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半乳糖亚急性中毒大鼠拟衰老生理生化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48mg/kg42天,导致体重,胸腺和脾重量的改变,血清SOD活性下降,表明D-半乳糖诱发的拟衰老反应是建立衰老模型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β-AP对衰老模型大鼠开场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动物模型且海马内微注射βAP,检测各组大鼠开场行为、Y-迷宫分辨学习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变化的方法,研究β-淀粉样蛋白对衰老大鼠开场行为及学习记忆力的影响。该文得出的结论是βAP与D-gal联合使用可导致脑老化程度加重,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3.
活性初乳素对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D-半乳糖造成雄性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观察活性初乳素对致衰老小鼠的改善作用和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活性初乳素能显著提高小鼠红细胞SOD活性和比活性,降低血清MDA和心肌脂褐质含量;使致衰老小鼠体重增加,防止胸腺萎缩,使肝脏指数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活性初乳素对一系列老病症有明显改善作用和缓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机体在衰老过程中,出现各种功能衰退和生理紊乱现象,学习记忆伴随机体老化,也出现了明显的减退,严重者还可发展为痴呆,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肾虚、血瘀、痰阻”是主要原因。临床应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老年痴呆取得了良好效果。实验研究从补肾、补肾活血或化痰入手较多,而将补肾、化痰、活血三者结合,观察其对衰老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自然衰老和D-半乳糖(D-gal)衰老模型动物,观察补肾化痰活血方对衰老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改善作用,验证了本方的疗效,为临床用药原则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纯番茄α-D-半乳糖苷酶,作用于B型红细胞及其影泡和水溶性血型物质,均能使它们的B抗原转化为H抗原专一性,定量地释放出D-半乳糖,表明B型红细胞的血型抗原均匀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且全部能被酶转化,番茄α-D-半乳糖苷酶能将人B型红细胞转换成O型红细胞。探索了酶转化完整B型红细胞的条件,通过对转化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三磷酸腺苷及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广西产藤茶总黄酮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物实验,探讨广西产藤总黄酮对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GXTF能明显抑制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仙血栓形成;降低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脂和血糖水平;提高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含量。  相似文献   

7.
半乳糖亚急性致衰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半乳糖亚急性致衰老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皮下注射半乳糖100mg/kg·d,40d后发现,致衰组与对照组相比,脑MAO-B活性升高57.9%(P<0.01);肝SOD活性下降17.2%(P<0.05);心肌脂褐素含量增高48.3%(P<0.01),而且各项指标均与老年组(17月龄)非常接近(P>0.05).致衰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迟发型过敏反应,溶血素的产生,免疫器官的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这种亚急性致衰老模型可以用作筛选抗衰老药物和食品的生化指标的研究,而不能作为研究免疫功能的亚急性致衰老模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25株所试肠道细菌中只有6株双歧杆菌可以利用棉子糖良好生长,并且在棉子糖的诱导下产生α-D-半乳糖苷酶。9种不同糖中,Bifidobacter-iumbreve203可以利用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麦芽、糖乳糖、蜜二糖、棉子糖良好生长,但只有蜜二糖和棉子糖诱导D半乳糖苷酶的产生。10mmol/L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
棒束孢霉胞外多糖的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棒束孢霉发酵上清液经减压浓缩、醇析、蛋白酶法与Sevag法结合脱蛋白、逆向流水透析和DEAE-SephadexA-50柱层析等步骤,获得了胞外纯多糖。用TLC、GC及IR分析表明,该多糖链由D-甘露醇和D-半乳糖组成。  相似文献   

10.
给小鼠一次性腹注D-胺基半乳糖(D-Galn)600和1200mg/kg,或16小时内连续6次腹注300mg/kg,停药后48小时,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升高,局部肝细胞呈现肝炎病理形态改变。病变机理是过量D-Galn入肝代替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以相转移催化法(PTC)合成了6个1-芳磺酰基-3-N-β-D-乙酰吡喃葡萄糖(木糖,半乳糖)基-5-氟脲嘧啶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所证实,并初步测定了它们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量子化学SCF LCAO-MO CNDO/2的方法,对水分子在不同位置与二聚半乳糖醛酸形成的氢键体系进行了探讨,在端位-OH上形成氢键比在-COOH位形成氢键更为有利,进一步分析了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对二聚半乳糖醛酸的稳定构象,水解易于发生的可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益寿调脂片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寿调地果蝇寿命影响及对衰老模型小鼠自由基代谢调整作用。方法:(1)采用1日龄黑腹果蝇,随机分为4组。基础培养基培29d后,其中3组分别予100g含0.1g和0.2g益旨片粉剂及10mg绞股蓝总甙片粉剂的培养基,且仍饲以基础培养基。每天定时观察果蝇死亡数,直至全部死亡。(2)利用质量分数5%D-半乳糖皮下注射40d所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造模同时分别给予1%淀粉溶液(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D-半乳糖胺(500mg·kg~(-1))给予小鼠腹腔注射24~48h后,导致实验性肝病变,观察可见肝细胞组织酶反应减弱,超微结构严重受损。如先给动物胃饲12d唐古特酒,再以半乳糖胺中毒,则动物肝细胞组织酶反应与超微结构仍正常。提示唐古特酒对肝细胞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仙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与膜脂过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仙花从大蕾发育至玫红花时,开花时间较长,此后即迅速衰老萎蔫.开花和衰老过程中呼吸速率出现两次高峰,花盛开为乳白花时出现第1个呼吸峰,玫红花时又出现一次较低的呼吸峰.从大蕾发育至粉红花时,SOD和CAT活性逐渐增高,Vit.C含量逐渐降低但保持较高水平,而O-2含量低且变化不大;粉红花后,SOD和CAT活性继续升高,Vit.C含量迅速降低,O-2含量较快升高;玫红花后,SOD活性迅速降低,Vit.C含量达最低,O-2含量则迅速升高.开花前期花内MDA含量低且变化不大,相对透性值缓慢升高,粉红花后,O-2引发膜脂过氧化加强致使MDA含量和相对透性迅速升高,花萎蔫时达最高  相似文献   

16.
斯达油酯酵母U9018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斯达油脂酵母U9018以蔗糖为基质产生的胞外多糖的一些理化性质,胞外多糖由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醛酸组成,三种单糖的含量比值为1:1:1,单糖为吡喃型糖,该多糖在低浓度时有较高的粘度,且粘度随浓度或加热温度的提高而增大,20℃下0.5%浓度的多糖溶液可形成凝胶,1.5%浓度的多糖深液形成的凝胶强可达21.65g/cm^2,凝胶无色透明,U9018多糖对黄原胶有显差的增粘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文报道了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测定糖-电解质-水三元系的活度系数的新方法[1].本文运用此方法研究了一些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D-阿拉伯糖)与NaCl在水中的活度系数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由能参数.所得结果列于表1.表1 单糖和NaCl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参数a(298.15K)C1/10-2C2/10-2C3/10-2C4/10-2C5/10-2C6/10-2δbRcGlucose9.054-7.985-0.70973.7550.28860.032330.00210.998Gal…  相似文献   

18.
利用Opton显微注射系统(Microinjectionsystem)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分子探针分别注射到不同生育期的紫竹梅雄蕊花丝毛细胞内,在OlympusBH—2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探针在细胞内的转移情况,取得以下结果,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花丝毛细胞的胞间连丝允许LRB(559Da),FITC-(Ala)6(870.3Da)通过,而FITC-Leu-Arg-Arg-Ala-Ser-Val-Ala(1161.3Da)难以通过.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花丝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的通透性差异不大.且允许通过的分子探针不超过1161.3Da.在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花丝毛细胞间不能通过的分子探针FITC-Leu-Arg-Arg-Ala-Ser-Val-Ala(1161.3Da),FITC-InsulinAChain(2921.0Da)在衰老花雄蕊花丝毛细胞间可以转移,但分子量为4400.0De和9400.0Da的FITC-Dertran探针却难以转移.胞间连丝的通透性能,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把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到带有GAL1启动子的酵母诱导表达质粒pYES2中,研究了酵母半乳糖诱导启动子GAL1控制下的基因表达特性.研究表明,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明显地受培养基中碳源的调节,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达细胞总蛋白含量的10%左右,从而为利用可调控表达系统在酵母菌中实现外源基因较高水平表达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川黄柏叶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柱层析和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川黄柏(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叶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Ⅰ、Ⅱ、Ⅲ).即槲皮素-3-0-β-D半乳糖甙(Ⅰ),又名金丝桃甙(Hyperoside)、双氢山奈酚(Ⅱ)(Dihydrokaempferol)和5’-异戊烯基双氢山奈酚-7-O-β-D葡萄糖(Ⅲ),命名为黄柏新甙A(PhellochininA).其中Ⅲ是新化合物,Ⅱ是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