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两格点分子场理论分析了NdFe10V2,NdFe10V2N0.5,NdFe10Mo2,NdFe10Mo2N0.5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FF,nFR和nRR,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氮元素增大了交换场HR.  相似文献   

2.
用两格点分子场理论分析了NdFe10V2,NdFe10V2N0.5,NdFe10Mo2,NdFe10Mo2N0.5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FF,nFR和nRR。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氮元素增大了交换场HR。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工艺制备的Al-Si-Fe-Mn合金与Al-17Si-0.5Mn和Al-7Si-1.3Fe-0.5Mg铸态合金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并对几种合金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快凝Al-Si-Fe-Mn合金比其它铸态合金的耐磨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的磁测量方法研究了Y(Fe0.8Mn0.2)12(R=Y和Nd)及其氮化物的结构和磁性,实验发现Y(Fe0.8Mn0.2)12和Nd(Fe0.8Mn0.2)12在室温下均为铁磁性,其易磁化方向分别沿C轴与锥面,氮化后,晶格常数,居里温度和磁强度显著增加,此外,氮化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铁次晶格的易磁化方向转向基面,钕次晶格的易磁化方向则转到C轴。  相似文献   

5.
气相蒸发法制备的Fe1-xNix合金超细微粒,平均粒径约为20nm。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衍射分析仪以及穆斯堡尔谱仪分析了样品的磁性、相组成随x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80K和295K温度下,x=0.10样品为铁磁性的b.c.c结构马氏体相与顺磁性的f.c.c结构奥氏体相共存;当x=0.25~0.30,样品中只单独存在f.c.c结构的顺磁相;x≥0.50时,样品为f.c.c.结构的顺磁相和铁磁相共存。顺磁相被认为是反铁磁相温度超过Neel点形成的。磁性随x的变化趋势与块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Fe-Mn-Si合金层错几率Psf的X射线测量,计算了Psf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得到Fe-Mn-Si三元系的1/Psf表达式.结合层错形核的热力学模型,经回归得Fe-Mn-Si合金f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临界相变驱动力和Psf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临界相变驱动力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借助Psf建立了成分与相变驱动力之间的关系,结合有关热力学分析计算得到的Fe-Mn-Si合金γ和ε两相Gibbs自由能曲线,预报了Fe-Mn-Si三元系合金的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用于深冷条件下的Fe-Mn-Ni-Al系合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低温机械性能.结果表明,Fe-22Mn-3.5Ni-2.5Al-0.1C合金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可用于-196℃下工作的低温铸件结构.试验中还发现,夹杂物的含量对降低低温冲击韧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叠加模型分析晶场参量,用微扰法计算MgTiO3晶体中Mn2+和Fe3+离子的零场分裂(ZFS)参量b02,b04和b34.将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确定了3d5离子的占位和移动.对于MgTiO3:Mn2+,Mn2+可能替代Mg2+离子,且不发生移动;对于MgTiO3:Fe3+,Fe3+同时替代Mg2+和Ti4+离子,且分别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089nm和0.016nm.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掺 Sm 、 Pr 的 Mn Bi 合金薄膜的结构、磁性和磁光性能实验表明,经过退火处理(375 ℃~425 ℃/2 ~4h) ,样品形成 Mn Bi 晶体结构掺杂含量 x = 0 .1 ~0 .25 ,样品具有较大的 Kerr 角(θ Kmax = 2 .57°) ,内禀矫顽力 M H C= 1 .5 ~5 .6 k Oe ,剩余磁化强度 Mr = 3 .0 ~5 .6 k Oe ,剩磁比r = 0 .88 ~0 .98磁光谱表明,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大,样品 Kerr 角的极大值向长波方向移动在变温过程中,样品的矫顽力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在薄膜( d < 250nm ) 情况下矫顽力以形核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0.
Fe-M(M=Al,Nb,Si)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纯元素混合粉末Fe50Al50、Fe50Nb50及Fe75Si25的机械合金化过程.结果表明:球磨30h后,Fe50Nb50转变为非晶结构,Fe75Si25粉末形成具有bcc结构的α-Fe(Si)固溶体,Fe50Al50的球磨产物为α-Fe(Al)+Fe3Al+Al13Fe4三组混合结构.延-延组合的Fe50Al50及Fe50Nbb250形成具有层片复合结构的粉末.其显微硬度在球磨初期迅速增高,延长球磨时间,增高速度减慢最后趋于稳定.而延-脆组合的Fe75Si25粉末在球磨初期则形成具有弥散复合结构的粉末,其粒度变化在球磨初期与Fe50Al50及Fe50Nb50不同,无明显增大趋势.对Fe-M机械合金化的产物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详细研究了用溅射法制备的Fe/Mo多层膜系统的结构,磁性及磁电阻效应。发现当保护Mo层厚度为0.8nm、Fe层厚度dFe由2.2n,减到0.4nm时,GMR在dFe〈1.4nm有一迅速增加,并在dFe=0.9nm时达极大值,然后下降,矫顽力显示出类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Al对MLNi3.85—xMn0.4Co0.75Alx合金贮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富La混合稀土金属(ML)对MLNic3.85-xMn0.4Co0.75Alx(x=0.1~0.5)五元贮氢合金吸放氢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计算出其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Al含量增加,贮氢量下降,添加Al分解压降低,有利贮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室温磁制冷材料应具备的条件,讨论了Mn-Al-Fe系合金K相的磁性与成分间的关系。发现合金样品在退火前磁性与Fe含量变化主线性关系,退火后呈非线性关系.还从磁性方面讨论了该系合金作为室温磁制冷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双波长K系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柠檬酸中的铁,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铬天青S作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于pH=6.0的HAc-NH4Ac缓冲溶液中,利用双波长K系数法对Cu,Fe两混合体系的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方法摩尔吸光系数ΔεCu=4.08×104,ΔεFe=8.75×104,线性范围均在0~22mg/25L.  相似文献   

15.
采用50Mn-50Cu母合金粉末作添加剂及复压-热处理工艺制取Fe-1Mn-1Cu-(0.3~0.5)C烧结低合金钢.研究了实现固-液合金化的工艺条件及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在1050℃烧结30min,或在1100℃烧结20min,均可通过固-液合金化方式,实现Mn,Cu两合金元素快速溶入Fe基体中.经复压-热处理后试样的性能可达到:密度ρ=7.31~7.54g/cm3;抗拉强度σb=864~968MPa;冲击韧性αK=17.7~34.8J/cm2.  相似文献   

16.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金元素对铸造AlSi7Mg合金导电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合金元素Si、Mg及杂质元素Cu、Mn、Fe等对铸造AlSi7Mg合金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i对合金的导电率有不利的影响,其含量应控制在下限;随着Mg含量的提高,合金的导电率降低,综合考虑强度和导电率,Mg含量应控制在0.25%~0.4%;Fe是合金中的有害元素,但其对导电率影响不大,其含量应低于0.2%;Cu、Mn是合金中的杂质元素,对导电率有不利影响,应减小其含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无磁场、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3种热处理方式,制力求4种不同Nb、Mo含量的Fe74.5Cu1M3Si12.5B9.5(M为Nb、Mo原子质量百分数之和)纳米晶试样,分别测量试样的复值磁导率|μ|O.3,矫顽力|Hc|和铁芯损耗Pco.2,分析试样的频谱特性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Mo的Fe74.5Cu1Nb3Si12.5B9.5合金的|μ|0.3随频率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最小,需含Mo的Fe74.5Cu1Nb2Mo1Si12.5B9.5合金的|μ|O.3值最大,且|H|和Pco.2的值最小.在3种磁场热处理中,无磁场热处理后的试样的|μ|0.3最大,且|Hc|和Pco.2的值最小;而纵向磁场热处理后的试样的|μ|03最小,且|Hc|和Pc02的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用声发射(AE)技术研究了铁基合金上几种常见氧化层在恒温氧化和随后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开裂及剥落行为。获得了AE累积计数及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的观察和X射线射衍物相分析,确定了实验合金表面氧化层的主要物相。结果表明:除了加Si合金的氧化层在恒温氧化过程已开裂外,其余合金的氧化层均在冷却时开裂并剥落。Fe25Cr-10Al合金上α-Al2O3层的开裂及剥落最为剧烈。Fe-25Cr-7.5Nb合金的Cr2O3层AE总计数远远高于Fe-25Cr合金。而Fe-25Cr-4Ti和Fe-25Cr-9Mn的情况与Fe-25Cr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Fe0.75Sn0.25)C2O4.nHO可制得单相氮化物γ′-Fe3SnN,其中氮化前的氧化过程,热处理温度和H2/NH3气流比是影响产物的3个关键因素。此氮化物的晶格参数为a=0.38371(5)nm;室温下^57Fe穆堡尔谱为顺磁双峰,低温下谱中显示出铁磁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