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地处北半球中纬度,是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全省年平均温度13.2°—16℃。一月平均气温—1.5°—3.5℃,极端低温—8.7°—-23.1℃。七月平均气温26.5°—29℃,极端高温37.3°—40.9℃。活动积温3300°—5000°。年降水800—1100毫米。省内主要植被类型自北向南依次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从北向南在区系成分、外貌、结构、类型以及其所反映的热、水条件,都明显地反映了缔向变化规律。植被的分布上呈现较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试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被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过渡带,从属于亚热带,它的北界为秦岭分水岭向东沿淮河主流至江苏盐城附近。我们认为这一地带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的植被基本上属于暖温带类型,因此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的北界应该南移到秦岭南坡山麓经伏牛山以南到淮南丘陵,大致沿北纬32°30′向东到黄海之滨。由于这一过渡带的植被组合中,占优势的仍然是落叶阔叶林,它应该从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从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谱讨论安徽植被带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安徽省境内各个不同典型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统计结果,提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分界线,位于叶集、六安、舒城、巢湖至马鞍山一线;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分界线,位于叶集、六安、舒城、庐江、铜陵、宣城至广德一线,这两条线恰与安徽省干湿度 K= 0 .9 和1200m m 降水分布线相一致。在皖西叶集至舒城,两条植被地带分界线是重合的;而在江淮东南部地区,两条植被地带分界线之间出现了一定宽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植被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从北向南大致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通过对华东地区自然地理成因、气候和土壤状况的介绍,从不同生境角度分析了华东地区原生植被类型、次生植被类型和人工栽培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圩墩遗址出土古木15个树种的鉴定,确定五,六千年前圩墩存在过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该林带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的过渡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树有壳斗科的麻栋和槲栎类,金缕梅科的枫香,漆树科的黄连木及豆的黄檀等树种。常绿阔叶树有茶科的荷木,豆科的红豆树及木犀科的蜡树等树种。  相似文献   

6.
顾雪萍  蔡延 《江西科学》2008,26(2):334-336
珊溪库区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落叶阉叶林、中亚热带针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其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3S技术,对宁波1974~2009年间6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分类,提取相邻年份不同植被类型与常绿阔叶林转化的区域,并计算每种类型对常绿阔叶林的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演替规律和经济利益驱动是促成常绿阔叶林37年间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不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它最易与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测算每个时期转入为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与同时期保持为常绿阔叶林类型的距离,并计算5个时期的总平均值.将其按植被类型排序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针叶林>园地>灌丛>农田.分析结果显示,种源传播和用地历史是影响退化常绿阔叶林群落次生演替方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构建的次级自然单元植物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运算的结果为依据,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带进行了优先保护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优先保护的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评价指标的综合值依次为78.60,57.32,57.20,38.18,14.08,3.2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拥有亚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植物种类,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单(寡)型类型集中分布的区域,是保护区植物保护的最优先植被带.评价指标的综合值随海拔梯度由常绿阔叶林带的57.20增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78.60后持续减小,体现了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的单峰分布格局.这种分布格局主要是由不同海拔梯度所产生的水热状况的差异形成的,同时也与低海拔地区强烈的人为干扰和高海拔山地的面积较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温暖带的过渡地区。该区已划成六个植被型。Ⅰ阔叶林、Ⅱ针叶林、Ⅲ针、阔叶混交林、Ⅳ竹林、Ⅴ灌丛和灌草丛、Ⅵ沼泽;十个植被亚型;二十八个群系和三十个群丛,地带性植被为含有常绿阔叶成份的落叶阔叶林。优势群落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 2.植被垂直带谱有五条: (1)低山丘岭灌丛、草甸和农作物带,<500m。 (2)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低山针、阔叶混交林带,400~900m。 (3)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800~1.400m。 (4)中山落叶阔叶林带,1,300~1,800m。 (5)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灌丛林,>1.750m。 3.该区植被强烈地受过人为活动的干扰,导致了植被的逆演替,也招致了生境条件的惭趋恶化,所以,植被合理利用的途径应根据森林的现状、演替、不同的生境条件、和各种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亚热带可分为过渡性亚热带和典型亚热带两部分.在偏北的过渡性亚热带内自然植被以含有常绿灌木层的落叶阔叶林为主,也有一些落叶阔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冬麦和夏稻为一年两作制,常见梨、桃果园,而常绿果树如柑桔只见于局部小环境.在南部的典型亚热带内常绿栎林生长在酸性红黄壤上,而石灰岩土上则为落叶阔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经常有双季稻和柑桔、茶、油茶、油桐的载培.亚热带的最南部主要为由茶科、樟科、金缕梅科、壳斗科等常绿阔叶树种所组成的杂木林,许多优良品质的柑桔类最适宜栽培.此外,要重视亚热带地区内许多湖泊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华北平原的植被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新世中期由于全球处于冰后期的气候温暖期,所以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分布着含有亚热带植物种属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而该平原中南部则分布着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到全新世晚期,即我国自西周以来的近三千年时期中,由于全球气候变得较前干冷,整个华北平原均变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随着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强,人工栽培植被分布范围几经扩缩后,终于成为这一平原植被的主体,自然植被则几近消失.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崇明岛地区以前孢粉研究资料较少 ,通过对崇明岛北侧的CY孔作了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 ,详细地划出了大西洋期以来的 9个孢粉组合带 ,并结合邻区钻孔孢粉资料研究 ,恢复了该区植被、气候演化的 7个阶段 .从大西洋中期起植被依次为 :中亚热带含落叶树的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以松、栎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气候经历如下的波动 :热暖潮湿—暖热湿润—温和略干—温暖湿润—温暖略湿—温而略干—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的波动与世界性的气候变化相一致 ,而且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 ,从而为该地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湖北植被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系生态环境,分析了湖北植被的地理分布特点,并根据不同植被类型的组合,植物区系成分以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的一致性,将本省植被划分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个植被地带,6个植被区,19个植被小区。并探讨它们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特点进行了研究.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217种,隶属17目、41科.根据南岭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鸟类的垂直地理分布可分为5个带:①农耕区植被带(海拔200m以下);②低山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00~800m);③中山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海拔800~1400m);④高山亚热带山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400~1700m);⑤山顶亚热带常绿阔叶苔藓矮林带(海拔1700m以上).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6科、543属、1 204种,科、属、种的多样性都不算丰富。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地带性植被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少发现。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温带成分和泛热带成分为主,过渡性明显,与附近的琅琊山区和大别山区区系地理成分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7.
金佛山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年平均温为8.5℃,七月平均气温18.2℃,一月平均气温-2.6℃,年降雨量1286.5毫米,全年雨日234天,相对湿度在85—90%左右。具有夏暖冬寒,湿润多雨,多云多雾的特征。本地气候,属于典型的湿润性亚热带山地气候类型。土壤类型1400米以下地区为黄壤,1400米以上为棕壤,山顶平坦无林区多为草甸土。山地相对高差大,植被的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石灰岩地段则混有喜钙的落叶树种;中部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上部为苔藓矮林,矮林破坏后则成为亚高山灌丛和草甸。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黄岩长潭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灌草丛和经济林,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以暖性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体.植被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简单,枯枝落叶层较薄,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较小.常绿阔叶林是长潭水库流域植被恢复的目标.建议用生态恢复的办法,用林分改造进行植被的恢复,引种地带性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提高演替速率.  相似文献   

20.
臭水沟的竹类及大熊猫的采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水沟位于东经102°54′,北纬30°51′左右。原属汶川县映秀区卧龙公社所辖,现是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条主沟。面积约2,200公顷。海拔高度2,100—3,640米。植被区划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东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