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路径,一是以获得经济自立能力为旨归,实行对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制度关怀;二是以实现心理成长为旨归,实行对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三是以担当公民责任为旨归,生成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加明  陈阳  陈法法 《科技资讯》2014,12(25):244-244
贫困生在各个高校中普遍存在,各个高校对贫困生的帮扶通常只片面地强调对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对贫困生的心理呵护甚少,甚至缺失。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隐患及其成因,并从学生视角分析了贫困生在助学金评定时心理隐患及疏导对策。  相似文献   

3.
尚婷  高博 《科技信息》2011,(8):70-70,73
"心理贫困"是近年来困扰高校贫困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伴随高校贫困生因经济困难所引发的内在心理问题和外在表现,结合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自身主观因素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心理辅导、经济帮助、公益活动等渠道帮助贫困生解除"心理贫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讨论贫困与大学生贫困的基本认识出发,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社会心理表现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及国内外有关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论,分析了西部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心理表现、影响其社会心理表现的内、外部因素,并对西部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进行了支持性建构。  相似文献   

5.
西部高校贫困生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讨论贫困与大学生贫困的基本认识出发,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社会心理表现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及国内外有关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论,分析了西部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心理表现、影响其社会心理表现的内、外部因素,并对西部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进行了支持性建构.  相似文献   

6.
费萍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6):99-102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全面地分析贫困生的心理现状,知其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学习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层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求应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措施,以期为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作为高校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必须关注的热点.贫困生不仅经济困难,往往在精神和心理上也存在“贫困”。文章以宁波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量等方式全面了解宁波高校贫困生生活、学习、心理及救助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宁波经济、文化等特点,提出解决高校贫困生经济与心理救助的相关对策,并为改进和提高宁波高校贫困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在资助高校贫困生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侵害贫困生权利现象,常见的侵权行为主要来自于高校、资助人、新闻媒体和银行等。高校贫困生权利的保护涉及到贫困生心理生理健康与高校管理权、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新闻自由、资助人及银行债权之间冲突和衡量,保护贫困生的权利应该坚持利益衡量原则。本文结合现状,对当今高校贫困生权利的缺失进行了思考,并对其救济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心理贫困”对就业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115-117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贫困生面临双重贫困即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据调查,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它不仅影响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着他们的毕业就业。为此,缓解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帮助贫困学子心理脱贫,解决贫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履行育人职责,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加强就业指导,多方位服务贫困生就业;政府出台积极政策,提高贫困生的求职择业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泉星 《高等职业教育》2002,11(5):60-61,63
对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目前高校形成的资助体系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基本保证了贫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然而,对贫困生的 心理援助工作却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该文分析了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常见心理异常,探讨了贫困生心理援助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力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阻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对贫困生认定方法的科学性、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以及被动帮扶导致贫困生心理依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07所,在校生近900多万人,高职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扩招以来,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困生问题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其经济贫困,更要关注心理贫困。本文拟就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有效策略作一个简要探讨,力图引起社会、学校对高职院贫困生"心理脱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局限于"助人",贫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封闭心理、依赖心理和不满心理,"自助"尚显不够,由"助人"走向"自助"才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自助"要义包括四个方面:是接纳而不是同情,是发展而不是生存,是优势而不是问题,是增权而不是去权。  相似文献   

14.
大学"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伪贫困生”的出现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物欲的觉醒、攀比心理作祟、相对贫富差距及对贫困生界定的缺陷等,其预防策略也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是高校里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经济上的不平衡以及他们面临的各种环境日益复杂多样,贫困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必须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以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芹 《科技信息》2013,(9):261-261,264
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国家、高校和社会都密切关注高校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各界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贫困生经济困难这一方面,而忽略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浅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和成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葛谢飞  钱晓田  汤美玲 《科技信息》2009,(13):178-178,186
本文研究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强化育人环境、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等措施,不断增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危机,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涛  师燕妮 《科技信息》2007,17(8):217-217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贫困生心理解困,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从完善资助体系、理想信念教育、贫困生社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轩欣 《科技资讯》2007,(21):171-171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贫困现状的分析,从社会、学校、贫困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贫困生已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群体.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贫困生的物质困难已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从其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目前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脱贫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做好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