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洋葱根尖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在正常细胞中,核一般为园形,位于细胞中央,并有一个大的核仁。随着细胞的衰老,染色质开始凝聚,常常通过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进入相邻细胞。在此过程中,有的核有核膜;有的虽有核模,但不清晰;有的核膜已经消失,完全成为一团电子密度很高的染色质。细胞核穿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总是从衰老程度较轻的细胞穿向衰老程度较重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花背蟾蜍的表皮为材料制成石蜡切片,运用Con A-FITC组化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表皮发生过程中Con A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胚胎期由两层细胞组成的表皮向鳞状上皮发育过程中,Con A受体逐渐减少,基膜中的Con A受体逐渐增多,真皮中的Con A受体变化较大。这些变化与皮肤发生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适应陆生生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锯齿米虾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光镜技术研究了锯齿米虾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的基本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粘膜层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基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管壁上皮均覆盖有角质膜,粘膜下层和外膜均为结缔组织层,各消化管管壁的肌肉层变化较大,消化腺主要是肝胰腺,由无数的肝小管组成,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把构成肝小管的单层细胞分为四类:分泌细胞(B细胞),吸收细胞(F细胞),储存细胞(R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5-烯丙基-7-二氟甲氧基白杨素(AFMC))是否协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并探讨其机制是否涉及死亡受体5(DR5)的上调.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胚肺WI-38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DR5蛋白表达.结果:单独用亚毒性浓度的AFMC(1.0μmol/L)或TRAIL(30μg/L)处理A549细胞,细胞凋亡率不超过5%.AFMC(1.0μmol/L)联合TRAIL(30μg/L)的A549细胞凋亡率增高(37.80%,P0.01);而WI-38细胞仅有极少量的细胞凋亡(P0.05).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两者合用A549细胞呈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图谱,而WI-38细胞未出现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AFMC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A549细胞DR5的表达,DR5特异性抑制剂DR5/Fc嵌合蛋白能有效降低两者合用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率(P0.05).然而,AFMC对WI-38细胞DR5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亚毒性浓度的AFMC选择性增强TRAIL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DR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黄鳝成体性腺组织的体外培养,探讨黄鳝成体性腺生殖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分离黄鳝性腺组织进行植块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利用H.E、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AP)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黄鳝成体性腺组织原代培养3~5 d,可见组织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15 d左右,生长晕直径可达3~3.2 mm,生长晕中的细胞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神经样细胞、类生殖干细胞三种类型.成纤维细胞呈不对称的长梭形,突起短而多,细胞核较浅,核仁明显,有2~3个核仁,是生长晕的主要细胞成分.神经样细胞具有放射丝状细胞突起,油红O染色呈阳性反应.类生殖干细胞呈圆形,单核或多核,核质比大,AP染色呈现出阳性反应.探索了适于黄鳝成体性腺组织体外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并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进一步利用体外培养的黄鳝成体性腺生殖干细胞开展黄鳝性逆转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叶片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叶片结构的影响,以"东北神龙2号"茄子幼苗为实验材料,经4℃低温胁迫处理,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获得植株损伤及叶片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25℃)相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叶片总厚度变化显著.6 h叶肉组织细胞厚度达到最高值,8 h各指标相对6 h显著降低;叶片形态从正常伸展变为柔软、萎靡,边缘卷曲,出现浅绿色叶斑;叶片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形态显著变形、松散,细胞结构逐渐消失.说明茄子幼叶短时间内通过叶片增厚来提高抵抗低温损伤能力,但8h低温胁迫可对"东北神龙2号"茄子幼苗造成细胞结构的损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茄子抗寒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二氢丹参酮Ⅰ对其自噬的影响.采用qRT-PCR检测不同浓度二氢丹参酮Ⅰ作用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48 h后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二氢丹参酮Ⅰ作用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48h后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自噬泡.结果表明,经二氢丹参酮Ⅰ处理后,LC3和Beclin-1表达明显高于未加药处理组(P<0.05,P<0.01,P<0.001),LC3Ⅱ/LC3Ⅰ的比值增加(P<0.05,P<0.01,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二氢丹参酮Ⅰ处理细胞后,细胞核周围出现集聚的绿色荧光,LC3蛋白集聚形成了自噬泡,表明一定浓度的二氢丹参酮Ⅰ可诱导人肺癌A549和H1299细胞发生自噬.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花椒组织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对3个花椒品种1 a生休眠枝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并用恢复生长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木质部、总面积、髓部、干木质部粗与抗寒性之间显著正相关(R2>0.570),韧皮部、周皮/干粗与之呈显著负相关(R2<-0.969);导管细胞长度越短、直径越大,管胞细胞和纤维细胞的长度和直径越小,抗寒性越强.此外,3个花椒品种恢复生长的成活率随处理温度的下降而降低,致死温度在-20℃~-25℃之间,其抗寒性顺序依次为:秦安1号>油椒>大红袍.  相似文献   

9.
用光镜观察患有细菌性败血症的大鲵的血液涂片以及进行血液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大鲵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及比例异常,血清中总蛋白、免疫球蛋白、肌酐、血清铁、尿酸、酯蛋白等指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作病理切片,对患细菌性败血症大鲵的不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大鲵的肺、胃、肠、肝、胰等组织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大、变性、坏死,多数组织淋巴细胞增多等.患细菌性败血症大鲵的血液、消化和呼吸器官均出现严重病变,功能遭到破坏,这可能是导致其发病死亡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HBMEC,用LPS诱导HBMEC造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及依达拉奉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LPS诱导炎症因子变化的时间和槲皮素对HBMEC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mRNA、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0(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0,CCL20) mRNA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CCL20和IL-8的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NF-ΚB p65,NF-ΚB p65,p-IKKα和IKKα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1 mg·L-1的LPS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模型8 h组TNF-αmRNA,CCL20mRNA,IL-8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槲皮素各给药组(12.5,25,50,100,200,400μmol·L-1)细胞活力变化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200μmol·L-1槲皮素组的模型细胞增殖明显(P0.01);槲皮素组和依达拉奉组TNF-αmRNA,CCL20 mRNA,IL-8 mRNA表达和TNF-α,CCL20,IL-8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槲皮素组蛋白数量比n(pNF-ΚBp65)/n(NF-ΚBp65),n (p-IKKα)/n (IKKα)显著减小(P 0. 01),而依达拉奉组n (p-NF-ΚBp65)/n (NF-ΚBp65),n(p-IKKα)/n(IKKα)无明显变化。说明槲皮素具有抑制LPS诱导HBMEC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KKα/NF-ΚB p65信号通路减少炎症相关因子TNF-α,CCL20和IL-8的表达。这为槲皮素应用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临床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松果复合体内顶眼和松果体组成,而顶眼比其它蜥蜴的发育完善,具有角膜,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与其侧眼结构很相似,但不能视物,只能感光,是高度发达的类眼器官,松果林包括旁突体和松果体本部二部分,其结构介于鱼类和两栖类同哺乳类的松果体之间,其光接触细胞属退化的光接受细胞,既具有一些与光接受细胞类似的外节等结构,又具有分泌细胞具有的囊泡和突触带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凋亡是很多基因参与的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细胞凋亡从发生到执行的过程存在着不同的信号途径,本文综述了细胞凋亡的三大信号途径: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内质网途径。了解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及其相互联系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细胞凋亡的机制,从而达到对细胞的生死进行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Wistar大鼠为实验材料,肌肉注射雌激素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用四导生理记录仪结合光镜检查中药天胞康(TBK)对大鼠子宫肌瘤的抑制作用,在体子宫收缩力的影响以及子宫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1)雌激素是诱发子宫肌瘤形成和生长的主要因素;(2)天胞康能增强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活动力,效果显著高于宫血宁(P<0.01-0.001);(3)镜检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大量增生,子宫肌层增厚,肌纤维纵横交错界限不清,核较密集肥大,呈活跃增生的现象,有的肌纤维结构消失,子宫腔内充满分泌液,子宫体明显增大,在息隐(XY)组,子宫内膜层腺体增生程度,子宫肌层增生的现象以及子宫体增大等变化小于模型组,TBK预防组子宫内膜上皮呈柱状排列,子宫肌层肌纤维界限清楚,核呈梭形或椭圆形,腺体和子宫肌层未见增生的现象,TBK治疗组,增生的腺体基本恢复正常,内膜上皮及肌层肌纤维排列整齐,子宫体明显缩小。由此实证,天胞康对雌激素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预防子宫肌瘤的形成,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对已形成的子宫肌瘤具有治疗作用,效果显著高于息隐(P<0.01-0.001)。  相似文献   

14.
乳酸乙酯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以卤化物为催化剂,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合成乳酸乙酯的新方法。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溶剂的用量对乳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工艺简单、产率高、产品易分离、无工业废物,是生产食用香料增效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状液膜法萃取氨基酸的平衡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氨基酸在液膜体系里的传输机理为基础,把液膜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和反萃两个连续过程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推导出了在整个液膜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液膜萃取平衡等式.并以D2EHPA为载体提取L—苯丙氨酸为例.研究了影响液膜萃取平衡的控制因素,实现了氨基酸的提取浓缩。  相似文献   

16.
鱼类冷冻精子结构变异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二氧杂环己烷木质素用Pepper法从水曲柳中分离、提纯,再分别用聚磷酸铵、磷酸二氢铵和硼酸进行处理后,采用XPS、FTIR和TGA技术对木质素的热降解及其成炭行为进行研究,TGA实验在高纯氮环境中进行,其结果显示:阻燃剂的添加降低了木质素的热降解温度、促进了炭层的形成,XPS实验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所得数据表明:阻燃剂的加入使得C1s总强度和C-C键的C1s强度增加,然而降低了C-O键的C1s强度和C1s轨道结合能,用FTIR观察残余炭层的结构,发现C-O键的吸收强度减弱,而芳环骨架的振动吸收和芳环上C-H键的振动吸收增强。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辐射对水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波长为365 nm的4 W紫外线灯照射水螅,50 min时水螅全部死亡,LD50=26 min.紫外线灯照射对水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影响显著.在水螅恢复的过程中三种酶活性开始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SOD 16 h后、POD和CAT 24 h后酶活力分别逐渐下降.说明水螅在抗紫外线的修复过程中保护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