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用不同的包埋栽体和方法,将青霉X5进行包埋固定,并作染料脱色实验,研究各种栽体的优缺点和不同方法固定菌体的活性,结果表明:使用4.5%海藻酸钠,7.5%活性炭粉和3%CaCl2的包埋方法较易操作,菌体的物理强度较好,菌体表现为较好活性,对50mg/L的蒽醌染料的脱色率可达94.31%。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08,(8):27-27
4H-70型滚筒式花生收获机,每小时可收1~3亩花生,收净率在98%以上,落果率低小于5%,果土分离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3.
TiO2-SiO2(TS)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SO4-V2O5/TS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考察了制备参数与操作条件对CuSO4-V2O5/TS催化剂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及其抗H2O和SO2中毒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参数条件下制得的CuSO4-V2O5/TS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220℃、进口NO浓度为1 000x 10-6(φ)、NH3/NO(摩尔比)为1.1、空速为5000h-1和O2浓度为4%(φ)的条件下,其脱硝率可达99.1%.该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低温单独抗水和抗硫能力.对催化剂进行同时抗硫抗水实验时,在长达30h的实验中,催化剂的脱硝率一直保持在86%以上.停止加入H2O和SO2后,脱硝率在10 h内由86.4%升至90.1%.与催化剂V2O5/TS性能比较发现,CuSO4的加入增强了CuSO4 -V2O5/TS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抗毒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三聚氯氰活化的聚乙二醇(PEG-1900和PEG-5000)修饰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游离氨基,经透析,冻干,得到PEG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对PEG修饰的BSA进行了理化、生物学及部分药用指标测定。实验表明,用PEG-1900和PEG-5000修饰时,修饰率分别达到90%和50%左右时,便可消除BSA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5.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实验室好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高效解凝刑产生菌株,鉴定为新月弯孢霉,命名为M—26。旨次发现了新月弯孢霉可产生微生物解凝剂。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找出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及较佳的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高氏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转速为200r/min和水浴温度为35℃的条件下能产生高效解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解凝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非随机性分为A,B两组,每组45人。A组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25mg,B组口服丹那唑,每日2-3次,每次200mg。疗程均为6月,随访6-30个月。其结果为米非司酮组症状缓解率95.6%,体征缓解率75.6%,妊娠率69.2%,复发率31.8%,丹那唑组症状缓解率97.5%,体征缓解率80%,妊娠率71.4%,复发率42.6%,两组相比较,疗效及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体重增加率6.6%,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率2.2%,丹那唑组体重增加率95.6%,ALT异常率42.2%,两组相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可抑制卵巢功能导致闭经,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疼痛缓解。其疗效与丹那唑相似,但副作用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多种因素对Bacillus licheniformis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到99.7%和30.9%。  相似文献   

8.
莪术对大鼠鼻咽癌前病变影响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莪术对硫酸镍诱发大鼠鼻咽癌前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莪术对硫酸镍诱发大鼠鼻咽癌前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照组良性病变率为5.9%,造模组癌毅病变率为95.7%,而莪术I组为54.2%,莪术Ⅱ组为48.0%,四组病变检出率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讨论了莪术抑制癌前病变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
固含率·三相流化床流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载体对内循环三相流化床流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随着载体的加入量增大,气含率(εg), 氧传递系数(Ka),循环时间(Tm)和混合时间(Tc)均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实验证明还发现气流量对流化床内载体的分布情况影响不大,在分析了固含率对流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之后,得出固含率的最佳值为3%-10%之间。  相似文献   

10.
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植被的立地条件能否满足植物的存活需求.通过野外数据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的方式研究萧县采石场土壤肥力、岩体体裂隙率和温湿度因素对于覆绿植物立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立地条件为:地境深度为0.6 m;裂隙土壤肥分基本上达到Ⅰ级土壤标准;体裂隙率为0.70%~4.49%;岩体内部温度在...  相似文献   

11.
安祖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段为实验材料,对安祖花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 2.0 mg/L,诱导率最高为80%;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BA 0.5 mg/L+NAA 0.5 mg/L;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 mg/L+0.1%Ac,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将模式识别和线性规划相结合,对F-53调聚剂合成反应的物料配比、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多维空间图形处理技术得出的判别方程作目标函数,可以确定各参数的优化方向和最佳组合.调优后调聚剂的得率由43%提高到57.6%,且该方法对降低原料单耗、产品成本都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改良的HM制备液,在适宜的条件下酶解制备亲本株的原生质体,在DNase存在的条件下,用PEG(MW6000)做为聚合剂,经低温短时间处理,将枯草杆菌(B.subtilis)Ki—2—132衍生株与BR_(151)衍生株的原生质体融合。再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用改良的DM_3再生培养基,补加适量经处理的人血清白蛋白,同时加入适量适合于枯草杆菌细胞壁再生的引物进行再生,使再生率达到了55~58.15%左右。融合率高达1.82×10~(-2)。筛选出51种不同类型的融合子923株,经传代8代测得其融合子的稳定率达32.46%,从而在工业菌株的选育中使获得高产菌株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黄豆脲酶波氏法尿素测定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索了黄豆脲酶用作尿素测定工具酶的反应条件,配制成脲酶-Berthelot法尿素测定试剂盒,并通过严格的基础和应用评价实验,对试剂盒的分析性能进行了客观评价。其测定线性范围上限达到35.70mmol/L尿素(100mg/dL尿素氮),平均回收率为98.55%,精密度(CV%)为0.66%,与国家定型产品对照测定42例临床血清尿素标本,两者测定结果高度相关。结果表明用黄豆脲酶替代进口巨豆脲酶研制的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性状与细胞遗传.共配制25个杂交组合,观察到以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36.17%,种子发芽率为80.14%,以普通小麦为母本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72.60%,幼胚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出苗率为20.1%,F_1减数分裂中期有13.37个二价体和15.01个单价体,与理论数值接近.F_1的结实率正反交组合均很低,平均为2.98%,种子发芽率平均为32.38%.F_2的性状分离极其复杂,有三个主要类型即亲本类型与中间型,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数变动在14-20间、单价体数变动在0-14间;根尖细胞用Giemsa染色进行C带分析.看到多有3-4对R组染色体,其中5R、6R、7R较多.F_1与亲本回交性状与染色体组型迅速恢复为亲本类型.在F_3及以后世代看到D、R组染色体混合类型是稳定的,可以从中选出多种类型的代换系.这种杂种方式对六倍体小黑麦性状的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技术.并在农业、花卉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林木与其他草本植物相比,进展较为缓慢,但近几年来,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国内外林木的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现状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白细胞的结果,收集1740份新鲜尿液标本,同时用镜检法和干化学法进行红、白细胞检测.其结果以镜检法为标准评价干化学法,红细胞漏诊率26.8%,误诊率32.3%;白细胞漏诊率29.2%,误诊率17.4%.证明了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排除干化学法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提高尿液分析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降解大豆甾醇微生物菌株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照射、NTG、5-BU等化学诱变剂或二者结合复合诱变处理对大豆甾醇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野生型节杆菌A-6,得到对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分解酶缺陷型菌株,实验结果表明:诱变菌株可使大豆甾醇的转化率达95%以上,ADD产率达45%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培养基培养法和浸泡法对东北龙胆愈伤组织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了秋水仙素的不同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东北龙胆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培养法的最佳诱导处理是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0.30%,诱导时间30d.在浸泡法中,当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0.01%~0.05%时,多倍体诱导率随着诱导剂量的升高和诱导时间的加长而增加;当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0.10%时,对愈伤组织产生毒害作用,愈伤组织死亡,诱导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