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额诉讼程序的缺失,违背了民事纷争的程序设置应与案件类型相适应的程序法理,是应当予以改革的。因此本文提出了构建小额诉讼程序的具体构思,并从小额诉讼的特征着手,系统阐述了小额诉讼在我国确立之必要性,及具体的程序设计问题。希望能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司法改革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和吸收西方各国的立法体例.建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小额诉讼制度。本文对如何构建适应中国现实的小额诉讼程序谈了制度设计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小额纠纷。对于这类纠纷,当事人能否较方便地诉诸法院,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自己的权利,已成为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国有必要构建小额诉讼程序,以充分保障公民诉讼权,实现司法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慰河 《科技信息》2011,(29):I0415-I0415,I0417
当代世界各国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实行的小额诉讼程序,提高了诉讼效率,减轻了法院负担,也大大实现了司法的大众化,通过小额诉讼程序与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结合,诉讼的多元化更加保障了公民的司法权利。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司法状况的反思并且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的要求,并且同时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关小额诉讼构建的一些具体思路,以期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先决条件。没有公正,社会和谐肯定无从谈起。由于要实现公平正义首先就要按法、按章办事,即"符合相关程序",以程序制约实体,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无偏私、无特权这一实体公正结果的出现。所以说"符合程序"、"程序正当"肯定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可是,时下所爆发出的很多被民众质疑为不公正的事件却被有关部门答复为"符合程序"或"程序正当",然后再无下文。本文作者试图从一则新闻报道入手,探讨究竟什么是"程序正当"、既然"程序正当"为什么还被民众质疑等,以及在新形势下应如何通过程序正当保障公正等。  相似文献   

6.
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可保障、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可控制法官的恣意,防止人治在诉讼中的过度膨胀,可促进纠纷的真正解决。程序正义与效率均是诉讼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两者在价值趋向上既有矛盾,又有重合。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的范畴,民事诉讼程序的确定和变革离不开一定法学理念和理论的导引。法院审判权的独立、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的并存,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融合、诉讼与审判权的分权与制约应是指导我国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任何程序技术、活动规则和法律制度都是在一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创制的,证据保全也不例外。一般认为,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是司法程序最主要的两个价值目标。因此,证据保全也必须有利于诉讼公正和效率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司法公正了,实现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司法公正由诉讼程序公正和诉讼实体公正构成。本文将详细介绍诉讼程序公正观念提出的背景,现在社会对诉讼程序公正的理解,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实体公正的关系,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程序效率的关系,最后探讨诉讼程序公正在我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日本刑事诉讼程序在构建正当法律程序的同时,为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在诉讼的不同阶段都有特殊的分流程序,对侦查、起诉、审判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其中关于审前程序的分流经验对我国目前的分流程序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是我国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主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程序问题。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 ,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上与刑法的失衡问题。就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纲式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简易程序是一种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较简便易行的审判程序,其因自身的内外部正当性而成为平衡诉讼中公平与效率的一种捷径。而长期以来,我国行政诉讼中却排斥简易程序的适用。我们应当在简易程序正当性的基础上构建适宜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13.
普通程序简化审以不突破现有法律寻求合法性,同时由于建立在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上,且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实现正义,而具有公正性的基础。但目前对该项改革的公正性的程序保障不足,应赋予被告人知悉权。获得律师帮助权及设立其它程序保障被告人对普通程序简化审的选择,是合法、自愿、明智的,且其认罪、选择必须得到中立法官的审查确认。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常出现诸如申诉难、申诉多、越级申诉、重复申诉等问题,既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保障人权。应把纠正错判和一事不再理理念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指导,重构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以犯罪者承认犯罪为前提,强调自愿性、参与主体多元化和程序多样性,将司法作为最后解决手段,结果体现多元化价值。其对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和谐价值观引入刑事诉讼程序;二是促进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多元化的形成;三是在刑事执行方式中推广和扩大适用非监禁刑。  相似文献   

16.
社会法制化的进程离不开对程序的完善,但是我们又是一个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理念的国家。在我们对司法程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不应当忽略对诉讼监督工作程序的完善,而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程序进行考核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程序性评价的理念对监督工作进行梳理和完善,可以推进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和新形势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当庭宣判作为法院宣告判决形式之一,它体现着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两个最根本的价值,也是符合世界和我国司法改革的主题,更是反映社会民众对诉讼公正和效率的祈求。我国法院虽然在探索民事诉讼当庭宣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发现其在理论研究、立法技术、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文章在分析当庭宣判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证人保护措施是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的核心部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为了切实建立全面、系统且高效的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必须加大庭审前的预防性民事诉讼证人保护措施力度,密切结合庭审中与庭审后的民事诉讼证人保护措施,对各阶段的各种证人保护措施加以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9.
行政赔偿的目的在于恢复受害人受损的合法权益,但缺乏程序保障的权利无法得以实现.单独程序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受害人的权利救济,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受害人获取司法救济的渠道是否通畅.现行单独程序在制度上的不尽完善和在实践中的不当操作,已严重影响了其作为权利救济制度应有的功能.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以权利保障和争议解决为中心,从方便受害人行使赔偿请求权的角度对现行制度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收回死刑核准权,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重塑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发挥其作用对理论和司法实践都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应坚持双重身份,同时履行刑事追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通过赋予检察机关死刑复核程序启动权,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死刑复核案件的启动、支持公诉、审判监督等职能,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最终实现维护司法公正、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