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国家森林公园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稳定程度,采用浙江铜铃山45个样地数据对其不同林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林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毛竹针叶混交林、毛竹常绿混交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_W)和多样性阈值(D_v)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林型,灌木层各指数之间差异没有乔木层明显,但毛竹林显著比其他林型低,草本层毛竹林和针叶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铜铃山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的S、H′和D_v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而草本层各指数与海拔关系均不显著;7个群落均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且与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明确关系,可能与各群落仍处于演替过程中后期阶段未发育至顶级群落有关.  相似文献   

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物种多样性香农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多样性-面积曲线研究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近十年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后,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群落及乔、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S,H,J)在演替中后期阶段均呈下降趋势,而演替前期的马尾松和林龄较短的混交林Ⅰ却有上升趋势;群落各层多样性最小面积按马尾松林、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顺序增长,两个混交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湖南南部道县和嘉禾县的石灰岩山地的藤本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果是:1)石灰岩山地藤本植物的株数以卷曲类和具刺的搭靠类为主,具刺搭靠类的种类仅次于缠绕类而明显多于卷曲类,这与非石灰岩山地明显不同;2)群落从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林至常绿阔叶林的从低到高的演替系列中,藤本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多度、S impson指数和Shannon-W iener指数都由大变少,只有P ielou均匀度指数是落叶阔叶林最高;3)乔木被藤本植物感染的种数和株数,以落叶阔叶林最高,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再次是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沱江流域人工墨西哥柏林演替系列上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也逐渐降低.20龄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当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已很接近,这说明人工墨西哥柏林通过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成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的趋势很明显,墨西哥柏作为当地速生的造林绿化树种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6.
沱江流域人工针叶林演替系列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沱江流域人工墨西哥柏林演替系列上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也逐渐降低.20龄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当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已很接近,这说明人工墨西哥柏林通过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成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的趋势很明显,墨西哥柏作为当地速生的造林绿化树种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7.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九寨沟次生林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九寨沟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先逐渐升高,然后又逐渐下降.从群落不同层次来看,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包括幼树与幼苗)>乔木层.各类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表现为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次生针叶林  相似文献   

8.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9.
运用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dMa、dMe;多样性指数:λ、H′、No、N1、N2;均匀度指数:J、Es、Eh、E2,1、Ea)对样地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姆林天然林群落普遍具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且群落空间各部分的物种多样性程度大多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或层间植物;并显示了多优势种群落的整体多样性水平高于单优势种群落的群体多样性水平,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牛姆林不同类型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杜鹃矮林;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比较分析,还揭示了均匀度指数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空青山次生阔叶林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青山次生阔叶林可划分为两个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6个群系;栓皮栎林,麻栎林,白栎林,黄连木白蜡树-白花龙林,栓皮栎-冬青林,白栎-冬青林,8个群丛。由于人为干扰较大,常绿成分残存较少,外貌上近似落叶阔叶林。笔者对各个群丛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加以描述。对群落物种多样笥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满足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的大小与立地条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长期以来,在自然区划和植被区划中都被确认为属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这个地带的确定,与秦岭——淮河线被确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南京位于常绿阔叶林带的北部边缘,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地区,植被类型属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究竟在南京有没有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存在?南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北坡访花昆虫研究(Ⅲ)——访花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6—9月对长白山北坡各垂直带访花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用各种多样性指数对访花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访花昆虫有251种,分别隶属于9目、62科、179属.群落的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群落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变化顺序是: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岳桦林群落>苔原带群落;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变化顺序是:7月末>7月中旬>6月末>6月中旬>8月中旬>9月初;在4个不同群落中,针阔混交林群落访花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群落;群落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各不同群落访花昆虫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显著,访花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龙胜里骆林区森林鸟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龙胜里骆林区的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灌丛—经济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鸟类群落的鸟种多样性最高(3.14),针叶林鸟类群落的鸟种多样性最低(1.94)。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林型间结构的差异,而不是海拔高度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单纯针叶林生境结构简单,因而栖息于其中的鸟类较少。文中还讨论了鸟类群落与森林虫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10月对洞庭湖湿地平原、丘岗、低山的4种生态系统中的小型节肢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年调查共获得小型节肢土壤动物27641个,隶属节肢动物门的6纲、24目。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以针阔混交林>茶林>竹林>阔叶林;多样性指数(H')由大到小依次是针阔混交林>茶林>阔叶林>竹林,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而与群落的丰富度关系不密切;Jaccard系数、Gower系数和Pianka的α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4种群落中共有的类群数极为相似,但群落中各类群的最大个体数和最小个体数的差值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3S技术,对宁波1974~2009年间6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分类,提取相邻年份不同植被类型与常绿阔叶林转化的区域,并计算每种类型对常绿阔叶林的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演替规律和经济利益驱动是促成常绿阔叶林37年间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不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它最易与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测算每个时期转入为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与同时期保持为常绿阔叶林类型的距离,并计算5个时期的总平均值.将其按植被类型排序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针叶林>园地>灌丛>农田.分析结果显示,种源传播和用地历史是影响退化常绿阔叶林群落次生演替方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沿海拔梯度设置的12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星斗山花板溪流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样地中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82种995株,隶属于36科63属,其中常绿树种33种449株,落叶树种49种546株,针叶树种仅5种57株.随着海拔升高,植被型由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过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个α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1000~1200m范围达最大值,随后整体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群落的物种组成沿环境梯度的替代速率逐渐降低.各海拔梯度间的Jaccard群落相似性均呈中度不相似或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粤西黑石顶相近年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与次生性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并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在16龄及24龄时物种多样性水平均较低,而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迅速增加并超过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在16龄及26龄时均达到较高水平.杉木林在16龄至24龄期间群落密度变化不大,始终稍低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始终以杉木占据优势,生物量与基面积逐渐积累增加.次生林在演替初期,群落密度远高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但随演替的进程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16龄到26龄的10a间优势种的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而生物量与基面积增加很少,群落演替发生迟滞.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次生林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杉木林最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9.
广西猫儿山天牛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科昆虫进行系统调查,并用各种多样性指数对猫儿山天牛群落的多样性进行测度.群落的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阔叶林、阔叶灌丛、灌草丛、竹林;不同海拔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600~1200m区间、600m区间、1200~1800m区间,1800m以上区间暂未发现天牛科昆虫;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是:7月、5月、6月、8月。群落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各类型生境天牛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低,天牛科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缙云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速效氮、钾等指标作了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群落由灌草丛→针叶林前期→针叶林后期→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演替进展,群落A0层土壤速效氮、钾表现出多→少→多的变化趋势;A,B,C层土壤速效氮、钾呈单向递增的演替变化趋势.芒萁草本凋落物向土壤A0层供钾能力大于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凋落物,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凋落物向土壤A0层供氮及向A,B,C层供氮、钾能力大于芒萁草本凋落物.速效钾在土壤中垂直传递能力大于水解性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