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王景贤 《科技信息》2010,(21):I0009-I0010
通过对12000名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然后以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2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其中412名体质特殊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锻炼(运动处方),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质弱势群体(肥胖人群)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水平,同时其各项体能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再次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锻炼感觉量表》和《幸福进取者问卷》等对重庆市4所高校309名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最优尺度分析显示运动项目、锻炼时间和锻炼感觉对积极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β=0.125-0.370),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参与感、跑步等多个预测变量对积极心理健康维度具有显著预测效应(β=-0.108-0.385)。结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点可有效预测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在进行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时,需注意不同锻炼特点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养生项目健身气功锻炼对农村留守女中学生焦虑、抑郁和自尊水平的影响,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系统抽样法,选择重庆农村留守女初中生1286名为研究对象,借助Spielberger的焦虑量表(SAI), 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Rosenberg的自尊测试量表(SEI)对学生进行健身气功锻炼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对自己生活不满意的达79.5%,从不满意的14.7%.处于焦虑水平的留守女中学生比例达66.6%,实验组焦虑、对照组焦虑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的学生比例达61.3%,实验组、对照组抑郁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62.2%留守女中学生具有较低的自尊,实验组、对照组自尊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健身气功锻炼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显示出更低的焦虑水平,t为-7.892,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更低的抑郁水平,t值为-8.814,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自尊,t值为9.649,p0.01.结论:健身气功对农村留守女中学生具有良好的焦虑、抑郁和自尊预测作用,具有积极的身心健康促进价值,全面深化落实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改善和促进留守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冯丹云 《科技信息》2011,(12):I0263-I026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它是国家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标准》的实施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家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重肥胖学生的比例在不断地增加。各校也正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资料,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锻炼习惯和身体素质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表现为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明显高于女生;多数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次数和时间不足,尤其是女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少于男生;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与身体素质显著相关,说明体育锻炼态度和锻炼习惯对身体素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F-Px)活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对高海拔2262m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组)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非锻炼组)的大学生全血中GSH-PX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非锻炼组为164.73±32.50(活力单位);锻炼组为218.62±48.87活力单位),显著高于不经常锻炼组(p<0.05).结论体育锻炼能明显升高血液中GSH-Px活性,保护细胞膜完整性、消除自由基,增强体内免疫功能等作用,加快脂质氧化物分解.  相似文献   

7.
选用《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SPP和《身体自尊量表》BES对河南省郑州市163名职业女性的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进行测评,并对其体育锻炼的频数、持续时间、锻炼强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的频数、持续时间、锻炼强度都是影响职业女性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的重要因素,且与抽象身体自尊和具体身体自尊的相关程度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对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与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没有足够的锻炼时间,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等.这都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原因,希望引起学校和学生自身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令人担忧,切实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体质,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为了明天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青少年必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行动起来,乘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东风,走向操场,参加冬季长跑,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面简称《标准》)通知精神及有关规定,以督促并指导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通过相应的测试项目对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速度灵巧以及柔韧等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测试.通过体测工作的督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确有大的改观,但与此同时,一些普遍的和个别的问题也暴露出来,现在的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并不乐观,即使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方法与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首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锻炼方面的知识培训工作,使大学生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找对方法与项目,并且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最终达到自己锻炼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上海师范大学1 0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4.71%,低于上海市2019年长宁区居民的29.10%、2018年杨浦区居民的26.10%以及2018年静安区居民的31.89%;其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发展不均衡,其中健康技能具备率仅为17.72%,明显低于3个区居民健康技能具备率的平均值42.68%;男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女生(p0.05),22岁及以上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22岁以下学生(p0.05),农村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城市和集镇学生(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消费水平及参加学校举办健康讲座或活动的次数影响学生健康素养的具备.主要建议:父母应提供合理的家庭经济支持,致力于维护完整稳定的家庭结构;学校应补齐健康教育的短板,提高健康课程与健康讲座开展频率;重视体育教育独特的功能性,完善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重度雾霾天气环境下运动对人体心肺机能的影响。在雾霾严重区域采样监测点周围任意选择20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作为重度污染运动组,选择20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作为重度污染对照组,在空气质量好的城区采样监测点周围任意选择20名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常住居民低污染对照组,除重度污染运动需运动外,其他两组不运动。重度污染运动组体成分指标均显著优于高度污染对照组(P0.5)。重度污染运动组安静心率、脉搏压、心功指数和低污染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重度污染对照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压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EDV、MVCF显著高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EDV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MVCF非常显著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MSER显著低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每搏输出量和心率非常显著性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1),与低污染运动组无显著性差异;重度污染运动组射血分数非常显著性高于重度污染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低污染对照组(P0.05)。重度污染运动组运动后FVC、FEV1、FEF25%~75%、FEF、MVV与重度污染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重度雾霾天气环境下运动对人体心肺机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图投影是地图的数学法则之一,了解地图投影中变形的分布规律对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正轴方位投影的简易绘制方法,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推演出方位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多数大学生都喜欢体育并能够按照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对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增强体质,改善机体机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30.1%)参加体育活动是“没有方法”的,缺乏科学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不能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以此提出三点对策:普及体育锻炼知识,倡导科学体育锻炼;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创建积极的体育锻炼环境和重视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培训、体育锻炼及体育竞赛等校外体育参与现状,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探讨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治理途径。[方法]向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小学生发放问卷3 920份,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性别学生校外体育参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参与校外体育培训的学生比例不高,超过50%的安徽省中小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男、女生在参与校外体育培训方面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119,P0.05)。(2)经常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仅为24.22%,偶尔参加和不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分别占61.56%和14.22%,男、女生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357,P0.05)。(3)经常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比例较低仅为11.87%,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分别占47.17%和40.96%,男、女生在参加校外体育竞赛方面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65,P0.05)。[结论]当前安徽省中小学生参与校外体育培训、体育锻炼及体育竞赛的总体比例不高、性别差异显著、不同学段差别较大,学生对校外体育参与的期望主要在于增加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等软件需求、体育场地设施保障等硬件需求及科学健身指导需求。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4次群众体育调查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逐渐增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占有比例逐步上升;高中生与研究生经常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总人数比例较大,大学生比例下滑;已婚者和有职业的占有比例高于未婚者和无业者;参与体育健身的强度主要以中等强度为主,运动时间为30~60min和运动频度以每周1~2次居多;健身走跑步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健身方式,广场舞参与人群日益增多;选择在公共体育场馆与他人一起进行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加;体育消费支出显著提升,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无时间、缺场地设施和专业指导成为影响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建议总结前期实践经验,强化依法治体,拓宽体育资金筹集渠道,培育与壮大社会体育组织,加快全民健身的社会联动发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落实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索长期参与有氧运动的男性大学生执行功能相关脑网络的特征,并与静坐少动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收集15名规律参与有氧运动的男性大学生以及15名静坐少动对照组男性大学生脑结构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使用度中心度和独立成分分析两种方法评价脑网络特征:计算并提取14个执行功能相关脑区度中心度值(degree centrality, DC),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提取四个与执行功能相关的脑网络成分。组间对比发现:1)有氧运动组双侧后扣带回皮层以及双侧海马区度中心度水平显著高于静坐少动组(p < 0.05),而静坐少动组右侧顶下小叶度中心度水平显著高于有氧运动组(p < 0.05);2)有氧运动组在默认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及腹侧注意网络均有脑区激活高于静坐少动组,峰值分别出现在右颞下回、颞极以及左腹侧后扣带回(AlphaSim校正,p < 0.001);而静坐少动组腹侧注意网络在左侧在壳核高于有氧运动组(AlphaSim校正,p < 0.001)。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参与有氧运动的大学生,其执行功能相关脑网络激活模式优于静坐少动大学生,而这种差异主要是通过增加海马和后扣带回皮层而不是额叶皮层在脑网络中的重要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 628名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间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数据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比较,地震灾区中学生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偏执和人际关系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影响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节的主要因素为心理辅导、体育锻炼、异地疗养、社会援助和自我调节.以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为主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在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方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东方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明确的认知;对体育的客观需求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需求具有一致性;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但活动时间较短:项目选择上男女生存在明显差异;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