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孔雀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胚分离方法从发病孔雀脑组织中分离病毒;将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致病指数试验和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病毒可凝集鸡红血球,血凝性可被已知的禽流感(H9N2)抗体所抑制,脑内致病指数在1.6~2.5范围内,半数致死量,致病指数为50%,表明该病毒为低致病力禽流感毒株。  相似文献   

2.
对从病鸭群中分离的鸭“传染性肿头症”病毒对雏鸭致病性进行研究,证明其对雏鸭致病力强,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6d。人工感雏鸭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病例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消化道、呼吸道均能感染发病。用商品蛋鸡生产的鸡抗“鸭传染性肿头症”高免卵黄抗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为本病的特异性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013年四川地区某鸭场暴发的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DHAV-A)和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的混合感染病例.疾病发生于20~25日龄雏鸭,发病率25%~30%,死亡率为20%~30%,临死前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死雏鸭肝脏肿大,出血.利用双重RT-PCR从病死雏鸭的肝脏组织中同时检测出DHAV-A和DHAV-C.这是四川省养鸭密集区第一次发现雏鸭混合感染DHAV-A和DHAV-C的情况.此外,对2009~2012年四川省各养鸭密集区鸭甲肝炎流行情况做了调查.一共从四川省养鸭密集区采集312份疑似鸭肝炎样本中检测出120份鸭甲型肝病毒性肝炎.其中基因C型鸭肝炎阳性率为75%,基因A型鸭肝炎仅为25%,未发现基因A型和基因C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说明2009~2012年我省鸭病毒性肝炎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为优势病原.2013年,开始出现DHAV-A和DHAV-C混合感染病例.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其危害,这应该引起养鸭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它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入手,简要概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检测,病理组织形态学等方法,及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简要概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检测和治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简要概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检测和治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省秦皇岛地区所发生的3起不同品种及不同日龄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等方面的检验。以8只剖检病死鸡的肾脏作为病毒检验用材料,采用鸡胚尿囊腔途径接种并传代的方法,均分离到了病毒。所分得的病毒株均对鸡红细胞无血凝作用,与IB标准阳性抗血清做琼扩试验呈特异阳性反应,用18日龄健康雏鸡做回归试验,复制出了同自然病例一样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同时,以8只剖检病死鸡的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等作为细菌检验用材料做抹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分离,均未发现亦未分离出细菌  相似文献   

8.
新城疫是引起很多禽类发病并致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分离株TL1株应用SPF鸡胚传代、电镜形态学观察、HA及HI试验、毒力鉴定、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动物感染试验等进行了研究。发现TL1株属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差,属快速血凝解脱型.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H9亚型病毒(AIVH9)为低致病性病毒,毒力相对较弱,若无并发症,死亡率不高,主要出现呼吸道症状。2005年6月某珍禽养殖场饲养珍禽山鸡突然发病,通过发病情况调查、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同时采取发病鸡的血液分离血清测定AIH5、AIH9和ND的抗体;采集病鸡内脏接种鸡胚尿囊腔分离到一株病毒,该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经鉴定为AIVH9亚型,表明禽流感不仅危及家禽,一些珍禽也有自然感染AIV的潜在性。  相似文献   

10.
将重组病毒在原代鸡胚细胞上连续传至30代(P30),其结果P30与第11代(P11)一样,在含中性红和X-gal的琼脂糖平板上为蓝色蚀斑;空斑法测定P11至P30,各代病毒滴度均稳定在3×10~7PFU/mL~4×10~7PFU/mL;血凝试验表明。不同代次的血凝滴度基本稳定在相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0与P11在同一位置出现相同蛋白带;血清中和试验证实传代后的重组病毒抗原活性及保护性稳定。重组病毒经传30代后,在生物学特性和表达水平上都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用鸭胚测定半数致死量并进行中和试验,测定了用雏鸭肝炎病毒(Ⅰ型)免疫蛋鸭收获的鸭蛋所制成的蛋黄抗体的滴度.结果表明,雏鸭肝炎病毒(Ⅰ型)的半数致死量为3.50,该毒株的高免蛋黄抗体以1:532稀释可保护50%的鸭胚免于死亡;病毒对照组全部死亡;空白对照组全部存活.该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滴度较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2.
对三种家鸭血清LDH活力测定的结果,发现其总活力和比活力的大小依次为大土北鸭>金定鸭>北京鸭。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对家鸭血清中LDH同工酶进行分析,得到电泳区带分别在 18~20条之间,可以看到有2个峰簇区,同时表现出正极端的不均一性。测得等电点范围为 pH4.8~8.8,但几乎集中在pH6.0~8.0,试验表明:大土北鸭LDH生化特性明显偏向金定鸭。结果为杂优分析提供了有意义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host cell apoptosis in the tissues of Peking ducks infected with duck swollen head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DSHDV). The dynam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poptosis occurring in the internal tissues were evalua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ostinoculation (PI) by performing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followed by light microscop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 rase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 assa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SHDV infection could induce apoptosis in host cell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bursa of Fabricius (BF), thymus, spleen, liver, intestinal tract, kidney, and esophagus. The apoptotic index (AI) values increased with time from 2 h to 72 h PI, and the highest values were recorded at 72 h PI. Further, cell death due to classic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the dying or deceased ducks after 72 h PI. In conclusion, host cell apoptosis can be induced by DSHDV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uck viral swollen head hemorrhagic disease (DVSHD).  相似文献   

14.
水飞蓟素对雏鸭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水飞蓟素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00只雏鸭分为5组,于11日龄接种鸭肝炎病毒。第1、2、3组腿肌接种5×104倍稀释的病毒尿囊液,并分别每天口服0、30、10 mg·kg^-1的水飞蓟素;第4组仅每天口服10 mg·kg^-1的水飞蓟素;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试验期内正常喂食及饮水,于攻毒后的第5天足背静脉采血,分离血浆,比色法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结果雏鸭人工感染病毒后,在96 h内死亡严重,适当剂量的水飞蓟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雏鸭感染病毒后血浆GOT活性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口服水飞蓟素可明显改善这些效应。结论适当剂量的水飞蓟素可有效防止人工感染型鸭肝炎病毒导致的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水飞蓟素的护肝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某种鸭场发生的鸭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以及饮水和病料的检测,诊断为大肠杆菌污染水源所致的鸭大肠杆菌病.将从饮水和病料中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作药敏试验,用对该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治疗病鸭,同时改进水源,病情缓解,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为谷氨酰胺( Glutamine,Gln) 在正常鸭及鸭瘟( Duck plague,DP) 模型中对肠道功能及作用途径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80 只无特定病原体(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7 日龄雏鸭随机分为 8 组,四组梯度剂量每天灌喂 Gln( 0、0. 5、1、2 g / kg 饲 料) 6d,及另四组灌喂同等梯度剂量 Gln 6 d,于 第 一 天 灌 喂 30 min 后 攻 0. 2 mL2000TCID50 鸭瘟病毒,观察 Gln 对正常雏鸭的免疫促进作用及攻毒鸭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测定 Toll 样受体 4( Toll-like receptor 4,TLR4) 通路基因表达量。结果 Gln 显著提高正常组 TLR4 通路 mRNA 表达量( P < 0. 05) ,显著降低攻毒组表达量( P < 0. 05) 。结论 Gln 通过 TLR4 通路提高正常雏鸭肠道的免疫力,降低鸭瘟病毒( Duck plague virus,DPV) 造成的肠道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7.
对金定鸭和南安鸭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测定表明:全定鸭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南安鸭,金定鸭蛋大系、蛋多系、综合系三个品系间的蛋黄胆固醇的含量比较稳定,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分析结果说明:蛋黄胆固醇含量除与鸭的种质有关外,同时还受饲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要获得胆固醇含量较低的蛋品,可从遗传和饲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曲霉毒素中毒鸭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从其发病经过,临床症状,解剖变化,显微镜检查,细菌分离等几个方面入手,客观地剖析了该病的病理特征,概况了该病的发作因素,提出了对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