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态势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0年为基本时段,以河北省及11个省辖市为基本评价单元,从人口承载压力态势、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生态与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综合得分法、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结构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在构建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分别由南、北向中部递减的“凹”字型空间格局;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示出由中部分别向东、向西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出由沿海、沿东陇海线向中间递减的“八”字型空间格局;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呈“工”字型空间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向周边呈辐散状递减趋势.文章最后从加强资源环境管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出发,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单项评价、权重确定、综合评价等计算模型.根据1995-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简要论述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寻求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人类活动指数来综合反映干旱区人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能力,构建出反映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计算干旱区动态的人类活动指数的计算模式,这套计算方法不仅能反映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的时序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各评价单元之间的差异.通过以典型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县级区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978~2000年间6个评价时段点计算研究区40个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中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普遍为增进过程,但增加幅度不同;增加较大的单元分布在水土组合条件好的源流区,增加较小单元位于水分条件较差和环境恶劣的区域;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差距很大,近20年间这种差距略有缩小,表明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有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6.
原始数据预处理是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一个重要环节。用3种不同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对山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计量分值法与功效系数法只对各评价单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有影响,而对各评价单元的相对位置没有影响,等测度变化对两者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然而,目前很多评价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及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模糊性,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将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该方法形式简单。实用性较强,避免了确定权重的问题.依据各年份综合指标的隶属度,可以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德县畜牧业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制约甘德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对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畜牧业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迈进,立足发展、夯实基础,合理布局发展区域,扎实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为建设现代畜牧业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本文介绍了Wackem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贵州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其生态足迹由三个部分组成:1)生物资源;2)能源消费;3)贸易调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贵州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95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53433hm^2.反映出目前贵州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最后还讨论了方法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是引领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产业,未来10 到20 年是我国畜牧业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在取得了系列成就的同时,我国畜牧业也面临诸如资源环境束缚、外部竞争压力、质量生态安全等系列严峻问题.本文针对中长期我国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重大瓶颈和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在本土资源利用与品种“国产化”、畜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保障、饲料资源与草原生产力重建、动物健康养殖与减排用废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草原畜牧业风险属性和风险特殊性的基础上对草原畜牧业的风险形成机理进行系统的梳理、基于综合性风险考量和可持续发展视角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我国草原畜牧业风险防范现状及效率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草原畜牧业科技创新投入与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估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对四川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13个乡镇的153户牧户进行了入户调研,综合分析了高寒地区各调研户户均饲草供给、家畜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及家庭收支情况,提出了阻碍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饲草供给不足、经济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技术滞后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调研结果可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促进高寒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牧区生态安全和牧民增产增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纵观全球,畜牧业发展与劳动者收入、生态环境保护、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完善的国家,注重畜牧业的整体协调性发展,借鉴其先进经验,能够促进内蒙古畜牧业的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破解牧区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黄金时期,本文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推导了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并指出“以草为本、草业先行”、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农牧结合是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论文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巩固和加强草原保护力度、转移牧区多余劳动力和积极发展草产业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方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根据畜牧业中存在的养殖方式落后、科技养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在西藏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随着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及合作程度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文章结合财政支农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在分析现有财政支农政策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西藏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扶贫开发、推动农业科技工程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对策,以提升西藏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实现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遥感调查数据、历年统计数据及地图数据,建立了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经济信息系统,并阐明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应用领域,为进行区域生态经济开发调控提供了全面的信息、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畜牧业竞争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畜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以河南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综合反映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的38个指标,通过分类对比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畜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18省辖市畜牧业竞争力得分排名,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8年18个省辖市畜牧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可分为几种区域...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市畜牧产业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农村传统、低值的种植结构,增强农民的实际收入,中央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秦皇岛市位于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之内,也是京津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分析了秦皇岛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社会服务机构、畜牧生产现状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秦皇岛市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