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起步较晚,对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充分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应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予以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在产品缺陷及产品责任主体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外先进制度的借鉴,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交往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涉外产品责任案件日益增多。但对于产品责任的立法各国存在冲突,而且我国至今还没有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专门制度,只是笼统地采用了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使特殊复杂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的法律适用简单化、机械化,忽视和掩盖了其他与产品责任案件具有更密切更重要的连接因素,无法切实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据此,本文拟在评述传统冲突规则缺陷的基础上,剖析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发展态势,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对于纯粹经济损失案件的处理究竟是适用合同法的调整还是适用侵权法的救济,各国至今没有统一的司法实践。纯粹经济损失已成为各国法官们面临的棘手问题。从法解释学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立法资源还是为产品责任中的纯粹经济损失作了相关的规定,然而法律的模糊性要么让法官陷入有心无力的境地,要么造就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因此有必要构建我国产品责任中的纯粹经济损失保护制度以便解决司法实务面临的尴尬。  相似文献   

4.
产品责任法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法律部门,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产品的流动当然的具有了国际性,因此产生了涉外产品责任这一法律问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还稍显薄弱,表现在法律法规数量较少,对受害者的保护不够理想和对责任人的惩罚力度较弱,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上的有益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制已发生一些新的变革及发展:产品范围呈现越来越广的趋势;确立严格责任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更加严厉;产品责任的法律性质由合同法转向侵权行为法;保护重点由强调保护消费者利益发展到平衡消费者与生产者利益。对这些新的法律制度,我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既要有应急的对策,也要有长远的策略,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产品责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产品责任源自合同理论与侵权理论的结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构成了产品责任的基础,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因此包括过错产品责任原则和无过错产品责任原则,文章客观分析了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保护消费者权利的需要,内地和台湾地区都先后制定了保护消费者的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从产品责任立法体例和基本内容两个层面对海峡两岸产品责任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海峡两岸产品责任立法各有特点,可以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筱鑫 《科技资讯》2011,(7):236-236
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专门单列了一章产品责任的内容,对原有产品责任制度进行了修正及填补。本文将分析和评价前述产品责任发展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产品责任中经销商的归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产品责任国际化,产品责任问题突破了国内法的范畴而具有了国际的性质,进而形成了国际产品责任法[1]。经销商在产品责任中有着特殊地位,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可以直接要求赔偿的对象,但其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者,因此法律也规定了其承担责任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关于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我国学者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关于销售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相关规定存在着不明确、不符合法律逻辑的情况。从销售者承担的义务、销售者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考查,销售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具有不合理性。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才更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品责任法应以保护处于弱地位的消费权益为出发点,对产品定义作出扩大解释;损害赔偿范围可借鉴英美法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责任主体的范围也应突破原先只有生产和销售才承担严格责任的规定,并指出在某些特殊情形下,责任主体的具体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产品责任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合同责任到侵权责任,从过失责任到严格责任的发展过程.随着严格责任这一归责原则的确立,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极大保护,与此同时,生产者的责任大大加重.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利益固然要受到保护,但是生产者的利益也不应当被忽视.产品责任法应当允许生产者在产品责任诉讼中提出正当的抗辩事由,以平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对在我国产品责任中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已被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广泛适用,我国目前在产品责任法中采取的是传统的补偿性损害赔偿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原则在产品责任法上受到了挑战和质疑,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阐述了惩罚性赔偿原则设置的必要性,提出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应仿效英美法系立法,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导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渊源,认为惩罚性赔偿具有补偿、制裁和遏制的三大功能。分析追究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主张不宜规定全国统一的惩罚性赔偿标准。并对产品责任领域与合同违约责任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严格责任原则在美国产品责任法中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责任在《第二次侵权法重述》402A中得到确立之后迅速成为美国产品责任法的圣经。但针对制造缺陷产生的责任而设计的402A,无法妥当地适用于后来得到发展的针对设计缺陷与警示缺陷的诉讼。《第三次侵权法重述-产品责任》取代了402A的规则,明确产品缺陷分为制造缺陷、设计缺陷以及警示缺陷三种类型,严格责任仅仅适用于制造缺陷,对于设计缺陷以及警示缺陷被告承担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6.
产品实例种群及产品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基因表达和获取方法.通过对产品实例适当分类,划分不同的产品实例种群,建立实例种群表达模型;抽取种群实例的方案设计知识,规范化成功能、原理和结构基,合成产品基因,建立产品实例的层次分解基因树,用面向对象方法表达基因树及其节点.使用此种方法,有助于设计知识的规范化、累积和重用.结合遗传算法,能够实现自动化方案演化设计,从功能、原理和结构等多方面多层次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产品方案设计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