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获得2,3-丁二醇高产菌株,采用两种诱变方法(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对阴沟肠杆菌SDM(E1)进行处理。经紫外诱变后筛选出菌株E2,其2,3-丁二醇产量为27.37 g·L~(-1),相比于出发菌株提高11.33%。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对E2进行化学诱变后,筛选出菌株E3,2,3-丁二醇产量为37.32 g·L~(-1),相比于菌株E2提高36.32%,相比于E1提高51.77%。以E3为出发菌株、玉米芯为底物进行同步糖化发酵效率的研究,确定玉米芯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温度80℃、时间2 h、碱浓度3%、固液比1∶3;纤维素酶解的初步条件为温度45℃、时间72 h、转速140 r·min~(-1);同步糖化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0.3 g、初始pH 5.7~6.0、温度36℃、底物浓度100 g·L~(-1)(10%),发酵时间72 h,菌株E3的2,3-丁二醇产量可达到35.61 g·L~(-1)。本文研究结果为木质素同步糖化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提供了菌株材料,并为木质素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线分别对龙轻16和QB_1两种啤酒酵母进行诱变,并通过双乙酰和醋酸铅的酵母CM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了抗双乙酰和低H_zS合成能力的菌株,这样的菌株用于生产可以改变啤酒的口味,也可做为己标记的菌株,用做原生质体融合的出发菌株,进一步进行高种研究。  相似文献   

3.
黑曲霉变异株St-930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紫外线多次诱变,使糖化酶的活力比原菌株提高,并对其产酶条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束诱变对小球藻进行诱变处理,以期提高细胞油脂含量。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对诱变菌株进行初筛,其中6株菌油脂含量高于出发菌株。再通过苏丹黑染色观察、尼罗红染色和酸热解法提取油脂等进行复筛,其中45s2-14产油量最高,达到0.070 7g/m L,45s2-1单位鲜菌体产油量达到26.9%,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将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利用从本省分离的快生型大豆要根瘤菌制作根瘤菌剂,接种本省大豆品种。研究发现,其中HSD266的瘤重,接种后的植株干重,百粒重和产量均高于从美国引进的阳性对照菌株,增产达17%,另二株的上述指标不如对照。  相似文献   

6.
酸性异淀粉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产异淀粉酶的细菌YDF30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从大量的突变株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异淀粉酶的菌株HY19,酶活力达230.1U/mL,比原出发菌株提高了4.08倍。  相似文献   

7.
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15067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固氮基因nifA全长;将其连入带有lac启动子下游,构建带有LuxAB基因标记的表达载体pTR102,采用三亲本杂交技术转化土著大豆根瘤菌中,构建大豆根瘤菌工程菌株。为研究转基因工程菌株对大豆固氮能力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15067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结瘤基因nodD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nodD基因连到lac启动子的下游,通过luxAB基因标记的质粒载体pTR102构建表达载体pTR102-Plac-nodD,采用三亲本杂交的方式,将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化土著大豆根瘤菌,构建转基因工程菌株,为研究转基因工程菌株对大豆结瘤能力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具有优良溶磷性状的溶磷细菌突变体用于磷细菌肥料的生产,使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对溶磷细菌Y2041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溶磷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体Y2041-01,该菌株溶磷圈直径(12.02 mm)与菌落直径(2.48 mm)比值达4.85,比出发菌株Y2041的平板溶磷能力(2.22 mm)提高118.47%.将Y2041-01在含有Ca3(PO4)2的无机磷培养液中培养5 d,有效磷含量达33.85 mg/L,比出发菌株Y2041(28.73 mg/L)的溶磷效果提高17.82%.通过传代培养,磷细菌突变体Y2041-01的溶磷能力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0.
苏云金杆菌S88菌株对小菜蛾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苏云金杆菌HD-1经γ辐射诱变筛选的菌株S88发酵制剂防治萝卜上的小菜蛾,效果明显,4d防效达88.09%,6d防效达91.73%,且对环境中的瓢虫、蜘蛛等害虫天敌伤害很小,1000倍BtS88制剂可以完全用来代替化学农药用于防治蔬菜小菜蛾等害虫,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滤、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柱层析等工艺,从工业上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副产物———大豆乳清中提取出一种棕黄色膏状物.通过颜色反应、紫外光谱对提取物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含有异黄酮类物质,但其含量和组成情况还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豆异黄酮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豆乳清中提取出大豆异黄酮,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滤纸片法对3种浓度(0.3mg/mL、0.6mg/mL、0.9mg/mL)的大豆异黄酮提取液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3种浓度的大豆异黄酮溶液对黑曲霉都没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针对大豆花瓣含有大量色素和酚等干扰物质的现象,比较6种蛋白提取方法和2种蛋白裂解液配方,优化胶条范围和等电聚焦程序.结果表明:pH为4~7 IPG胶条适于大豆全花蛋白分离;TCA/丙酮+2D Clean Up试剂盒法去除杂质充分,提取的蛋白含量高、纯度好、分离效果佳、耗时短;蛋白裂解液采用5 mol/L尿素,2 M硫脲,2%CHAPS,2%SB3-10,5 mmol/L TCEP,20 mmol/L DTT,0.5%IPG Buffer为好;增加离心转速、时间和丙酮清洗次数能促进蛋白溶解,增加蛋白纯度,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大豆全花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豆磷脂的理化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磷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简述了大豆磷脂的理化特性及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工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6份国外引进大豆种质为试材,对其异黄酮含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的异黄酮含量及大豆黄素、黄豆黄素、染料木黄素含量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15067基因组的DNA作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四碳二羧酸转移酶结构基因dctA的全长序列;将其连入lac启动子下游,构建带有LuxAB基因标记的pTR-Plac-dctA重组表达载体。利用三亲本杂交技术将表达载体转入费氏中华根瘤菌中,构建大豆根瘤菌工程菌株。研究表明,转基因工程菌株侵染大豆幼苗后与出发菌相比,固氮酶活性有了显著提高,为提高大豆产量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个大豆品种幼苗在水分胁迫下几项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绥农8号品种脯氨酸积累量最高;抗叶绿素和蛋白质下降的能力较强;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良好,为抗御苗期干旱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从细胞中分离完整性好、纯度高的RNA是进行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研究的基础,不同植物、不同组织的RNA提取难点各异,适宜方法也不尽相同,大豆胚芽富含蛋白质、脂质、多糖、酚类化合物及未知次级代谢产物,其组成成分的复杂性增加了从大豆胚芽中提取高质量的RNA的难度,本文采用了尿素-LiCi法、异硫氰酸胍法及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等三种方法从大豆胚芽中提取了RNA,从RNA的完整性、产率和纯度等方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发现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是从大豆胚芽中提取RNA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的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且根系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根外土壤微生物总数.对三江平原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根据细菌个体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土壤中主要分布着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甲基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6个菌属;水稻根系土壤中分布着微球菌属、黄杆菌属、根瘤菌属、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5个菌属.同时,探讨了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对大豆和水稻根系细菌数量的影响,明确了根系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今后大豆和水稻田间施肥,提高粮食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压交变芒刺电场对大豆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域中培养的大豆种子,置于电场中处理3 d,30 min/d,25℃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使其发芽.观察测量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芽鲜质量、芽干质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OD activity)及可溶性蛋白含量(soluble protein content)等指标.结果发现,高压交变芒刺电场对大豆种子萌芽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2 kV电场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15.0%,51.2%和127.4%,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83.9%,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提高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