化与植株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2.0+6-BA(或ZT)0.25或MS+(IBA+IAA)1.0+6-BA(或ZT)0.25。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花灌木重瓣榆叶梅利用培养植物组织进行快速繁殖的研究和应用,证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2mg/ml、NAA0.1mg/ml,能促进茎段腋芽萌发,萌发率44%;继代转移于相同培养基中,加入6-BA0.2-0.5mg/ml、IAA0.1mg/ml,增殖系数10;利用速蘸生根粉ABT0.5mg/ml,诱导抽枝苗生根,生根率100%;在土+沙(1: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达75%。  相似文献   

10.
番木瓜胚珠高频率体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受精胚珠接种于MS IAA1mg/L BA2mg/L GA_3 2mg/L S(蔗糖)3%和1/2MS 谷胺酰胺400Mg/L CW(椰子汁)20% S6%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于MS CW 2% S6% 2.4-D 2mg/L的培养基上。进行了几种激素配比和基本培养基(MS和改良MS)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和植物再生培养基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改良MS 硫酸腺嘌呤160mg/L NAA 1mg/L BA 0.5mg/L GA_3 1mg/L S4%培养基中获得理想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在改良MS 硫酸腺嘌呤160mg/L NAA 1mg/L KT 0.5mg/L GA_3 1mg/L S4%产生正常具三裂片和根系的小植株。进行番木瓜体胚包埋、制成人工种子,实验获得小苗,并移栽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文冠果花芽分化过程外部形态变化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并探究内源激素含量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为文冠果花性别相关研究的适时采样与提高雌/雄花比例的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外部形态观测,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分析文冠果花芽分化内外部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花芽分化过程中雌、雄能花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探究其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 文冠果雌能花和雄能花在性别分化之前均为两性,雌能花的单核花粉粒在有丝分裂期呈液泡化衰败,雄能花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细胞停止分裂,性器官发育异常导致单性花的形成。此外,文冠果花芽分化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之间具有时序性对应关系。② 玉米素(zeatin,ZT)含量在花芽未分化期至雌蕊原基分化期逐渐上升,雌雄配子体形成时期,雌能花的ZT含量始终高于雄能花。雌能花雄蕊发育出现异常时的生长素(auxin,IAA)、胞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显著高于雄能花,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显著低于雄能花。说明高水平ZT促进花芽分化,利于雌能花的发育; 高水平的IAA和ABA具有促雌作用; 高水平的GA具有促雄效应。③ m(ABA)/m(IAA)、m(ABA)/m(GA)、m(ZT)/m(GA)在花芽未分化期至雌蕊原基分化期均处于较高水平,雄能花雌蕊发育异常时,其m(ABA)/m(IAA)和m(ZT)/m(IAA)显著高于雌能花。说明高水平的m(ABA)/m(IAA)、m(ABA)/m(GA)、m(ZT)/m(GA)有利于花芽分化; 高水平m(ABA)/m(IAA)、m(ZT)/m(IAA)对雄蕊发育有利。【结论】文冠果雌能花和雄能花各自对应另一性器官的败育导致了性别分化。花芽分化过程中,可以根据花芽外部形态判断内部分化时期。高水平的ZT含量、m(ABA)/m(IAA)、m(ABA)/m(GA)、m(ZT)/m(GA)利于花芽分化,高水平的m(ZT)、m(IAA)和m(ABA)利于雌能花发育,高水平的GA含量、m(ABA)/m(IAA)、m(ZT)/m(IAA)利于雄能花发育。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6种榕树及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榕树(Ficus spp.)和榕小蜂共生体系是由宿主和共生者之间的生殖配合维系的.采用隐头花序解剖、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福建省东北部6种榕树及其共生昆虫传粉体系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6种榕树花的性别分离成雌花、瘿花、雄花和两性花,植株的性表达有雌雄同株和雌性两性异株的区别,雌、瘿花有或无花柄(子房柄)单层或双层排列,雄花有散生、半集中和集中着生的分布方式,花序大小、花的数量、苞片数目、孔道苞片功能分区、出飞孔形成方式均有差异并与榕小蜂的行为相对应,每种榕树通常仅有1种传粉昆虫,6种榕树及其共生小蜂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传粉体系.显然,这种传粉体系存在丰富的种间差异性,各共生体系对传粉生物学的性状有不同的进化选择,体现了共生双方进化适合度和共生对策,维护了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年生木本植物花芽分化进程和特点,揭示树木成花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分别以南京地区成年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雌株和雄株为材料,详细记录其花芽发育的完整过程,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雌、雄花芽发育各阶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在南京地区,每年5月底至6月初成年美洲黑杨的当年花枝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花芽。随后的花芽分化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苞片分化期(6月中旬之前)、小花原基起始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雌蕊/雄蕊分化期(7月中旬至11月)、休眠期(12月至翌年1月)和雌/雄配子体形成期(翌年2—3月),最终在早春形成单性花。【结论】美洲黑杨雌、雄花均为Ⅱ型单性花,即某一性别花中不存在相反性别花器官的残留。在整个花芽发育过程中,雄花芽较雌花芽大而饱满,雌、雄花芽鳞片外观嫩绿、质地坚硬,花芽长度生长趋势呈“S”形曲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杨树花器官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同时拥有雄株和两性株,具有极为罕见的雄全异株繁育系统。对桂花不同花期的光合特性及花部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雄性和两性桂花在不同花期的光合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评价雄性和两性桂花生长适应性及后续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XT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雄性和两性桂花不同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测量,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生长素(IAA)、茉莉酸(J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s)5种植物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雄性桂花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在不同花期均低于两性桂花的;测定的5种激素中,平均激素含量最高的为脱落酸;茉莉酸含量在雄花的花期内持续增加,玉米素核苷含量在两性花的花期内不断升高。【结论】气孔导度是影响桂花净光合速率的一个关键因子,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脱落酸和茉莉酸的不断积累可能导致了雄性桂花花瓣的大量脱落;玉米素核苷在两性桂花花期的积累对果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雄全异株桂花不同花期阶段提供基础生理数据,为后续探索雄花花瓣脱落及果实发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菠菜的性别相关同工酶标记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菠菜雌株雄株叶片和花器官的酯酶同工酶(EST)及苹果酸酶同工酶(ME)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菠菜苹果酸酶同工酶(ME)在雌雄株叶片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花中雄株有3条谱带的的酶活性高于雌株.而菠菜酯酶同工酶(EST)在叶片中分别存在1条雄性特异的谱带.结果还发现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的酶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诱导麻疯树雌雄花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外源喷施赤霉素(GA3)对麻疯树花芽分化的影响,寻求赤霉素诱导雌花分化的适宜浓度,提高雌花比例,以3个麻疯树无性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喷施麻疯树花序芽,调查与花枝生长、花芽分化以及果实特性相关的14个性状,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后,花序中花枝并未增多,雌雄花数量以及雌雄花比例均高于对照,且40 mg/L的赤霉素处理效果最佳,可显著促进雌花发育; 单花序果实数量增加,单果均质量、出籽率、百粒质量和种子含油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在试验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麻疯树花枝逐渐枯萎,1 200 mg/L赤霉素处理后的花枝全部枯萎,无果实采收。赤霉素的处理效果比较稳定,40 mg/L赤霉素可显著促进雌花发育。  相似文献   

17.
用一系列浓度梯度(Oppm,100ppm,150ppm,200ppm,250ppm)的乙烯利水溶液喷施西葫芦幼苗叶片,均可使其植株矮化、叶面积缩小、叶色深绿。且随乙烯利处理浓度的升高,此现象呈相应梯度变化。乙烯利处理能使西葫芦雌花开放时间提早且数目增加,早期产量增加显著,总产量也明显提高。其中以100-150ppm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爱玉隐头花序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东北部5个野生爱玉种群的花序分期、花数统计和套袋实验结果表明:爱玉花序具多型性,雌花序中有雌花4 405~7 143朵,雄花序中有瘿花4 856~8 864朵,花数相差悬殊并与花序外形大小呈正相关;瘿花已不能结实,在生理功能上与雌花完全分离,实为专供小蜂生长的中性花;雌花序发育无C,D期,由B期直接进入E期,人工授粉可获96.36%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