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1年4月上旬,四川某鸡场对3570只13日龄依莎雏鸡作法氏囊病弱毒疫苗饮水免疫,14日龄时发病死亡9只,到23日龄9天内共死亡814只,病死率达22.8%对20只送检病死鸡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20株(5%)。但病料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为阴性,证明非病原菌所致。用病料与新城疫血清作用后接种非免疫健康鸡1组的存活率为75%,直接接种未与新城疫血清作用病料的2组存活率为50%。剖检回归本动物试验自  相似文献   

2.
中等偏弱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疫苗免疫鸡不产生免疫抑制而中等毒力以上的传染性IBDV疫苗免疫时会导致鸡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试验转移因子(TF)拮抗这种免疫抑制的作用,将180只试验AA肉鸡10日龄雏鸡分为6组,每组30只,其中第6组为对照组.第1组免疫中等偏弱Bj836株IBDV疫苗,第2、3、4、5组鸡在10日龄时免疫中等毒力B87株IBDV疫苗,其中第3、4、5组使用不同剂量的TF.免疫24h后,6组鸡均免疫新城疫(ND)疫苗.在鸡17日龄、24日龄、31日龄时,各组随机抽取鸡检测免疫器官指数和ND抗体水平.试验结果显示:第3、4、5组鸡免疫器官指数及ND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第2组,且分别稍低、接近、高于健康鸡第6组.表明了TF可拮抗IBDV免疫时引起的免疫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于其原发及继发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并且目前在黑河市的免疫鸡群中也有发生,我厂经两次免疫后的鸡群就发生一次,损失相当严重,后经中西兽医结合治疗,使病情得到了控制。发病情况我厂于7月11日进一批伊莎—褐商品蛋鸡,先后于19日龄、29日龄用中等毒力的双价细胞苗免疫,于36日龄即8月16日开始发病死亡,开始十几日,上百只死亡,高峰时达二百多只,于18日用中药治疗,20日得到控制。临床症状及剖位变化:病鸡、死鸡、死鸡尸体脱水,胸肌色泽发暗,胸肌和股肌有非常明显的斑块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法氏囊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前使用的多种疫苗仍未能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生,原因是疫苗质量难以保证和免疫程序或方法不发。解决的办法:病毒培养宜选用无特定病原(SPF)鸡胚或非免疫健康鸡群的鸡胚,消化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细胞数在100-150万/mL,接毒量为0.1%-0.2%,小牛血清使用浓度为3-5%;疫苗冻干过程应在不断搅拌病毒培养液的同时控制加入保护剂的速度。免疫程序: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不清雏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采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通过对1000羽试验雏鸡血清HI抗体效价的连续检测和攻击强毒试验结果,证明雏鸡首免和二免后,HI抗体效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强毒攻击具有坚强的保护力,至100日龄时保护率仍可达80%,而对照鸡在30日龄时保护率即降至0。Ⅰ系苗饮水二免后,经80天观察,未见鸡群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二免后3天采取免疫鸡和同日龄同群感染鸡的脑,肺脏、脾脏,腔上囊和血液分别作成匀浆接种9日龄鸡胚,未能分离到Ⅰ系病毒。关于新城疫苗免疫应答的形态学变化,国内外尚乏报道,本试验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注意到雏鸡首免和二免后各个时期的免疫器官:胸腺,腔上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组织和气管,肺脏,肝脏及肾腔等器官的免疫应答表现,特别在Ⅰ系苗二免后,更为明显,免疫后淋巴母细胞和浆细胞的增多反应了HI抗体效价提高的相关免疫状态,气管和肺脏次级支气管上皮下淋巴细胞的大量集聚和形成淋巴小结是另一突出特点,提示采用滴鼻和饮水免疫途径可以诱导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应答和增强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试验表明:1日龄雏鸡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效力可靠,安全,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在形态上对免疫效力予以佐证,结合文献论证了呼吸道局部免疫力在抵抗新城疫强毒感染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SPF鸡抗新城疫病毒(NDV)IgG为包被抗体(5μg/mL),兔抗NDVVero细胞培养纯化毒IgG为第二抗体(1∶200~600),酶标记羊抗兔IgG(1∶5000)为指示抗体建立间接夹心ELISA,检测实验免疫鸡、攻毒鸡及现地免疫鸡口腔或泄殖腔外分泌物。结果表明:新城疫无毒力V4疫苗免疫后2d,口腔内病毒抗原随机检出率为4/10,第10天为10/10;泄殖腔为0~1/10,并持续18d以上。滴鼻攻毒后1d,口腔和泄殖腔内病毒抗原检出率分别是8/10和6/10;第13天,泄殖腔内病毒抗原检出阴性。NDV灭活疫苗免疫60d后攻毒,第2天有7/20口腔和8/20泄殖腔检出阳性,并一直到攻毒后第14天。非免疫对照鸡攻毒后第3天直到死亡时,口腔和泄殖腔均可检出病毒抗原。对各地临床上无任何症状的NDV免疫鸡群检测发现,泄殖腔NDV抗原阳性率0%~9.3%,分离到8株NDV流行毒株,生物学试验证实这些毒株的毒力属中等毒力偏强或强毒。  相似文献   

7.
免疫与未免疫鸡感染IBDV后血浆TNF-α和NO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由基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了经IBD弱毒苗免疫和未免疫的30~59 日龄AA 鸡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血浆TNF-α和一氧化氮自由基(NO)水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第1 天,未免疫攻毒鸡(A组)血浆TNF-α即表现较大的变化,至第3 天,A组和免疫攻毒鸡(B组)TNF-α显著高于未免疫未攻毒鸡(C组);血浆NO则表现为在攻毒后第3 天,A 组明显上升,显著高于B和C组,至第5 天3组TNF-α和NO虽均下降但A组仍高于或明显高于B和C组,以后3 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免疫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后排毒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经过2次新城疫(ND)疫苗基础免疫的SPF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在60日龄时分别用F48E8、Texas、Hert33、Lasota等新城疫强毒和弱毒经口腔接种(剂量为0.25mL),12h后采取泄殖腔棉试样品,利用ND强毒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排毒的动态监测,并在攻毒前期、中期、后期各试验组SPF鸡的HI效价。结果发现试验组鸡群中个体在第3天开始排毒,20d左右排毒结束,其间在6 ̄7d和11  相似文献   

9.
对成都、江油、中江三个养鸡场的六批次,具有不同水平母源抗体的11450只雏鸡采用新城疫Ⅱ系苗1日龄滴鼻首免,Ⅰ系苗20日龄饮水二免,经过鸡群定期检测血清HI抗体效价和攻击强毒保护结果,证明雏鸡首免和二免后,HI抗体效价能在长期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强毒攻击具有坚强抵抗力,Ⅰ系苗饮水免疫后,经长期观察,未见免疫鸡群与同群感染哨鸡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本次扩大试验表明:雏鸡采用Ⅱ系,Ⅰ系疫苗早期免疲,效果确实,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具有生产实用价值。作者并结合大量研究文献论证了早期免疲的应答机制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37℃条件下,用0.1%和1%胰蛋白酶消化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毒株12和24h后,接种15日龄NDV非免疫雏鸡,接种15d内雏鸡健活,采取血清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用0.1%和1%胰蛋白酶分别作用LaSota毒株2、4、12和24h后,接种10日龄NDV非免疫鸡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及尿囊液中病毒血凝(HA)效价与对照差异不显著;LaSota、Clone-30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用IBD疫苗进行鸡胚免疫的可行性,探讨了胚期接种IBD疫苗对雏鸡ND4倍剂量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将IBD中等毒力疫苗接种18日龄鸡胚,出壳后采用4倍剂量ND疫苗进行免疫,通过抗体水平、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和免疫保护力等的检测,结果表明:胚期接种IBD中等毒力疫苗对雏鸡4倍剂量免疫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HBV包膜大蛋白(L蛋白)、中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表达纯化得到的HBV包膜大蛋白、中蛋白与市售疫苗(主要成分为HBsAg),以2、10g剂量免疫家兔.ELISA检测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变化.结果:注射了L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家兔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注射了L蛋白、M蛋白的家兔在14d即可检测出抗HBsAg抗体,而注射HBsAg的家兔分别在21d和28d才能检测到抗HBsAg抗体.同时注射L蛋白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要比注射同剂量HBsAg实验组高出50%,并且注射2gL蛋白的实验组比注射10gHBsAg蛋白的实验组更快出现了抗HBsAg抗体,且抗体滴度水平更高.结论:L蛋白比M蛋白及市售疫苗的免疫原性强,不但产生抗体时间提前,而且滴度高,是新一代高效乙肝疫苗的优选蛋白.  相似文献   

13.
猪瘟基因疫苗在小鼠肌肉中的免疫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法肌肉注射猪温基因疫苗pcDST,pcDSW后,对基因疫苗在小鼠胫前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组织病理学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为:pcDST质粒肌注后第3天,pcDSW质粒肌肉注后第5天,在胫前肌肌肉中可检测到表达产物,持续表达20天以上,初期肌肉表现为机械性损伤性炎症变化,中期在炎症区有CD^8 免疫细胞的浸润性损伤性变化,后期恢复,表明基因免疫部位的免疫损伤及非炎症对促进免疫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抗病毒中药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水萃取法制备抗病毒中药复方浸膏制剂,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和高剂量中药组,在免疫接种NDV-Lasota株灭活疫苗的基础之上,以NDV-Ab(鸡新城疫病毒抗体)、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检测指标,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中药组在连续给药5d后,能够促进实验雏鸡在疫苗接种后7-14d的NDV-Ab水平急剧上升,14d达到最高(27.8073ng/L),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的17.8183ng/L(P0.01);3个剂量中药组均能提高实验雏鸡在疫苗接种后7-14d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作用,14d达到最高,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诱导实验雏鸡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诱导作用可能与中药剂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方法对临床收集的8个猪场仔猪先天性震颤病例8例进行CSFV、PCV-2和PPV检测,结果 CSFV阳性率为87.5%,PCV-2阳性率为87.5%,PPV阳性率为37.5%。其中CSFV、PCV-2和PPV混合感染率为25.0%,CSFV和PCV-2混合感染率为50.0%,CSFV和PPV混合感染率为12.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株CSFV的E2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很小,同源性为99.0%~100%,与Alfort株同源性为95.1%~96.2%,与猪瘟兔化弱毒株(HCLV)和石门株(Shimen)的同源性为83.3%~84.7%。5株PCV-2 Cap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很小,分离的同源性为98.9%~100%,与Genbank发布的标准序列的同源性为98.7%~99.4%;3株PPV VP2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差异也很小,同源性为99.4%~99.6%,与Genbank发布的标准序列的同源性为99.0%~99.8%。PRV动物接种试验结果显示:8个病例的病料组织悬液接种家兔,家兔表现正常,PRV野毒感染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16.
兔脾淋组织液增强猪瘟细胞苗免疫抗体效价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健康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分别免疫10日龄经猪瘟乳前免疫的仔猪和经60~65日龄采用细胞苗二免的120日龄中猪,与生理盐水稀释组对照,免疫后15d采血检测抗体(IHA法)。二次试验结果表明:用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比用生理盐水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可产生更高的保护性抗体效价,两者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选择免疫原性好的血清1,2,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分离株制备三价灭活油乳剂苗,疫苗抗原含量为5×109CFU/ml,分别用0.5,1.0和1.5ml/只剂量接种7日龄樱桃谷肉鸭以检验器其安全性;用0.25ml/只的剂量接种樱桃谷肉雏鸭,分别于免疫后第1、2、3,4、5和9周攻毒,以检验其免疫效果.安全性检验结果显示,肉雏鸭接种后未见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9周雏鸭对3个血清型的RA的攻毒保护率达70% ~ 100%.证明该三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保护力,免疫保护期不少于9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MHC-B单倍型SPF鸡对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抗性差异,为建立AL抗性和易感鸡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纯合G1、G5、G6鸡系及杂合G8鸡系雏鸡进行人工感染白血病病毒A亚群(Avian leukosis virus,ALV-A)RAV-1毒株实验,G8系雏鸡(6羽)作为对照。攻毒后对各鸡系的死亡率、病变率、血液中抗体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病毒载量等与抗性相关指标进行动态评估与统计学分析,最终确定抗性较强和较弱的鸡系。结果 G5系病变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它攻毒鸡系,G1系最低,G6和G8系居中;G1系在攻毒后第5周开始,抗体效价一直高于其它鸡系,而G5系则最低,并且在攻毒后第8周至11周和第15周至18周,G1系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G5系(P0.05);G1系的病毒载量在攻毒后第7周至15周,低于其它鸡系,而G5系自攻毒后第9周至13周,极显著高于G1系(P0.01)。结论 G1系在感染ALV后,死亡率较低,病变轻微,抗体保护力较强,且病毒的增殖较慢,因而其对AL具有较强的抗性,而G5系则相反较为易感。本研究不仅为建立AL抗性较强和较易感的鸡系提供了实验依据,而且对进一步阐明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ablity complex,MHC)多态性与AL抗病性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单价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细胞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免疫水平考察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的免疫原性,以验证在稳定性提高的同时,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原性不低于现行应用的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将实验小鼠分为2个大组,每组分为阴性对照组、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阳性对照组(n=5)。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分别以每只6μg血凝素(以H1N1计)肺部灌注免疫,同时以每只6μg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腹腔免疫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免疫14 d和28 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考察其细胞免疫原性。脂质体肺部免疫可以诱导细胞免疫,且其免疫原性明显高于流感疫苗原液传统腹腔注射免疫组。与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相比,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通过肺部免疫,细胞免疫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