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组织的知识整合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但相关研究对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研究组织内部软件层面的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文化对知识整合的影响,并以华南地区151家企业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文化对知识整合均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而且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为企业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运用组织文化来提升知识整合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部能力、联盟网络的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组织学习和社会资本理论,由于一个行业知识基础的复杂性、宽泛性和专业技术的分散性,创新更多地是在学习网络中产生。企业间合作的大规模性反映了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对接近知识的关注。提出了通过联盟网络实现组织学习的观点,并研究外部网络、内部能力、技术创新和组织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由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组成。企业家是企业中特殊的人力资本,具有减少不确定性、承担风险、整合知识、打破市场均衡、克服X非效率的作用。企业家主导了企业组织资本及社会资本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知识管理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组织学习能力来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在系统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知识的视角对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学习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模型整合和创新,并对信息化的组织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了一系列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知识资本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相关文献,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知识资本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显著相关的,在不同环境和企业情况影响下其结果不同;根据分析,提出知识资本的构成部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推测出知识资本与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时组织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家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家乡的社会关系是其主要社会资源之一。本文依托对HL公司的田野调查资料,探讨中小型家族企业与家乡之间的借贷关系与雇佣关系。通过这两种关系,中小型家族企业不但在资金和劳动力方面对家乡形成一种高度的依赖,解决了家乡人资金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而且使当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能力得以重建和接续。  相似文献   

7.
创新知识资本化的组织内转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系统的输入与资本系统的输出所形成知识资本间的转移通道"这一转化机制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转化为资本,新知识在由远而近趋于明晰并获得编码的过程中,知识分别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相结合起来形成工具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人力资本,形成了知识资本在组织内部的转化路径。其实质是不断地将无形的知识去"虚"取"实",并实化为可计量的知识资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组织的学习与管理理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的素质、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学习。在组织中建立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高级管理过程,需要实现一系列思维模式导向的转变。例如,把培养从个人到组织的学习意识和动力作为管理的首要对象。重视思维模式的匹配,重视计划型组织与自我型组织的平衡,强调管理智力资本的途径就是管理知识的社会化过程,改变对组织的领导的评价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9.
借鉴项目管理的思想,将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实施计划分解成一系列的子项目和小活动分步实施,提出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项目切分法,将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过程粗分为原型、推广和制度化3个阶段,并给出了每阶段的目标体系和考评重点,为组织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进一步从组织结构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完善、激励政策的重建、共享文化的营建4个方面论述了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项目切分与实施导入环境的构建。最后,分析了这种将组织学习视为投资者对学习策略的序列决策过程的思想的意义,指出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项目切分法是开展组织学习期权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有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模型,以分析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是如何影响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通过北京中关村地区的139家技术企业的数据对文中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对调查结果加以讨论并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薛亚丽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668-1671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跟踪调查了高职非英语专业三个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动机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语言能力的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大学三年期间会发生变化;学习情境动机对英语学习影响很大,工具型动机是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但高职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不强,融合型动机最弱;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境动机与语言能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二、三年级学生的工具型动机与语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针对此结果,笔者提出试探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基于终身学习机制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与基于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区别,确定基于终身学习机制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为学习者获得想要具备的能力推荐满足他们个人需求、个人爱好以及目前已具备的知识结构的最佳学习路径.针对终身学习中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不同的学习情况,构建了学习资源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基于本体的推荐技术和协同推荐技术相结合,为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情况运用不同的推荐策略推荐最佳学习路径.最后通过实验对推荐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培养馆员终身学习的能力、造就真正的"知识型馆员"是大势所趋,而自我培训是馆员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探讨了高职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自我培训与独立学习。  相似文献   

14.
如何将组织学习从意识形态转换为组织中的学习的现实方法和工具,是学习型组织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组织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组织学习机制的分析,探讨了组织如何根据不同的知识转移方式设计相应的组织学习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的知识发酵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构建和保持组织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至核心竞争能力的唯一源泉 ,理论界和管理界对组织如何更好利用知识创造价值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并且也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但是已有的研究都存在着共同的缺点 ,即缺乏对知识增长过程的机理分析 ,这就难以揭示知识在组织中运动和作用的内在规律 ,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分析了知识所具有的生物活性 ,运用仿生学的理论 ,借鉴生物发酵过程 ,提出了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知识发酵模型 ,该模型对进一步探讨知识的特性和指导组织进行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中开发计算理论的一个挑战是必须能支持计算机的有效运用,这一机制允许从设计专家那儿或设计样例中取得产生,累加和转换的设计知识。而其中的一个方法是把机器学习机制综合成基于知识的支持系统,以模拟设计过程初级阶段,使设计成为一个增加和诱导学习的过程。模拟的需要产生于在不同的提取阶段获取,提炼和转移设计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得能轻而易举的熟练操作。在设计中,现有的知识产生于过去的设计解决方案,而过去的解决方案提供的反馈信息能更新和提高设计理论知识基础。但是,没有学习接受能力,设计系统不能反映设计家们在这一领域的成长经历,也不能反映设计家们从以往设计案例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在此提出了方案设计和效力评价中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定义了前馈核神经网络的体系结构。从实际应用的需求出发。所定义的网络涵盖了目前多数前馈神经网络。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网络的批量学习过程实际上所表达的是一种核学习机,进而证明了网络的学习仅需在最后一层实施即可,而在隐含层的参数可任意赋值。因此,该结论事实上是现有LLM及ELM的拓广。同时,发现在逼近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情况下,目前的前馈神经网络学习技术因过于繁琐而没有必要,仅需对网络最后一层进行学习即可。而前馈神经网络技术目前最前沿的应用是解决大样本及深度知识表达问题。针对这两个热点问题,分别提出了大样本下的廉价学习策略和深度知识挖掘下的灵巧学习策略。在此,作者希望该文能引起广泛讨论甚至争论。  相似文献   

18.
内部能力提升乃新创企业紧迫使命,但现有企业能力提升研究主要以成熟企业为研究对象,忽视了新创企业特点。通过分析企业内部能力与资源、知识及组织学习关系,在研究新创企业资源获取与组织学习战略基础上认为,充分借助外部网络关系,采取外部化或内外结合的方式不失为新创企业内部能力提升首选战略。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新创企业更好地实现内部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由样品辨识、模糊推理和控制处理 3个子网模块构成的基于知识的多层神经网络 .这种网络由各子网分别构成并按照最初的模糊控制结构适当连接而建立 ,具有明确区分各组成子网功能及其知识流结构 .由于综合了模糊逻辑的推理过程及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 ,使它能够在其结构中以模糊规则的形式引入语言知识并通过网络的训练及自学习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 ,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最后还讨论了这种 NFN网络在动态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何荣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2):103-105
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传统方法,提出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各种方法,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求知,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与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