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以水为提取剂从中药秦皮中提取天然染料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不同媒染方式以及染料质量浓度、染浴pH值、染色温度及时间、媒染剂硫酸亚铁用量等后媒法染色工艺对纯棉针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媒法染色效果最好,秦皮天然染料对纯棉针织物的后媒染染色最佳工艺为:秦皮天然染料质量浓度12g/L,染液pH 4,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60min,媒染剂硫酸亚铁用量5g/L.织物经后媒染染色后得色均匀,各项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用于活性染料中、深色染色织物,分析了影响湿摩擦牢度提升剂性能的各种应用工艺(包括固色剂用量、固色浴pH、预烘温度、焙烘温度),确定了最佳处理工艺为:湿摩擦牢度提升剂40g/l、pH6~7、预烘温度1000℃×4min、焙烘温度120℃×3min.研究表明,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使用自制的湿摩擦牢度提升剂,固色后织物的耐摩擦牢度提升了1级,且色光变化较小,有利于工厂对色.  相似文献   

3.
以正硅酸乙酯、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纳米TiO_2/SiO_2复合溶胶,并用于棉针织物的荧光涂料染色.探讨了溶胶种类及用量、固色温度及时间、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染色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为:TiO_2/SiO_2复合溶胶用量为120 g/L,固色温度为45℃,固色时间6 min,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3 min.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溶胶整理后的荧光涂料染色织物,染色牢度提高,且具有一定的防紫外、耐日晒及自清洁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自制的棉用反应性抗菌整理剂进行应用性能的探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整理工艺,即浴比为1∶10,吸附温度为65℃,吸附时间为35min,固着温度为85℃,固着时间为25min,无水硫酸钠用量为40g/L,无水碳酸钠用量为30g/L.抗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抗菌整理剂用量的增加,织物的抗菌效果也增加,当抗菌剂用量达到10%(相对织物质量百分比,owf)时,织物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100%;多次洗涤后织物的抗菌率有所下降,但50次洗涤后织物的抗菌率仍在82%以上.同时试验也表明,经抗菌整理后织物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一种自制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织物进行固色整理.通过对固色剂的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轧余率的探讨,确定了色织物的最佳固色整理工艺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二浸二轧(固色剂50/L,轧余率75%)→烘干(70℃×3min)→焙烘(150℃×3min).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有良好的固色效果,可使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有所提高.其固色效果与4种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固色后织物色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性能.选用活性染料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以织物的上染率和K/S值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分析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丝维尔调温纤维针织物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染色效果进行评定.通过实验得出最佳染色工艺为:活性艳红KD-8B1%(o.w.f),磷酸三钠质量浓度40g/L,食盐质量浓度40g/L,浴比1∶50,固色时间45min,固色温度90℃,匀染剂0.5g/L.采用优化工艺对织物染色后,测试得出的织物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达到了织物染色要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精练漂白剂GP的性能和工作原理,探讨其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麻混纺织物精练漂白的效果影响.确定最佳精练漂白工艺条件为精练漂白剂GP的用量为(1~3) g/L,温度为95℃,时间为40 min~60 min.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精练漂白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麻混纺织物毛效好、白度好、失重少,染色均匀.同时本文对练漂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探讨涤纶针织物吸湿快干整理的优化工艺及整理后织物性能的改善.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涤纶针织物染色后的吸湿快干整理工艺为:吸湿快干整理剂TWSOFT HS-TC用量为3%,整理温度为130℃,整理时间为30min,整理浴pH值为6.5.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整理的涤纶针织物,各方面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吸湿快干性能显著的提高,同时具有较好的皂洗牢度和干、湿摩擦牢度,对织物色光的影响较小,且耐洗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抗菌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银花中天然抗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和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物的最高吸收峰为324 m,抗菌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为125,当浸提温度70℃,浸提pH值40,漫提时间60 min;金银花提取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8%(提取物粉末g/100g水,下同),10%的金银花提取液相当于100μmol/min青霉素对大肠杆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保健功能纺织品,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研究了青黛对涤纶纤维的还原法染色,通过单因素法分析确定了还原、染色工艺,测试了纤维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青黛还原工艺条件为青黛用量4%(o.w.f)、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10 g/L、还原剂葡萄糖的质量浓度20 g/L、60℃还原30 min。涤纶纤维的青黛染色工艺条件为浴比1∶50、pH=6、130℃上染60 min。青黛染色涤纶纤维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为4级,耐皂洗褪色为4级,棉涤沾色均为5级,能够达到染色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镍络硫代双烯型红外激光调Q,锁模染料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合成了两个吸收波长在近红外域(945nm,1270nm)的硫代双烯镍络合物其中结构为:(R'CSCSR)2Ni(R=R'=NET2)的染料,对1064nm和1079nm激光获得满意调Q,脉宽为4-7ps;对1079nm和1340nm激光进行锁模,脉宽30-50ps.  相似文献   

12.
染料废水的电解脱色和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法对含硫化黑染料废水的脱色和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7,电解电压(V)和电流(I)分别为24V和0.19A,加入电解质条件下,浓度为146mg/L的硫化黑水样4hCODcr去除率为87.69%。选择最佳条件对其化工染料厂废水进行处理染料废水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散染料和弱酸性染料的循环染色实验,筛选了几种在对染液通入臭氧后在氧化脱色条件下稳定的染色助剂,目的是为了减少臭氧脱色后的染液循环染色中助剂的用量,还研究了染浴臭氧脱色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烟酸钠、双氰胺和醋酸钠、双氰胺分别对周色助剂对涤棉织物的分散/活性一浴中性法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采用两组助剂的染色效果均较好,但后者的成本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6个结构为(RCSCSR’)2Ni的镍铬硫代双烯型红外激光调Q、滑模染料。它们的最大吸收长在930 ̄1455nm。对1064nm激光获得满意调Q。脉宽3 ̄6ns;对1079nm及1340nm激光进行锁模,脉宽40ps及90 ̄100ps。  相似文献   

16.
对十五种红外激光染料进行了吸收光谱和光稳定性的测试。研究了染料结构与其光谱吸收的关系。确证了染料经过刚性化,能大大提高其光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auxiliary agents on solubility ofthe disperse dye were studied.In the presence of the auxiliary agents during the dyeing of polyester microfi-ber,the dye uptake and migration were measured andeffects of these agentes were discussed.The effect of mix-ture of these agents was also studied in an attempt to im-prove the levelling and depth of polyester super microfi-ber dyeing.  相似文献   

18.
两种基本方法测定阳离子染料可生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OD5/CODCr法和静置烧瓶筛选实验两种较简单易行且数据重复性强的方法对6大类19种常用阳离子染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测试,并对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比较,为进一步研究染料的降解性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多数阳离子染料是容易被生物所降解的。  相似文献   

19.
新型染发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D&C红No.17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进行醚化反应,再以硫氢化钠对醚化产物加以改性得到巯基改性D&C红No.17,并通过红外光谱及HPLC-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巯基改性D&C红No.17应用于染发剂配方,研究了其染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巯基改性D&C红No.17具有良好的染发效果,可应用于永久性染发剂中.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Polypropylene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ively developedsynthetic fibers , which accounts for more than80%of thetotal volume and production of all polyolefin fibers . Theirproductionis more than20%of all production of syntheticfibers andlies inthe third place just after the production ofpolyester and polyamide fibers[1]. The application ofpolypropylene fibers depends on the fiber properties . Theyare widely used as nonwoven materials , floor coverings ,geotextiles , carpets , hygie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