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含石松类植物,下同)的区系特点,结合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整理的方法,调查了梵净山蕨类植物种类,并分析了梵净山蕨类植物属与种的各种区系成分。主要结果有: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87属,324种,7变种和3变型。2)属的区系分析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属一级上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温带成分对本区区系也有一定影响。3)种的区系分析显示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种一级上具有温带性质,处于东亚蕨类植物区系的东翼及我国蕨类植物区系的中心区域,热带亚洲成分向北扩散也对本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功能研究表明药用蕨类植物功能多样,并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功能研究表明药用蕨类植物功能多样,并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种类较丰富,种系密度较大,本区有蕨类植物21科44属92种(包括种下类群);②优势科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③温带性质显著,与热带蕨类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④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⑤区系具有一定古老性;⑥特有化程度较高,有38个中国特有种,以西南、华中和华北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省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蕨类植物共有16科23属46种,区系属于泛北极蕨类植物区,种类稀少,以卷柏科Lycopod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等科属所含种数相对较多;从种的区系成分看,山西省蕨类植物区系可以划归为6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世界分布和热带分布构成了该区系的主体,反映了东亚和热带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和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现知保护区有蕨类植物20科、37属、95种2变种。优势分布科有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它们是该区蕨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系分布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卷柏属、耳蕨属、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为优势属。本区系单种属多,起源古老,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分布以温带成分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分布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温带分布次之。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的水热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蕨类植物有24科、39属、96种和9变种,以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鳞毛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为优势科属、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为主,达45种,占全部种类的42.9%,其中中国-日本成分35种,占33.3%;其次为中国有成分和山东特有成分,在起源上具古老性,并与热带区系有密切的关系;山东蕨类区系成分在早第三纪时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8.
河南蕨类植物区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蕨类植物计有28科、69属、195种。通过对科、属、种分布类型的统计分析,论述了河南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性质为主,区系的古老性与第三纪古热带残遗性;以西南、华中、华北、华东成分为主,兼有东北、西北与华南成分,热带与温带、湿润与干旱多方交汇过渡的区系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共有蕨类植物44科,101属,304种(含变种和变型).利用常规方法和区系存在度(VFP)对其科、属进行排序,所得结果相异甚远:常规排序中的大、中型科,在区系存在度排序中并不处开优势地位,在VFP>50%的17个科中,具有10种以上的科仅1科;VFP>30%的14个属中,含有5中以上的属均未进入,在这14个属中,热带性属和温带性属各7个,各占50%,且前者以热带亚洲分布为主,后者以东亚分布及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在本区系中,这两者是具标志性特征的重要类群,显然以区系存在度排序所得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该区系中科属的相对重要程度.两种排序结果都表明了本区系具有由热带向温带过度且以热带成分为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大曹天坑维管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种群类型多样化,开展天坑内植物区系及地理成分分析研究,对天坑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及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大曹天坑共分布蕨类植物13科19属27种;种子植物有85科155属209种;单子叶植物9科22属28种,双子叶植物76科133属181种。从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可知,其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的科、属所占比例都是最大的,优势种群比较多,其他热带分布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温带地理成分的科属在本区系中也具有较大比例,北温带分布仅次于泛热带分布,带有明显的温带区系成分。本区系具有较明显的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点以及热带北缘的区系性质,但整体特有成分程度相对低。  相似文献   

11.
秦岭石瓮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瓮地处秦岭南坡柞水县境内,共有野生种子113科,421属,813种。通过对该区种子植物的科、属、种分析统计,归纳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特点如下:1)植物种类较为丰富;2)地进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区域联系广泛,与世界各大洲有密切的联系;3)区系起源古老;4)区系性质明显是温带性,且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区系过渡性明显;5)本区植物区系80.44%的成分与华中植物区系共有,具有华中植物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马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古老、孑遗、保护植物较多。现已知种子植物138科、547属、1,192种。在我国植物区系分区上,马宗峻属华东区,同时与华中,西南、华北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该区系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暖温带的双重性,呈现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但亚热带性质占优势。通过优势科谱和属,种相似性系数分析.该区系与黄山、庐山属同一自然区系.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大明山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Asparagus)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区系的显著特点是 :其东部渗入了东亚中生植物区系成分 (有 5种 ,甚至包括 A.dauricus) ,西部渗入了中亚旱生植物区系成分 ( 3种 )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适应和演化结果 ,蒙古高原本属植物有一个特有种 .此外 ,在贺兰山及祁连山形成了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山区的特有种类 ( 1种、1变种 ) .通过 Jascal相似性系数分析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区系与华北、东北、新疆、中西伯利亚的植物区系联系较紧密 .蒙古高原本属植物区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 ,主要受到热带非洲旱生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中生植物区系的影响 ,分别形成了旱生植物区系成分和中生植物区系成分 ,并且两种植物区系成分在蒙古高原荒漠化草原区形成重叠 ,形成现今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区系格局 .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区系组成和地理成份的对比分析,对德夯风景区及其邻近的8个区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德夯与这8个区系间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区系联系。相对而言,德夯与梵净山、佼母溪和壶瓶山的关系更为密切,区系同质性最高,表明它们共属华中地区武陵山─—巫山亚区这一整体,德夯则刚好处于这一亚区整体的南缘而与雷公山─—雪峰山亚区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鄂西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2.1.2 东亚分布属的分析东亚分布是从喜马拉雅一直分布到日本的一些属。东亚分布属(包括变型)在本区系有91属,136种(包括变种),分别占本区系属种数的20.40%和13.01%,隶属于46科。中国东亚分布属共294属,木林子东亚分布属占其31.29%。本区系91属中木本属有48属。木本科18科。在这91属中,仅猕猴挑属(Actinidia)和沿阶草属(Ophiopogon)各有5种,25属2~4种,其他64属仅1种出现于本区系。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单种属达13属,占本区系该分布型的14.13%;少种属(2~6种)26属,占该分布型的28.26%;其中古老、孑遗的属种会多,也不乏较为特化的类群,这反映了该分布型植物在亚洲温带区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山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黄山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河北蕨类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省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布有104种蕨类植物,归23科、38属,种类不太丰富;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特有现象明显;与北京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山西、黑龙江,与陕西秦岭、河南鸡公山也有一定联系,与云南独龙江关系疏远.这几个特点与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相吻合,符合其所处的温暖干旱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安徽大别山多枝尖山区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枝尖山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为筹建中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有种子植物1313种(含种下等级),隶属569属,143科,是大别山植物区系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是南北方植物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通过对本区与大别山南北坡及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对比分析,笔者赞同将整个大别山植物区系划归华东植物区系.赞同将宜昌至襄樊一线作为华东与华中区系的分界线.华东与华北区系的分界线在安徽西部约在大别山以北的霍丘南部,向东经嘉山至苏北一线.并提出天目山、黄山与大别山的植物区系成分趋于一体,大别山西缘的麻城至蕲春一线是华东区系中以天目山,黄山、大别山为核心区的西北边界.  相似文献   

20.
多枝尖山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为筹建中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有种子植物1313种(含种下等级),隶属569属,143科,是大别山植物区系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是南北方植物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通过对本区与大别山南北坡及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对比分析,笔者赞同将整个大别山植物区系划归华东植物区系。赞同将宜昌至襄樊一线作为华东与华中区系的分界线。华东与华北区系的分界线在安徽西部约在大别山以北的霍丘南部,向东经嘉山至苏北一线。并提出天目山、黄山与大别山的植物区系成分趋于一体,大别山西缘的麻城至蕲春一线是华东区系中以天目山,黄山、大别山为核心区的西北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