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了阿昔洛韦在多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阿昔洛韦在多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玻碳电极上有一灵敏氧化峰,故可用该电极测定阿昔洛韦的含量,并对阿昔洛韦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此法测定阿昔洛韦的线性范围为3.4×10-7~5.0×10-5mol/L,其检出限为1.45×10-7mol/L.样品测定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68%,RSD为2.36%.该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成本低廉,可用于各种剂型中阿昔洛韦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硫脲对罗丹明B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从而建立起一种测定硫脲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碱性介质中,罗丹明B在铂电极表面能产生弱电化学发光,硫脲对该体系电化学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增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与硫脲的浓度成正比,其线性范围是1.0×10-5mol/L to 1.0×10-4mol/L,检出限为5.0×10-7mol/L,可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3.
将聚谷氨酸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扑热息痛测定.研究了扑热息痛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7.0),修饰电极显著提高了扑热息痛电化学响应信号.在2.0×10-76.0×10-5mol/L浓度范围内扑热息痛的浓度在该电极上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2.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药品中扑热息痛的测定,回收率为92.4%6.0×10-5mol/L浓度范围内扑热息痛的浓度在该电极上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2.0×10-8mol/L.将该方法用于药品中扑热息痛的测定,回收率为92.4%103.1%.  相似文献   

4.
电还原鲁米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过氧化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碳糊电极上电还原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反应.结果发现,鲁米诺在碳糊电极上的弱电化学还原电化学发光信号可被过氧化氢所增敏.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过氧化氢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相对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在1.0×10-5~6.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3×10-6mol/L,相关系数为0.991 7.所拟方法已应用于医用过氧化氢消毒液样品中H2O2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土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霉素在铂电极上增强三联吡啶合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并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1种测定土霉素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在含有5.0×10^-5mol/L Ru(bpy)3^2+的pH=8.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采用1.15 V的应用电位和2.0 mL/min的流速,测定土霉素的检出限为1.30 mg/L(S/N=3),线性范围为2.50-25.0 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0%(n=9),加标回收率为97.4%-104%.该法简单、快速、灵敏,现已成功地用于药物制剂中土霉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铽-2,6-吡啶二羧酸二元稀土配合物,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过硫酸钾为共反应剂,探讨了其电化学发光性能.根据盐酸左氧氟沙星对该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4mol/L-1.0×10-6 mol/L,检出限为3.3×10-7 mol/L.线性方程为Y=561.3+ 66.7X,并对模拟试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碳糊电极上过氧乙酸的现场电化学转换及其原位化学发光检测,研究了过氧乙酸对鲁米诺在硼砂介质中弱电化学还原发光信号的强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过氧乙酸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相对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过氧乙酸的浓度在8 X 10-9~2 X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7×10-9 mol/L(σ=3).对浓度为8 X 10-8 mol/L的过氧乙酸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3%.此方法可用于医用过氧乙酸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上,鲁米诺-过氧化氢-二茂铁羧酸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详细考察了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上鲁米诺-过氧化氢-二茂铁羧酸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影响发光信号的多种因素,优化了测定二茂铁羧酸的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2.5×10-9mol/L鲁米诺,1.0×10-3mol/L过氧化氢,0.10 mol/L pH值为9.2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以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控制电位为 390 mV,二茂铁羧酸浓度在1.0×10-9~1.0×10-6mol/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检出限为7×10-10mol/L(S/N=3).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喹啉-2-甲酸(QLA)为配体,合成了二元稀土配合物Tb(QLA)_3(NO_3)_3,并进行了表征.以过硫酸钾为共反应剂,该配合物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发光.通过实验发现,岩白菜素对该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岩白菜素的新方法,体系的电化学发光猝灭程度与岩白菜素的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mol/L,检出限为2.0×10~(-7)mol/L(S/N=3).对模拟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钙黄绿素-S2O8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性能,考察了pH、K2S2O8浓度及钙黄绿素浓度对其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推测了其电化学发光机理,并基于对乙酰氨基苯酚对该体系电化学发光强度的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电化学发光测定对乙酰氨基苯酚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 mol/L,检出限为3.3×10-7 mol/L.  相似文献   

11.
研究简单的流动相甲醇-水体系,可同时对人体尿液中阿昔洛韦(ACV)和更昔洛韦(GCV)两种抗病毒药物的最优化分离,建立了通过UV检测药物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v/v),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254nm,使用Diamoncil C18柱对两种药物分离最好。两种药物的回收率在98.7%~101.4%之间,ACV和GCV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08μg/mL和0.2μg/mL,信噪比为3时,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μg/mL和0.06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8%,准确度(RE)在±5.6%之内。本方法可对样品进行灵敏、准确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pH值为9.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以四羧基钴酞菁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过氧化氢与邻苯二胺的反应,建立一种测定微量过氧化氢的新方法。结果显示,反应的产物2,3-二氨基吩嗪在421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值随过氧化氢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吸光度差值与过氧化氢浓度在0~2.07×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6×10-5mol/L。该方法简单,适用于微量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75℃温度下,在硫酸介质中,铬(Ⅵ)能显著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铬(Ⅵ)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催化和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差值(△A)成线性关系,且△A在较长时间内稳定,以此建立起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96μg·L^-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33+0.1401C(Ⅵ)(μg·25mL^-1),r=0.9985,检出限为6.91μg·L^-1.本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可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和湖水样品中有毒金属铬(Ⅵ)含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催化剂.以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H4SiW6M06040/SiO2)为催化剂,30%H202为氧源,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探讨H4SiW6Mo6O40/SiO2对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二氧化硅负载硅钨钼酸用量、反应温度、H。02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4SiW6Mo6O40/SiO2是合成己二酸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日酮):n(H2O2):n(H4SiW6Mo6O40/SiO2)=100:198:0.124,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3.5h的最佳条件下,己二酸的收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15.
改进氧瓶燃烧-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淀粉中微量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连续通O2、连续排放燃烧废气及采用吸收液吸收被测组分的改进氧瓶燃烧法处理淀粉试样,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淀粉中的汞含量。当通O2量为300mL/min时,1.5g淀粉试样在10min内可完全燃烧。经装有冷却的10mL含0.5g/L(NH4)2S2O8的(5+95)HNO3溶液将汞氧化吸收为Hg^2+后排出废气,制成的汞试液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的回收率为91.0%~95.5%,相对标准偏差5.1%。当相对误差在±5%时,500倍的Zn^2+、Cd^2+,300倍的Pb^2+,100倍的As(Ⅲ)、Sb(Ⅲ)、Bi(Ⅲ)、Ge(Ⅳ)、Se(Ⅳ)不干扰测定。改进的氧瓶燃烧法为处理试样量大的有机物中痕量组分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廉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公式△H=-0.1196n/λ计算了S、H2S及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并推测了三种物质燃烧反应的机理.S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086 K,与测定值2093K接近,误差为-0.30%.H2S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238K,测定温度2383K,误差为-6.1%.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计算值为2502K,测定温度2468K,误差为0.14%.根据燃烧反应的火焰温度,推测S、H2S及CS2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机理.S燃烧反应机理为:(1)O2+ hv→2O·,(2)S +O·→SO+hv,(3)2SO+O2→2SO2,(4)SO2+O·→SO3 +hv.H2S燃烧反应机理为:(1)O2+ hv→2O·,(2) H2S→H2 +S,(3)H2 +O·→H2O+hv,(4)S+O·→SO+hv,(5) 2SO+ O2→2SO2,(6)SO2 +O·→SO3+ hv.CS2燃烧反应机理为:(1)O2+hv→2O·,(2) CS2→C +2S,(3)C+O·→CO+ hv,(4)CO+O·→CO+hv,(5)S+O·→SO+ hv,(6)2SO+ O2→2SO2,(7)SO2+O·→SO3+ hv.  相似文献   

17.
合成Fe2O3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素膜.采用XRD、TEM和磁力线等多种方法对Fe2O3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素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Fe2O3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素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当溶液中H2SO4加量为25.8mol/L、H2O2加量为2.4mol/L时,用5g/L的复合纤维素膜对1.4×10-5 mol/L的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25min内降解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同时测定川黄口服液中的原儿茶醛、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 5种有效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用C18(50mm×2.1mm,1.8μm)分析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35 mL/min.在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用的是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儿茶醛、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2.0mg/L、0.3~7.2mg/L、0.15~6.00mg/L、0.005~2.000mg/L、0.005~1.000mg/L;5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为78.5%~102.0%;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4.01%.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高灵敏度,可作为川黄口服液质量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利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芝麻香白酒风味成分3-甲硫基丙醇的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为CH2Cl2萃取,酒样浓缩50倍分析;色谱方法为DB-FFAP(6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60℃,检测器温度为200℃;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3-甲硫基丙醇质量浓度为5-100 mg/L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3,检测限为2.5 mg/L,定量限为5 mg/L.在3-甲硫基丙醇质量浓度为8,30,80 mg/L 3个水平下,回收率为84.3%-89.7%,相对标准偏差为3.7%-4.6%.对国内5家芝麻香型白酒骨干生产企业共18个酒样的3-甲硫基丙醇经换算后的检测结果是:企业Ⅰ原酒及商品酒中均未检出3-甲硫基丙醇;企业Ⅱ原酒中未检出3-甲硫基丙醇,商品酒Ⅱ-a、Ⅱ-b、Ⅱ-c和Ⅱ-d中3-甲硫基丙醇质量浓度分别为1.03,0.35,0.80,0.67mg/L;企业Ⅲ原酒及商品酒中均未检出3-甲硫基丙醇;企业Ⅳ原酒及商品酒中3-甲硫基丙醇质量浓度低于0.1 mg/L;企业V原酒中未检出3-甲硫基丙醇,商品酒Ⅴ-a中3-甲硫基丙醇质量浓度为0.18 mg/L.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磷钼杂多酸与碱性染料的显色反应.在PVA存在下,磷钼杂多酸与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实现水相直接测定微量磷.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580=1.07×10^5L·mol^-1·cm^-1,磷含量在0.5μg/L-320μg/L之间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城市内水系中磷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8%(n=7),加标回收率为99.5%-1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